在傳統印象中,圖書館該是怎樣的?是安靜肅穆的知識殿堂,抑或是排列整齊的書架與伏案閱讀的身影構成的靜謐空間?在南昌,一座座孺子書房正重新定義著城市閱讀空間的意義——它們不僅是藏書之所,更成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間”。在這方天地里,書香與生活交織,悄然書寫著屬于這座城市的溫暖故事。
讀者在孺子書房凌波路分館享受閱讀時光
一家四口的“書房奇妙日”
龍潭公園旁,推開孺子書房凌波路分館木門,書香氤氳中,一幅動人的閱讀圖景呈現眼前:銀發老者扶鏡閱讀報紙,年輕人專注研習專業書籍,稚齡孩童則趴在繪本前睜大好奇的眼睛,大家都專心致志。整個空間靜謐得只余書頁輕翻的沙沙聲,仿佛時間在此放緩了腳步。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四口共讀的溫馨畫面。夫妻二人與兩個孩子各自沉浸在書海中,專注默讀,偶爾低聲交流。據館長陶慧霞介紹,他們一家四口自6月下旬起便成了書房的“常住讀者”。
“我們就住在隔壁小區,帶孩子過來特別方便。”家長張龍成告訴記者,他和愛人都是教師,漫長暑假,他們選擇帶著孩子與孺子書房相伴,在書海中暢游。
“孩子們不是在被動‘學習’,而是在主動探索世界的奇妙。在這里,我們既能各自享受閱讀時光,又能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這種相處方式讓家庭關系更加融洽。”
“這里的閱讀氛圍特別好,學習之余還能在書海里自由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知識。”正在書架上挑選書籍的女兒張晗玥告訴記者。
她7歲的弟弟張紹陽則“癡迷”于歷史繪本。“他已經認識大部分漢字,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可以讀拼音,我和爸爸媽媽也會教他?!睆堦汐h說。
“我對圍魏救趙的歷史典故最感興趣,孫臏真聰明,不直接救援趙國,而是率軍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取得了一招制勝的神奇效果?!睆埥B陽轉著烏黑的大眼睛認真地說。
看著孩子們專注閱讀的模樣,張龍成十分欣慰:“他們在這里探索知識,我們也能靜心研讀專業書籍。既避免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又讓全家人都能有所收獲。”在這方小小的閱讀天地里,一家四口各自遨游書海,卻又心意相通。
如今,都市生活越來越碎片化,注意力被不斷分割。而孺子書房這樣的文化空間,恰如一方靜謐的港灣,讓都市家庭得以重拾深度閱讀的樂趣。在這里,時間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鍵——沒有電子設備的干擾,沒有都市喧囂的侵擾,閱讀成為連接家庭的紐帶,讓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多了一份從容與詩意。
考研學子扎根的日與夜
“這些大學生每天都來,學習狀態特別投入。”在孺子書房玉屏東大街分館,館長姚曉峰告訴記者,這家孺子書房吸引了周邊許多高校學子來此備考,“像自習區,幾乎清一色都是備戰考研的年輕人?!?/p>
“之前從洪觀新聞客戶端了解到南昌在全市建成了多家孺子書房,方便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正是看中這里的書香氛圍,我特意在附近租了房子?!闭谧粤晠^復習的彭婉清告訴記者。
彭婉清是重慶人,在南昌上大學。本科畢業后,她選擇備考研究生以進一步提升學歷。“這里的學習氛圍特別好,素不相識的備考者每天并肩學習,彼此間形成了一種無聲的默契與激勵。每當疲憊時,看到周圍專注的身影,自己也就有了動力?!迸硗袂逍χf。
更讓她感動的是書房管理員的細心周到?!懊刻毂持裰氐膹土曎Y料往返書房和住處實在不便?!迸硗袂寤貞浀?,“我正猶豫如何開口商量寄存事宜時,管理員大叔主動詢問我們需不需要寄存。”這份意料之外的貼心服務,不僅減輕了她的負擔,更讓異鄉求學的她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在備考的艱辛路上,這座小小的書房給了她不僅是安靜的學習空間,更是一份珍貴的人文關懷。
“備戰考研的日子里,孺子書房不僅為我提供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溫暖。在這里,我遇到的不僅是書本知識,還有暖心的管理員、并肩奮斗的研友,以及那份為夢想堅持的勇氣。這段備考時光,注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之一。”來自華東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的大學生程哲瀚說。
在這里,四季輪轉被濃縮成書頁間的墨香——春日的困倦、夏夜的悶熱、秋風的蕭瑟、冬日的嚴寒,都未能阻擋那些伏案的身影。而孺子書房,始終以無言的陪伴,見證著每一份堅持與成長。(洪觀新聞記者 吳瀟遠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