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視頻,標題是:
“結(jié)了婚才知道,隨手毀掉一個家有多簡單?!?/strong>
進門就滿地亂丟的鞋子、隨手一扔的包包和衣服;
每天只進不出的臟衣簍、垃圾桶;
隨手拿出來就不知道歸位的東西:
調(diào)料盒、牙膏、吹風機、杯子。
這些看上去都是小事,卻讓收拾的人,幾乎崩潰。
因為:
“撿一粒芝麻是小事,但沒人愿意,每天撿一地芝麻。”
評論區(qū)很多網(wǎng)友表示:
“家務(wù),永遠屬于看不下去的那個人。”
“如果不收拾,要用什么東西的時候找不到,更崩潰。”
“洗碗槽的碗一直堆著,難道看著它發(fā)霉發(fā)臭,每天點外賣嗎?”
面對“沒完沒了”的家務(wù),美國心理學家凱瑟琳·戴維斯給出了解決方案。
在《家務(wù),隨便做做就行了》一書中,她講述了自己因家務(wù)困擾變得抑郁,后來慢慢康復(fù)的過程。
在充滿治愈的語言中,凱瑟琳告訴每一位被困在家務(wù)里的女性:
家務(wù)不重要,你自己才重要。
家務(wù),隨便做做就行了。
網(wǎng)友@momo的崩潰,是從老公的一句話開始的。
那天,洗衣機洗完,發(fā)出了結(jié)束的鈴聲。
老公聽見后,坐在沙發(fā)上一動不動就算了,竟還笑著調(diào)侃:
“洗衣機喊你呢!”
正在拖地的momo聽后,一下子就火了。
沖老公大吼:
“家務(wù)不是我一個人的!”
可人家竟然不以為意,反而指責momo“小題大做”。
“有這吵架的功夫,都干完了,至于嗎?”
至于!
愛雖然可以讓人不計較雞毛蒜皮,但日積月累的雞毛蒜皮,真的會讓人筋疲力盡。
在書里,凱瑟琳就說:
“任何需要極強意志力的任務(wù),或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都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
而家務(wù),就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事。
衣服洗好了是要拿出來曬的,曬干了是需要收的;
快遞拿回來是需要拆的,拆出來的紙箱、袋子是需要歸類拿去扔的;
水開了是要灌到暖水壺的;
即使用了掃地機器人,基站也是要定期清理維護的。
如此繁瑣的各種小事。
今天做了,明天還要做,后天依然要做。
無休無止。
在這個過程中,女性耗盡了心力。
有網(wǎng)友分享自己的生活:
家里一堆臟衣服,老公看見了,是不會自己拿去洗的,每次都要問:
“衣服洗不洗?”
即使拿去洗,也每次都會問:
“洗衣液放多少?”
“結(jié)婚七年,洗衣機只會開機、啟動,其他功能都不會。”
如果讓老公洗碗,他就只會拿著自己的碗去洗,桌上的剩菜、剩飯,都不管。
有時候真的是懶得說。
可自己默默干了吧,時間長了又憋得慌。
想想看,你在洗衣服、做飯、換床單等各種各樣的家務(wù)中,忙得腳不沾地。
豬隊友卻做著甩手掌柜,在沙發(fā)上抱著手機,頭也不抬。
任誰都會一肚子火。
更可悲的是,長期以來,家務(wù)被認為是女性的事,女性即使不想做,也不得不做。
可獨自做家務(wù)的女性,真的太累了。
凱瑟琳是一位心理學家,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第二個寶寶誕生前,她做了詳細的“產(chǎn)后支持計劃”:
每周4天,把剛學會走路的大女兒送去幼兒園;
聯(lián)系了幾位親友,每周輪流來幫忙;
預(yù)約了每月一次的家政服務(wù);
加入新手媽媽互助小組,有事大家互相搭把手。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
產(chǎn)后第三周,疫情暴發(fā),老公依然要上班,一切只能靠自己。
從此,凱瑟琳就陷入了頭暈?zāi)垦5募覄?wù)中。
早上一睜開眼,來不及洗漱,立馬先給嗷嗷待哺的小寶喂奶;
之后,飛奔去廚房,給早已圍在腳邊喊餓的老大溫牛奶、煎雞蛋、烙煎餅;
發(fā)現(xiàn)雞蛋只剩一個了,趕緊記下來,抽時間去采購。
等到老大吃完,還沒來得及收拾杯盤狼藉的餐桌,小寶就拉了粑粑;
正在給小寶換尿褲,老大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自己的睡衣脫在了滿是油污的廚房地板上;
剛收拾好臟衣服去洗,又聽見客廳傳來哇哇大哭:
原來是老大把積木扔滿了客廳,自己還被絆倒,摔破了膝蓋。
似乎就沒有一件事是稱心如意的。
凱瑟琳每天在安撫孩子、烹飪做飯、清潔打掃、洗晾衣物、采購備餐、洗刷碗碟、收拾玩具等亂七八糟的家務(wù)中,焦頭爛額。
因而,睡眠不足,無暇外出。
甚至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每天蓬頭垢面,滿身奶漬。
漸漸地,看著劫后余生的家和自己,凱瑟琳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中。
她覺得生二胎就是個錯誤,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好兩個孩子的媽媽。
深深的挫敗感、孤獨感、自我厭惡感,開始折磨她。
很快,她就陷入了抑郁。
說到這里,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估計會覺得,凱瑟琳太矯情了。
“不就是些沒什么技術(shù)含量的瑣碎雜事嗎,怎么就讓人崩潰了?”
