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政府宣布恢復對烏克蘭大規模軍事援助,總統特朗普同步拋出“50天內俄烏停火否則征100%關稅”的最后通牒。這場突如其來的動作,讓本就膠著的俄烏局勢再添變數。
美國這次對烏軍援的“干貨”不少。根據公開信息,美方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至少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其中部分設備已進入交付流程,具體協調由北約負責。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美國訪問的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同日透露,德方計劃從美方購買兩套“愛國者”系統,轉贈給烏克蘭。美國智庫估算,這輪軍援能為美方帶來約100億美元收益。此外,特朗普雖未明確將“戰斧”巡航導彈列入當前援助清單,但已釋放“考慮提供”的信號——這種射程超1500公里的遠程武器,一旦進入烏克蘭戰場,可能改變雙方攻防態勢。
普京(資料圖)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直白。他在14日的記者會上直言:“如果普京不在這50天里坐下來談,美國會讓俄羅斯經濟再遭重創。”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更像是給烏克蘭“打雞血”——澤連斯基政府最近剛頂住國內壓力,拒絕了部分議員“接受領土換和平”的提議,美國的軍援承諾,無疑給了他們繼續強硬的底氣。
俄羅斯的反應比想象中平靜。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例行發布會上只說了句“需要時間研究聲明內容”,未像以往那樣激烈反駁。倒是俄羅斯直投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說得實在:“我們會繼續和美國談,但更看重實際行動。”當地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政策轉向更像是“策略性調整”——年初他承諾“6個月內結束”,如今半年過去,戰場態勢沒按預期發展,他只能用“援烏+威脅”轉移國內矛盾,順便拉攏烏克蘭選民。俄羅斯自民黨主席斯盧茨基說得直白:“特朗普既想壓俄羅斯讓步,又不想真和普京撕破臉,畢竟在中國之外,他還需要俄羅斯當‘談判籌碼’。”
普京(資料圖)
這種微妙平衡下,中俄的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中俄外長見了兩次面:第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參加東盟外長會,第二次是北京上合組織外長會。俄方則明確表示“支持中方在沖突中的建設性角色”。這種高頻次互動不是偶然——美國重啟對烏軍援的消息傳出后,烏克蘭國內親西方勢力蠢蠢欲動,部分議員甚至提議“邀請美軍顧問進入烏東前線”。中俄保持溝通,既是維護多邊機制的需要,也是為可能的局勢升級預留對話空間。
烏克蘭內部的調整同樣值得關注。澤連斯基簽署總統令,調整了多名關鍵崗位人事。烏最高拉達(議會)還通過了延長國家戰時狀態和軍事動員的議案,將原定8月6日到期的狀態延長至11月5日。這是自2022年沖突升級以來,烏方第16次延長該法令,意味著“戰時體制”已成為烏克蘭社會的常態。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真能奏效嗎?俄羅斯顯然不打算輕易妥協。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經濟已逐步適應制裁——2025年上半年,俄油氣出口收入同比增長18%,工業產值增長3.2%,盧布對美元匯率穩定在90:1左右。這種情況下,普京有底氣說“時間在我們這邊”。
普京(資料圖)
對烏克蘭而言,“贏麻了”可能只是錯覺。美國軍援雖多,但附加條件也不少:烏方必須公開承諾“不攻擊俄本土”,援助物資需接受北約監管,部分資金還要用于“戰后重建”(實則是為美國企業鋪路)。更現實的是,即便有了“愛國者”系統,烏克蘭的防空漏洞依然存在——俄軍每天仍有數十架無人機突破防線,對烏東城市發動襲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