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氣象局預測,7月我國東北、內蒙古西部、華北、華東北部和南部局部、華中北部、西北地區東北部、華南、西南地區南部局部、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內蒙古西南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東、河南北部、陜西北部、寧夏大部等地偏多2至5成。面對夏季來臨,暴雨等極端災害天氣增多,會對駕駛人安全駕車帶來哪些影響?對此,我們應當了解雨天對交通出行帶來的影響,并做出科學應對,確保雨天安全駕駛、安全出行。
【解密我國雨季規律特征】
01
雨季出現規律
每年5月中下旬,一支來自熱帶的濕潤氣流都會如期造訪南海,標志著我國汛期天氣的開始,這就是“南海夏季風”。 南海夏季風是亞洲季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半球東非沿岸的越赤道氣流經過印度洋、中南半島,最終抵達南海地區的結果。南海夏季風全面爆發后,沿著副熱帶高壓的外圍給我國華南帶來“龍舟水”(小滿至夏至前后);隨后副熱帶高壓北抬,大名鼎鼎的江淮“黃梅雨季”(芒種至小暑期間)隨之上場。到了7月底至8月初,華北、東北地區陸續進入多雨季節。進入9月,隨著副熱帶高壓南返,夏季風逐漸減弱,雨帶南撤,南海轉為東北季風控制,標志著夏季風的結束。
圖1 2024年6至8月份暴雨、強對流預警分布情況
(圖片來源于國家預警信息發布)
我國主汛期洪澇災害多發,其中大部分極端降水事件都與南海夏季風的異常活動緊密相關。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過去40年間,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整體有所提前。這是由于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不同地區的升溫幅度并不均勻,此外,全球變暖還導致南海夏季風呈增強趨勢,南海北部中、高緯度地區快速增暖,南海地區的夏季風環流和對流均呈現持續增強的長期變化趨勢。
02
降水等級的劃分
按照《降水量等級》(GB/T 28592-2012)的分類,降雨分為7個等級。具體體如下:
表1 不同時段的降雨量等級劃分
03
雨天交通事故特征
一是雨天交通事故的數量多、占比高、危害大。數據顯示,在全部不良因素天氣條件中,雨天發生的交通事故數量占比達到93.13%,其次為雪天、霧天、沙塵、大風和冰雹。二是雨天車輛失控問題突出。從碰撞形態來看,翻滾、墜車、側翻等單車事故的死傷率較高。三是無燈控路口、彎坡、橋隧等高風險場景事故致死率高。從事故地點來看,雨天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交叉路口,占比高達83.0%。而在橋梁隧道、高架路段以及匝道口等高風險場景中,事故致死率較高。四是能見度低于200米時事故高發。高達73%的交通事故發生在能見度低于200米的惡劣環境中。其中,能見度在50至100米之間的事故占比最高,達到34.0%,當能見度降低至50米以下時,交通事故的致死率顯著上升。
【解析雨季對安全駕駛影響】
01
對駕駛人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1.駕駛人視覺感知能力降低
雨天行車,降雨強度、行車速度、車窗起霧、積水反射及水膜厚度都會影響駕駛人的能見度,進而影響駕駛行為。一是影響信息感知能力。能見度的降低或頻繁變化,會影響駕駛人的可視距離和視覺搜索能力,造成駕駛人整體視覺識別能力和對道路環境的辨別速度降低,增大駕駛人的信息獲取難度,從而使駕駛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如何應付駕駛過程中的各種變化。據研究,大雨條件下駕駛人對前車行為反應時間較晴天條件上升36.5%。二是影響距離感知能力。能見度降低還會使駕駛人錯誤估計己車與前方物體之間的間距。研究表明,一旦達到中雨等級以上,駕駛人對車距的判斷誤差比晴天時高2倍以上。
