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俞明霞,1939年出生,江蘇宜興人,南京市中醫院主任中藥師。1965年從南京中醫學院中藥專業畢業后,一直在南京市中醫院藥劑科,從事中藥的調劑、制劑、研究及帶教等工作,曾任藥劑科主任。對中草藥鑒定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參與南京市衛生局主編的《南京醫院制劑規范》,對醫院制劑規范化操作起到重要作用。
兩次擔任南京市衛生局中醫藥傳承指導老師,發表《頭孢氨芐麻黃湯有效成分的影響》等數篇論文。
【口述內容】
1961年在宜興和橋上到高二的時候,學校說根據國家需要挑選一批高二的學生去就讀南京中醫學院。一來的時候我很高興,我說我可以學中醫了,結果學院說你們高二學生抽調來主要是學習中藥專業的。本來我想學中醫的不想學中藥,但我們都要服從學校領導的安排。我們那幾十個來自宜興和橋高二學生都聽從組織安排學習4年中藥專業。
俞明霞。
1965年畢業,我留在南京。南京市衛生局分配我到南京市中醫院工作。從1965年開始,進市中醫院藥劑科,一直到80歲退休。那時市中醫院還在夫子廟,比較小,但藥劑科還很不錯。
傳統的中醫藥人才培養習慣于師帶徒。作為南京中醫學院正規培養出的學中藥的大學生,領導很重視。那個時候看中醫的病人多得很,排隊拿張方子要排好長的隊,我們在藥房配方,從上班一直到中午,吃做都沒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配方,對醫生的處方就熟悉了。有的醫生喜歡開大處方,有醫生就開得很簡單。不超過10味藥,配起來也很爽。
在配方過程中,老藥工有藥工的經驗,他們對中藥真偽優劣鑒別有一套經驗。我們從書本上學的,沒有實踐經驗。經過很長時間,我們就慢慢地熟悉了,好的中藥要到原產地去采,為鑒別中藥的真偽,我們不僅從外觀上看,有時還要把中藥打成粉末,觀察它的內部細胞結構。
南京市中醫院九十華誕之際,俞明霞榮獲醫院頒發的“卓越貢獻獎”。
南京市中醫院制劑室,丸、散、膏,什么都做。有成批生產的自制制劑,也有按單個方子來加工的。那個時候都是手工制作。藥丸子都是疊出來的,很費勁,也很有技巧,老藥工搞制劑的都會泛丸。雖然都是人工制作做出來的東西,質量還是比較好的。藥料一點不浪費,做出來的丸藥又符合要求。水丸、蜜丸、水蜜丸要求都不一樣的,工藝也不一樣。水丸用匾子疊也不容易,做小蜜丸要用手搓。所以中藥的制劑做丸藥,均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散劑是好做的。熬膏房專門熬膏劑,兼做糖漿,有專人洗瓶子。
后來我到庫房工作。藥材的保管很復雜的,有些藥材保管得不好就生蟲、發霉,庫房還兼炮制。許多中藥進來的時候就是原材料,有用全草的,也有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或者果實的,所以就要對中藥加工炮制。炮制的本身就是降低毒性,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如果說不炮制,這個藥有毒你就直接拿去吃了,那要中毒。藥材拿來以后要切、要煮、要炒、要蒸,有的還要加輔料,如醋汁或者酒汁。我們有一個老藥工楊以信,他對中藥炮制講究,認真,一點不馬虎,嚴格按炮制要求。中藥里頭有灰塵,他都要篩,篩得干干凈凈。煎藥房我也待過。那時候真的叫煎藥,用砂鍋煎煮,這樣煎出來的藥,質量比較好?,F在都用金屬鍋了。藥都要煎兩煎,頭煎放多少水,二煎放多少水都有規定,兩澆水合所大概在400毫升左右,不能多也不能少。煎藥是我們服務的最后一道工序了,非常重要。
那時西藥房和中藥房是分開來的,西藥房門診基本不發藥,只對病房,中藥房工作人很多。后來,中藥房也分中成藥和飲片,配方分開發藥,病人拿到藥的速度就快多了。
退休年齡到了,醫院希望我繼續上班。我就在咨詢臺做藥品咨詢,我擅長中藥鑒定,對中藥藥材的真偽優劣我特別感興趣。我曾經回南京中醫學院又學習了一年,上中醫鑒定師資選修班。老師帶我們野外采藥,到黃山住了十幾天。并找了一個當地的老藥工,他帶我們鑒定草藥,比如石斛、一枝花。這比整天在教室里頭就聽老師講效果要好。黃山采藥我的收獲很大。平時我們也經常到野外去認識一下中藥飲片的原材料。
大學畢業時,俞明霞(右一)與同學在玄武湖。
中藥的人才培養很重要。前幾年,醫院有剛剛分配過來學中藥的大學生,中藥認識不多。飲片認識也不多,飲片是經過加工炮制而來的,形狀或者顏色都不一樣了,要了解整個的炮制才能知道。
所以醫院藥房的中藥人員,首先對中藥材要認識,要學會鑒別真偽優劣。我覺得現在欠缺了一些。近幾年新來的中藥人員,對制劑還比較熟悉,但對炮制不太了解。還有現在有機器配方, 藥也看不到。這樣子的話,中藥人員的藥材知識面不會增加,只會減少。
我在南京市中醫院帶過三個學生,我側重教他們鑒別中藥的真偽優劣。他們都很認真,都有出息。
南京周邊的藥材資源還是很多的,紫金山背面,就在石頭縫里背陰、潮濕的地方,有好多太子參、玄胡索、還有草烏。
中藥炮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技術、設備、地方,都是蠻復雜的,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要熟悉,現在不少醫院都是購進炮制好的飲片,我覺得加強中藥炮制技藝的傳承對中藥質量非常重要。
【 歷史現場 】
在制劑室做丸藥時,需要把藥材打成粉,沒有機器的時代,就把藥材放到碾槽里碾壓。
俞明霞介紹說:不會碾的人會跌跤的,我后來也學會了。至今,我還一直想起當年扶著窗戶碾壓藥材的場景。
【采集時間】2024年8月12日
【采集地點】南京市棲霞區學原路22號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