可實際上,家務(wù)是需要投入大量技能、時間和精力的。
就拿簡單的買菜來說:
買之前,你要計劃好買什么。
不僅要考慮家庭成員的口味、喜好,以及營養(yǎng)搭配,還要考慮家里有沒有剩余。
雞蛋是不是吃完了,大蒜是不是發(fā)芽了,醬油還有沒有?
你不能亂買一通。
如果有人生病,還要費盡心思搭配合適的營養(yǎng)餐。
因此,很多專家說:
“媽媽們不僅是育兒師、營養(yǎng)師,還是家庭教育師、收納師……”
恐怕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天天干這些家務(wù)有多累人。
看起來簡單的家務(wù),真的能壓垮人。
幸好,凱瑟琳是一位優(yōu)秀的心理學家。
當她意識到自己因家務(wù)困擾,患上抑郁癥時,便開始積極自救。
她一遍遍地告訴自己:
“無論家里是一塵不染還是一團糟,我都值得被關(guān)愛。”
看到亂七八糟的衣服,她不再想著:“我永遠沒辦法收納好。”
而是告訴自己:“家里有這么多衣服可以選著穿,太好了?!?/p>
看到一團亂的廚房,她不再責備自己“沒條理”。
而是想:“我能親自下廚,真厲害。”
同時,凱瑟琳意識到:
家務(wù)這事兒,沒有標準答案。
家務(wù)不一定非要做到一塵不染。
你的感受就是唯一答案,只要你覺得安全、舒適、愉悅,干到什么程度,你說了算,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果家務(wù)不得不做,那就盡量讓它變得輕松。
在書里,凱瑟琳整理了幾個,讓家務(wù)變輕松的小竅門,分享給你:
1.“五步整理法”
如果家里太亂,很多人都會“卡住”,不知道從何下手。
但實際上,要處理的家務(wù)也就5件事:
垃圾、臟碗碟、臟衣服、有固定位置被亂放的物品、沒有固定位置的東西。
明確了這一點,接下來就簡單了。
第一步:拿起垃圾袋,撿起所有的垃圾,把快遞盒等歸置在一處,不必著急拿去丟掉;
第二步:收集散落各處的餐具,放到廚房臺面上,不必著急洗掉;
第三步:拿一個洗衣籃,收集起所有的臟衣服,不必著急去洗;
第四步:把有固定位置的物品歸位,如:書籍放上書架、玩具放入玩具箱。
第五步:給沒有固定位置的東西找個合適的位置,比如:剛買來的擺件。
那些不重要的雜物,最好就扔掉。比如:很久不穿的衣服。
這種簡單明了的整理方案,能快速將整個空間清理干凈,使你產(chǎn)生多巴胺。
接下來,你才有動力,把剩下的事做完。
有些家務(wù)不及時做,家就會癱瘓。
如果你精力不夠,那就先清理那些可能危害健康,容易生蟲的物品。
比如,先丟掉垃圾,清洗臟碗碟,洗掉臟衣服。
其他的事,放一放也沒關(guān)系。
2.享受“收尾動作”
利用好睡前半個小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預(yù)約好電飯煲,早上醒來就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早餐;
清理一下垃圾、收拾好孩子的玩具,做一些零散的家務(wù)作為一天的收尾,能減輕你的心理負擔;
這時候,千萬不要想說:“唉,臨睡還有這么多事。”
而要想著:“我現(xiàn)在忙一會兒,明天就省力得多。”
收尾動作,是在關(guān)愛明天的你,讓你對未來充滿期待。
3.用喜歡的事,帶動不喜歡的事
做喜歡的事,能讓人心情愉悅。
如果你不想干家務(wù),不妨先做一點喜歡的事。
比如: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
一邊與朋友聊天,一邊洗碗;
如果你不想做飯,只想吃外賣。
在等待外賣的這段時間,你一定是愉悅的。
這時候,不妨把最討厭的臭襪子洗一洗。
把伴侶從沙發(fā)上叫起來,你拖地,他收拾快遞盒子。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雖然干凈整潔的空間,能帶來愉悅感、幸福感。
但凱瑟琳告訴我們:
“如果處于人生的困難時期,實在沒有精力干家務(wù),那就先照顧好自己?!?/blockquote>休息也是你的權(quán)利。
你不需要周末花8小時干家務(wù),才覺得自己有資格去公園聽鳥叫。
花兩個小時,已經(jīng)足夠了。
能干到什么程度,就干到什么程度。
不要讓家務(wù),影響你休息。
當然,如果你覺得家里一定要一塵不染,而你又有時間和精力來搞衛(wèi)生,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總之,家是為你服務(wù)的。
只要你能自由、快樂地活著,比什么都好。
千萬不要在家務(wù)上,內(nèi)耗自己。
作者 | 暄崧,追光而行,向陽而生
主播 | 林溪安,視頻號: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說早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