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 | 張自然博士
編輯 | 相宜
國家正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下沉。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三明市下轄的沙縣總醫院視察時要求“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2024年6月,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健全機制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的通知》提出,“城市二級及以上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市二級醫院和縣級醫院分梯次支援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支援村衛生室”。
今年4月底,國家衛健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擴大基層常見病和慢性病用藥種類,推動縣域醫共體用藥目錄統一,保障用藥銜接”。
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情況如何呢?
本文分別從規模、品類、品種、企業四個維度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情況做一排名分析。
注:本文中的基層醫療特指“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01
機構數量、用藥規模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農村的鄉鎮衛生院是我國城、鄉公立基層醫療的主戰場。在2020年疫情爆發前,其合計用藥規模連年增長,由2010年的不足500億元(44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808億元,增加了1367億元,9年增長了3.1倍。2020年因疫情爆發而跌破1600億(1595億元),2020年后又逐年增長至2024年的1770億元,逐漸恢復到接近疫前峰值。
我國的城鎮化率仍在持續提高,2024年,我國城鎮人口增加1083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222萬人。城鄉人口格局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數量和用藥規模變化。
農村鄉鎮衛生院的數量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而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3.8萬家減少到了2024年的3.3萬家,減少了4800多家,14年減少了13%。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數量則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而連年增長,由2010年的3.3萬家增加到了2024年的3.7萬家,增加了4200多家,14年增長了13%。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用藥結構的不斷優化,盡管鄉鎮衛生院數量在減少,但鄉鎮衛生院的用藥規模在新冠疫情前還在連年增長,由2010年的273億元增加到了疫情峰值2019年的1112億元,增加了839億元,14年增長了3.1倍。疫情爆發而致用藥規模驟降,其后又恢復到2024年的877億元。
隨著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的增長,其用藥規模自然也明顯增大,且其增勢并未因新冠疫情爆發而反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用藥規模由2010年的168億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893億元,增加了725億元,14年增長了4.3倍,且2024年首次超過鄉鎮衛生院的用藥規模。(詳見下圖)
02
品類:心腦血管藥>1/4
2024年,在基層醫療機構Top20大類用藥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占了基層醫療機構整體用藥規模的1/4強(25.5%)。這與藥店的情況完全一致,藥店銷售額最大的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占比為13.7%,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作為典型的慢性病用藥,用的最多的當然是老年患者,與大醫院相比,基層醫療機構和藥店都距家比較近,就診買藥排隊時間短,自然是重復取藥次數較多的老年患者的首選。
居第2位的是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占12.3%,基層用的抗感染藥物多是注射劑,因見效快尤其倍受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青睞。
糖尿病用藥居第3位,占了基層醫療機構整體用藥規模的近1/10(9.7%),與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合計占比超過了1/3(35.5%),說基層市場是慢性病藥的天下并不為過。
居第4、5位的是肌肉-骨骼系統用藥、止咳祛痰平喘類藥物,分別占了6.8%、6.5%,也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老年人骨骼變脆,心肺功能變弱。
上述5類藥占了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總規模的六成以上(61%)。
基層醫療市場用的最少的是腫瘤治療藥物及免疫調節劑,占比還不到1%(0.6%),腫瘤屬大病,必須去大醫院就診,或到DTP藥房取藥,所以腫瘤治療藥物及免疫調節劑在二級及以上醫院占比最高(19.5%),在藥店占比第2(11.5%)。(詳見下圖)
03
品種
一、處方藥:氯化鈉注射液第一
2024年,在基層醫療市場銷售額Top20處方藥中,有16個化藥、3個獨家中藥、1個生物藥(甘精胰島素注射液)。
其中,銷售額最大的是氯化鈉注射液,占了基層醫療市場的2.4%,基層醫療機構偏愛輸液。該品因無參比制劑而免被集采。2024年,鄉鎮衛生院的氯化鈉注射液5巨頭依次是四川科倫、山東齊都,分別賣了7億元、5億元,辰欣藥業、安徽雙鶴和石家莊四藥都賣了3億元。
達格列凈片居第2位,占2.2%,其中,阿斯利康的達格列凈片(安達唐)是國內終端市場的銷冠,賣了68億元(米內網數據)。
阿托伐他汀鈣片、注射用頭孢呋辛鈉分居第3、4位,分別占1.5%、1.2%。
阿司匹林腸溶片、葡萄糖注射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注射用哌拉西林鈉、硫酸氫氯吡格雷片5個處方藥都占了1%。
3個獨家中藥分別是陜西步長的腦心通膠囊、上海和黃藥業的麝香保心丸和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分別占了1.1%、0.9%、0.8%。(詳見下圖)
二、OTC:強力枇杷露最大
與處方藥相反,2024年,在基層醫療市場銷售額Top20OTC中,品種數量最多的不是化藥(只有2個,占1/10),而是中藥(18個,占九成),其中,近4成中藥(7個)還是獨家的。OTC自我藥療屬性強,而中藥尤其獨家中藥歷史久遠、家喻戶曉,自然是自我藥療的首選。
其中,銷售額最大的是強力枇杷露,占了基層醫療市場OTC總銷售額的2.9%。
第3位是河南羚銳制藥的通絡祛痛膏,占2.1%。
第4、5位是感冒清熱顆粒、金水寶片,都占了1.7%。
第6~10位是5個獨家中藥,即麝香追風止痛膏(重慶希爾安)、急支糖漿(太極集團)分別占了1.5%、1.3%,藍芩口服液(揚子江)、云南白藥氣霧劑和云南白藥膏(云南白藥集團)都占了1.2%。
西藏奇正藏藥的消痛貼膏居第13位,占了1%。
兩個化藥碳酸鈣D3片(Ⅰ)、乳果糖口服溶液分別居第2、20位。(詳見下圖)
04
企業:阿斯利康第一
2024年,在基層醫療機構銷售額Top30企業中,本土西藥企業有13家(占43%),中藥企業10家(占1/3),外企7家(占23%)。
其中,銷售額最大的是外企在華一哥阿斯利康,占了基層醫療機構銷售額的2.8%,其他5家外企分別是暉致(第9位)、拜耳(第10位)、諾和諾德(第14位)、默沙東(第19位)、賽諾菲(第20位)。
中藥企業最大的是步長,居第4位,占1.7%,其他5家分別是以嶺(第7位)、太極集團(第13位)、濟民可信(第15位)、云南白藥(第18位)、河南羚銳(第27位)、貴州健興(第28位)。
本土西藥企業最大的是兩家大型國企,即上海醫藥集團和中國醫藥集團,分別占2.3%和2.1%。
四川科倫、揚子江分別居第5、6位。
華潤雙鶴居第8位。
石藥集團、倍特藥業、太極集團名列第11、12、13位。(詳見下圖)
隨著城鎮化率的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用藥規模將繼續增長,并超越鄉鎮衛生院成為基層醫療市場的重要力量。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用藥的占比將繼續增加。
注:歡迎轉載!但在轉載或引用本文圖片時,除公眾號外,還請標明作者。謝謝!
內容溝通:鄭瑤(138101744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