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前幾天看了一個電影,名字叫做《惡意》,里面有一句話記了很久——流量就是錢,誰還在乎真相?
特別不喜歡這句話,但突然發現,如今的世界不正是這個樣子嗎?
今年夏天,一篇“高考作文”火遍全網,奇怪的是這作文不是學霸寫出來的,也不是什么專家寫出來的,而是一位60多歲的農民工大爺。
本以為這是一個激勵感人的故事,但沒想到僅僅三天的時間,網絡上驟然亂象叢生,正是應了《惡意》中的另外一句話。
惡的比善的傳播得更快,壞的比好的熱度更高,惡意變成熱度,熱度帶來流量。
大爺的作文走紅沒過多久,惡心的一幕就上演了,誰不喜歡流量呢?
一、大爺執筆寫下感人作文
日前,在某市火車站旁邊,一位博主拿著一大把錢,邀請現場群眾做現場挑戰。
規則非常明確,抽取一道高考作文題目來寫,要求800字起步,如果完成可拿到1000元。
問了好久,有一位姓安的大爺決定試一試。他穿著一身迷彩服,頭發也有些白了。
他從箱子里抽出了一張紙,紙上寫著《我的母親》。
大爺像是突然回憶起了什么,拿起旁邊的筆,一筆一劃地寫,很明顯大爺不經常寫字,寫得很慢。
差不多四個小時,大爺坐在那趴在桌子上寫完了。
看過這篇作文的都知道,全篇沒有什么修飾手法,什么華麗的語句,但卻最感人心。
在作文中,大爺寫道:“我已經當了爸爸,也當了爺爺,但我已經三十多年沒叫過媽媽了?!?/strong>
這個句子沒有任何修飾成分,有時候最直白的文字里藏著最沉的思念。
一瞬間,似乎大爺并不是在寫高考作文,只是把想對已經離去的媽媽說的話寫出來而已。
作文中寫道,母親一輩子操勞,什么好東西都不舍得吃,也沒和別人急過臉,就是身上的衣服總是破的。
吃飯的時候母親總是不上桌,有剩飯就吃,沒剩飯就不餓,母親沒享過什么福,一輩子都在奉獻……
大爺寫道,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自己再也扛不動水泥,就回老家那堆土躺下,那時候再叫媽媽,也許她就能有回應了。
對于媽媽已經不在的一些朋友來說,這篇作文的“殺傷力”不亞于一顆子彈。
二、文字暖人心,流量寒人心
句句真情實感的文章怎么能不火呢?大爺的作文粗糙、不通順,但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想起了自己那位淳樸勤勞的媽媽。
這原本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但結果卻并不全然美好。
當大爺的作文火了之后,“是非”也跟著過來了。
一些虛假賬號,什么安大爺侄子、農民工安哥全都一擁而上,這個“流量的肉”就這么香嗎?
人一旦火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都找上門來了,網上各種自稱是大爺親戚,要爆各種料,開了直播間,讓觀眾們點贊刷禮物。
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這一定是劇本,百分之百不是大爺寫的,他們認為一個農民工沒有這么大的本事。
這股質疑聲越來越大,已經打擾到大爺的正常生活了。
沒有辦法,大爺在子女的幫助下發澄清。
沒有說什么其他的內容,直接一句話:無意占用公共資源,文章真的是我寫的。
這也讓一些人徹底“閉嘴”了。
大爺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工,哪懂得網絡上的彎彎繞繞,哪懂得找什么團隊,他就是將自己的所見所感寫了下來。
他只知道自己寫了一篇文章掙了1000塊,這原本需要他辛辛苦苦三天才能賺回來的錢。
但有些人就是不信,有些人就是唱反調,為什么呢?
因為這就是流量,流量變現就是錢!
三、流量吸血,何時方休?
這樣的場景,其實我們并不陌生。
前幾年山東的“拉面哥”不正是如此嗎?就因為三塊錢一碗的拉面堅持了十幾年,突然成了全網焦點。
一時間,各路網紅扛著設備涌到他的小攤前,直播的、拍的擠得水泄不通,就是想從“拉面哥”口中套出點什么東西。
原本踏實的小生意被攪得雞犬不寧,最后連正常出攤都成了奢望。
還有武漢的“糖水爺爺”,幾塊錢一杯的糖水用料實在,老人總說“不缺錢,夠本就行”。
誰知道暖心的故事剛傳開,就有人質疑他的糖水不干凈、用料有問題,各種聲音一下子全出來了,好像要站在臺上接受眾人的審判,憑什么呢?
種種流言像野草一樣瘋長,導致老人不堪其擾,最后只好收攤回了老家,那句“不想給大家添麻煩”聽得人心頭發堵。
世上最令人委屈心酸的,是自己的好意被人誤解,自己的善意被人攻擊,社會上的正能量被惡意歪曲,還被拿來當成流量變現的話題!
除此之外,去年在書店里爆紅的工地大叔劉詩利也是這樣。
他穿著沾滿灰塵的工裝,趴在書店的書架旁認真看書的樣子,本是一幅讓人動容的畫面。
可火了之后,各種采訪、直播邀約接踵而至,甚至有人扒出他的私人信息。
僅僅是因為什么?因為自己是農民工卻捧起了一本書嗎?
最后這位愛讀書的大叔不得不躲起來,連常去的書店都不敢再去。
這些普通人人原本只是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卻被突然推到聚光燈下,照的人心底發慌。
這些例子還不夠多嗎?
流量這東西,能把一個普通人瞬間捧上云端,也能在轉眼之間把人拽進泥潭。
那些追著流量跑的人,眼里只看得見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哪管背后是不是活生生的人?
他們拿著鏡頭當武器,把別人的生活當成素材,為了多賺幾個贊,什么隱私都敢扒,什么故事都敢編!
這種追逐流量在普通人身上吸血的現象,是該停一停了。
結語
流量,其實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
它可以像一束光,讓簡樸的文字動人心弦,但它也可以是一把鈍刀,把平凡的生活攪成一地雞毛。
真正的問題從不在流量本身,而在握著流量方向盤的人是否守得住底線。
答案藏在每個點擊、每條評論、每一次轉發的選擇里。
最后再借用電影《惡意》中的一句話:新聞人有底線,新聞才能有底線!
信息來源:
極目新聞 2025-07-14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同題作文爆火,兒子:有人仿冒父親賬號,還有人來家里拍,只希望過平靜的生活
紅網 2025-07-13農民工大爺寫高考作文《我的母親》感動全網,村民:他當過兵,母親當年很辛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