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重生》在影院熱映時,沒人想到霸王龍會以另一種方式“重生”——不是作為銀幕上的巨獸,而是奢侈品店里的手包。
最近,荷蘭廣告公司VML、生物技術公司The Organoid Company和英國人造皮革公司Lab-Grown Leather宣布了一個合作計劃,他們將利用霸王龍化石中的膠原蛋白片段為藍本,在實驗室中制造出“霸王龍皮革”。他們宣稱,這是“零殘忍”材料,且“可生物降解”,首款霸王龍皮時尚單品預計2025年底上市,定位為限量版奢侈手包,售價也許會超過現在任何一個奢侈品牌的鱷魚皮、鴕鳥皮包包——還有什么比“背一只恐龍”更能彰顯階級特權?
圖源 | VML
然而,實驗室里宣稱的霸王龍皮是否真的是“恐龍皮膚”,其科學真實性尚待推敲,而品牌標榜“零動物傷害”“可生物降解”,卻不曾披露實質性的數據,也有洗綠嫌疑。一個更深的疑問也開始浮現:當資本用復活滅絕物種來編織新故事,我們究竟在消費什么?
是否是高級洗綠?
我們先來看下這個實驗室是怎么把霸王龍皮研究出來的:
1988年,美國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具霸王龍化石,科學家分離出了其中的微量膠原蛋白碎片,利用這些碎片,The Organoid Company公司參考恐龍現存的近親(如鳥類、爬行動物)的膠原蛋白基因,結合大型DNA和蛋白質模型,逆向重構了霸王龍的膠原蛋白基因序列,并編輯信息培養出干細胞。隨后,據Lab-Grown Leather公司透露,他們用的是一種“無支架培養技術”,讓這些細胞可以自行生長成像皮膚組織一樣的三維結構。也就是說,他們根據一些殘留下來的碎片,參考近親物種,拼出了一副拼圖。
從實驗室的一小塊皮,到最終做成一個包,中間還需要不少摸索和測試,比如濕潤的原皮要經過一系列鞣制和飾面處理,染色、壓紋,才能做成成品皮革,而皮革的厚度是不是達標、拉伸強度如何、耐磨性能又如何,都需要反復試驗調整。
圖源 | Futuroprossimo
Lab-Grown Leather公司高調宣傳其“霸王龍皮革”具有革命性突破:不僅結構、觸感媲美真皮,還標榜“零殘忍”和“可生物降解”雙重環保屬性。創始人更認為這是“兼顧創新與倫理”的完美材料。這些漂亮的營銷話術背后,卻隱藏著諸多科學疑點和環保漏洞。
一方面,化石中能提取出來的膠原蛋白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多肽,根本不足以復原真正的霸王龍的膠原蛋白?,F代世界的我們,并沒有霸王龍的DNA,所謂的重建只是推測模擬,和真正的霸王龍基因可能相去甚遠。另一方面,膠原蛋白是所有動物中都常見的結構蛋白,跨物種差異極小,即使這個項目成功培育出了“霸王龍皮”,本質上來說也就是一張通用膠原皮,很可能跟?;蛘唠u的皮膚差不多,和其他實驗室培育的人造生物皮也沒本質區別。
這就好像一個人突然挖到了梵高用過的顏料盒子,撥出一抹顏料,混合丙烯酸,在畫室里畫了一朵向日葵,就宣稱這是梵高作品。這種用“1%的恐龍元素+99%的營銷話術”打造的產品,與其說是科技突破,不如說是資本運作的產物。
而更值得懷疑的是其環保承諾的可靠性。首先,實驗室培育皮革行業依賴細胞培養技術,需恒溫無菌環境,恒溫設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沒有披露,而所需要的電力消耗是否會超過傳統皮革制造,也不得而知。Lab-Grown Leather只強調了“零動物傷害”,卻沒有披露人工皮革培養過程中的能源碳足跡數據,拿不出類似LCA(全生命周期評估)的數據支撐。
至于“可生物降解”,企業并沒有闡述降解條件。在現實中,降解過程往往需要特定工業設施,條件苛刻。解這種皮革是否會帶來更大的碳排放和污染,我們難以確定,是不是真的能夠完全降解也無從討論。畢竟當年某些公司打著“動物保護”旗號推出的人造皮草,實際上就是成本更低的合成纖維,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塑料污染。因此,企業團隊僅靠“恐龍皮革”“純素環?!钡葦⑹聽I銷,缺乏實質行動,洗綠嫌疑極高。
這場以“滅絕物種”為噱頭的營銷,本質上并沒有離開奢侈品行業底層價值體系:通過制造稀缺性幻覺來合理化天價定位。如果科技淪為資本游戲的包裝紙,所謂的“可持續”恐怕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倫理危機:自然遺產私有化
科技能否真正復原霸王龍皮革仍存爭議,而“恐龍皮”的商業狂歡背后,似乎還暗藏著復雜的倫理危機。
恐龍本是全人類的想象,6500萬年前的霸王龍是人類的共同自然遺產,而如果按照霸王龍皮革的首款產品包包定位,自然遺產就將被資本重新“馴化”,成為華爾街金融巨鱷的辦公室擺件、硅谷新貴的派對談資。這種將公共遺產私有化的行為,與2023年澳大利亞Vow公司販賣的“猛犸象肉丸”如出一轍:都是通過壟斷滅絕物種的符號價值,制造新的階級區隔。
當自然遺產私有化,技術普惠性的爭議必定會出現。參考愛馬仕鱷魚包售價,霸王皮包的研發預算或許能夠支持上千個菌絲皮革包的商業化,而資本涌向“復活滅絕物種”的概念材料,那些可持續的平價材料會不會失去投資?是否會間接虹吸掉普惠性可持續技術的資金?