2.駕駛人的注視行為發生明顯變化
一是注視時長變長。研究顯示,駕駛人變道時,晴天觀察周圍環境的時長占比低于50%。然而,隨著雨量增大占比依次遞增,大雨條件下最高可達60%以上。二是注視區域變化。隨著降雨對視線干擾的加劇,駕駛人不能清楚觀察道路遠方交通信息,只能集中注意力觀察道路前方區域交通狀況信息。據研究,晴天時駕駛人對道路遠方的注視比例為77%,但隨降雨強度增加,對道路遠方注視比例逐漸降低,在大雨場景下的注視分布比例僅為23%。三是注視效度變差。隨著降雨強度的增加,駕駛人視線受干擾程度增大。隨著認知需求的增加,駕駛人通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道路交通環境上,導致駕駛人對于儀表盤和后視鏡的關注度減少,也造成其對周圍環境信息察覺能力的降低。
3.駕駛心理負荷增加
低能見度帶來的視野受限,會使駕駛人產生對行駛環境的失控感、不安全感,進入高度警覺狀態,精神負荷大幅度升高,帶來強烈的緊張、焦躁和恐慌感,并伴隨心率加速、決策能力下降,導致駕駛過程更耗心力、更易疲勞。尤其在強降水或濃霧中,不可預知的道路環境會觸發恐懼心理,導致肌肉緊繃、操作僵硬,天氣條件越差駕駛人的心理壓力越大,從而增大行車危險性。
02
對車輛安全和穩定性的影響
1.車輛性能改變
一是車輛穩定性下降。雨天路面濕滑,導致路面附著系數迅速減小,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力降低,造成制動距離增加、車輪打滑、彎道方向控制困難等駕駛風險,尤其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更易因駕駛人操作不當導致車輛失控。二是剎車性能下降。在大雨或深水中駕駛時,積水侵入制動系統,導致制動性能下降;若單側制動器浸水更深,則會造成兩側制動力不勻,進一步導致方向失控。
2.車輛結構損耗
一是底盤損傷。道路積水普遍比較渾濁,嚴重影響駕駛人對路面情況的觀察,路面上的坑洼、雜物難以辨識,可能會磕碰或者刮傷底盤。二是車輛生銹。車輛涉水后,一些部位可能會存在“積水區”,由于汽車內部通風不暢,積水長期不能蒸發,車輛的金屬部件就很容易生銹,從而影響使用壽命。三是設備發霉。車輛涉水深度過高時,水可能會順著縫隙進入車內,浸濕地墊、座椅等,如果未及時發現處理,有可能導致發霉、異味。
3.核心部件丟失或損傷
一是號牌松動脫落。機動車號牌有4個固定孔,但部分車主因加裝大尺寸個性框等原因,只裝上面兩顆螺絲,下半部分懸空。車輛涉水時,受前方水流沖擊、后方車輛推力、底部水壓影響,導致螺絲松動、號牌脫落。二是發動機損傷(燃油車輛)。對于燃油車輛來說,車輛的發動機氣缸進水后,可能會對發動機連桿等部件造成損傷。三是電子元器件和線路損傷(新能源車輛)。新能源車輛涉水過深、在水中長時間浸泡后,可能對電池和電氣系統造成損害,導致電路短路,腐蝕電路連接器。新能源車輛各種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遍布全車身,這些配件在涉水行駛時也有可能因浸水或被水沖擊導致損壞。
【對交通環境的影響】
1.路面濕滑
強降雨會導致車輪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減小,路面濕滑,使得機動車的制動性能變差,剎車距離增加,增加了追尾事故的風險。
2.路面積水
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建成時間長,前期規劃建設中科學論證不充分,強降雨導致短時間內排水系統無法及時抽排超負荷的積水,加上殘枝枯葉、泥沙及垃圾等雜物堵塞排水口,導致管渠排水不暢,過流能力不足,積水無法及時排出,造成路面積水。
3.交通擁堵
道路標線在降水或路面積水狀態下反光度下降,可辨識度降低;受雨水沖擊,供水、電力、熱力、排水井蓋可能松動翹起移位,路緣石可能被掩蓋,使駕駛人難以分辨路況,需要下車查看;部分道路可能因降雨堵塞封閉,這些都會降低車輛的通行效率。
【雨天安全駕車指南】
01
了解暴雨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暴雨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表2 暴雨預警信號標準
02
雨天安全駕駛要點
1.行車前:細致籌備,防患未然
關注氣象信息。藍色暴雨預警時,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盡量避免山區行車;黃色暴雨預警時,提前了解交通管理部門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時間和地點,提前繞行;橙色和紅色暴雨預警時,盡量避免駕車出行。
2.行車中:謹慎駕駛,隨機應變
關注交通信息。行車過程中隨時關注氣象廣播、道路信息提示板、導航系統等提供的信息;充分利用積水地圖提供的信息,防范涉水危險,必要時及時尋找地勢高、有遮擋的安全地點停車,待天氣好轉后再繼續行駛。
注意觀察路況。盡量注視遠處固定目標,雙手握方向盤向前直行,不可注視兩邊車輛濺起的水流或浪花,以免擾亂視線產生錯覺;同時需警惕行人橫穿,注意觀察行人動態,尤其是高齡群體,通過預判行駛路線,提前減速避讓;警惕非機動車因路滑導致穩定性差,發生側滑或突然轉向。
注意及時除霧。駕駛人遇車窗起霧干擾視線時,切忌在行車過程中擦拭擋風玻璃上的霧氣,避免分心駕駛導致方向盤偏移,造成車輛失去控制;及時靠邊停車除霧,待雨霧消散、視野改善后再啟動車輛上路。
合理使用燈光。在能見度較好情況下,關閉遠光燈,開啟近光燈。因為遠光燈射出的光線會被霧氣漫反射,導致光線向四面八方進行反射,在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影響駕駛人視線,尤其干擾對向來車駕駛人視線。在能見度不良情況下,開啟霧燈。霧燈可以增加光源的穿透力,也不會影響到前車的行駛,可起到警示作用。開啟前照燈、示廓燈和前后位燈。在夜間或者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指示車輛存在和寬度。在高速公路行駛時,可以開啟危險報警燈,警示周圍車輛。
注意車道選擇。高速公路的排水設施一般設在道路兩側,暴雨天氣容易產生積水,建議選擇中間車道行駛。
降速平穩駕駛。雨天道路濕滑,制動距離延長,應降低車速駕駛,避免因急加速、急剎車引發側滑、制動不及等事故;注意觀察車輛距離,及時根據當時車流量調整行車速度,控速備剎。同時注意避免變道、超車,謹慎轉彎,停車前提前減速。
預判并控制車距。在高速公路上,駕駛人可以通過觀察車行道分界線來和路側標志牌判斷縱向車距。高速公路上的白色虛線線段及間隔組合是15米的距離。路側車距標志會在0m、50m、100m、200m等地點提示距離,輔助駕駛人判斷與前車的跟車距離。在設計時速小于60公里/小時的道路,白色虛線線段及間隔組合是6米。單黃虛線的線段及間隔長組合是10米。在沒有標志、標線的情況下,可以以路側樹木、路燈為參照點,當前車通過該點時可開始勻速默念三組短語,如“安全駕駛、安全駕駛、安全駕駛”。如果若默念結束后自己的車輛才到達參照物,那么你與前車的車距就是相對安全的。
適當增加橫向安全距離。在城市道路和國省干道發現路側有行人和非機動車時,需要格外保持低速行駛并注意增加橫向間距,以防濺起的水花影響行人和非機動車騎行人。
3.行車后:安全檢查,消除隱患
檢查車輛狀態。檢查車內、發動機艙、剎車片等是否進水,防止進水導致發霉、腐蝕,甚至導致制動效果下降,威脅車輛安全。涉水過程中,車輛號牌可能在水流的沖擊下出現松動或脫落,應在車輛涉水后及時檢查號牌是否丟失、固定是否牢固。此外,燃油車還應檢查發動機啟動是否正常、發動機聲音是否異常、氣缸是否進水。新能源車檢查電池包是否破損、電池是否出現短路、發熱等,檢查車內儀表是否正常顯示、是否提示有電路故障。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駕駛人安全研究部
聲明:如需轉載或開白名單,請留言聯系獲取授權!轉載須在文首標注來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