試想一下,在某品牌發布會現場,模特手提霸王龍包穿過侏羅紀公園,販賣可持續口號,這類表演系環保并不少見,足以讓新貴階層在購買幻覺的同時,誤以為自己參與了改變世界的偉業。而這種行為的本質,就是用環??沙掷m口號,掩蓋資源錯配。
鬧劇背后,反映的是資本的貪婪、技術的僭越、評級的無力,以及我們這個時代最昂貴的幻覺:以為消費幾個冠以ESG之名的神話,就能贖回對自然的虧欠。
“恐龍皮”包包,救不了奢侈品行業焦慮
撥開洗綠爭議和倫理危機,霸王龍皮革合作計劃背后的細胞培育皮革技術本身確實蘊含著可持續潛力,也就是說,如果奢侈品行業能摒棄營銷炒作,真正推動技術創新,它或許能改寫時尚產業的未來,為資本、商業、科技向善貢獻重要的力量。
比如說,Lab-Grown Leather所提到的“無支架培養技術”,早在2024年就報道為英國初創公司3D Bio-Tissues(3DBT)開發的技術,能夠實現細胞自組織三維生長,無需傳統鞣制工藝,大大避免鉻污染。而與其他替代品相比,3DBT的實驗室培育皮革具有獨特的優勢——細胞培養基補充劑City-mix,其中不含動物成分,也不使用血清,真正實現“零屠宰”。
圖源 | 3DBT公司
2022年,愛馬仕投資菌絲體皮革公司MycoWorks,推出首款“蘑菇皮”包,也傳遞出可持續性信號——奢侈品巨頭已開始押注生物材料;2025年,香奈兒投資8000萬歐元建立再生材料中心,回收皮革碎片、羊絨等,推動循環經濟。這些案例都足以證明,奢侈品行業有充足的實力或潛力來引領可持續實踐。
事實上,作為擁有極高溢價空間的行業,奢侈品在經濟價值、文化意義、社會影響等層面都有其不可忽視的引領性作用。從法國皮革工匠到瑞士制表師,奢侈品行業維系著大量高技能就業崗位,保護瀕危手工藝;香奈兒的高定時裝、卡地亞的珠寶設計,推動了美學創新,并影響大眾消費風格;許多奢侈品牌(如LVMH)本身就是百年文化遺產,其商業模式支撐了博物館、修復工坊等文化事業。
而如今,奢侈品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自2024年以來,奢侈品行業整體進入調整期,LVMH、開云、歷峰的財報紛紛釋放疲軟信號,中國奢侈品市場復蘇乏力、美國消費保守、歐洲旅游消費降溫。行業焦慮蔓延,品牌頻繁換帥、加速折扣、強化聯名救市。
行業低迷時間點,一只Birkin原型手袋卻以700萬歐元的天價拍出,成為全球拍賣史上最昂貴的愛馬仕手袋,引發市場的巨大震動。巴黎蘇富比拍賣行與媒體是這場戲的幕后推手,他們將這只手袋裝成傳奇神話,將價格數字放大成信仰的符號。與此同時,法國本月財富榜的首富從LVMH轉移到了愛馬仕家族,媒體認為愛馬仕通過制造富人欲望來鞏固奢侈品權力地位的賭注還是成功了。但事實上,在氣候危機與貧富差距加劇的當下,這場造勢無論成敗,都像是時代的倒車。
圖源網絡
奢侈品作為身份象征符號,曾統治了漫長的世紀,人們在激情奮斗歲月里無比認可一件事——奢侈品是一場進入上層社會的無聲儀式。然而,這個符號在當下居然莫名奇妙地不奏效了。貝恩咨詢在2025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群體中,2024年有45%的人認為“奢侈品已不再是身份的象征”,這一比例在2019年翻了一番。
不得不直面的一個趨勢是:曾經的LOGO崇拜,在Z世代群體中逐漸式微。傳統奢侈品的價值體系正在失效。
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奢侈品品牌真正應該思考如何重新定義自己在新時代的位置和價值,而不是持續拋出各種鬧哄哄的宣傳手段。
奢侈不直接等同于昂貴,奢侈品的意義本就不應只停留于“擁有比別人更貴的東西”等攀比層面的價值。歲月長河里,它曾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引領了大眾審美發展,而在未來,它也可以代表更多的意義:科技創新、可持續的生產方式、與時代精神共鳴的文化表達。
參考資料:
DATAINTELO:Lab-Grown Leather Sheet Market Research Report 2033.
LADYMAX:誰在操控奢侈品的信仰?
果殼網:別的稀有皮弱爆了,霸王龍皮小包年內上市。
大公文匯網:Z世代消費新助長|「LOGO崇拜」Bye Bye 他們只為「高性價比」買單。
撰文 | Canamy
編輯 | 國佳佳
排版 | 張嘉嘉
題圖來源 | Coach Café
「以往內容」
新聞:||||||||||||||||||
深度:|||||||||||||||||
專訪:|||||| ||||||||||
大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