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夏日,來到安順市西秀區舊州古鎮,游客總能卸下匆忙的腳步,于慢生活中感受難得的松弛與怡然,在古鎮的非遺體驗街區,既能在悠然中品味生活,又能沉浸式觸摸非遺記憶,賦予一段旅程更多的意義。
舊州古鎮
漫步古鎮西街的青石板路,只見青石壘砌的院落錯落有致,各色旌旗在微風中翻卷,各類非遺體驗店沿街一字排開,大明長風與江淮遺韻層出展現,讓人恍若隔世,穿越到了明朝。
“咚咚咚”“篤篤篤”,西街的屯雕工作室內,安順木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鮑波正坐在工作臺前,神情專注地雕刻著地戲面具。而工作室里,傳統面具與木雕掛墜、彩繪小臉子等產品琳瑯滿目。
“這些文創產品全由手工打造,游客特別偏愛親手參與的過程。” 鮑波介紹道,不少游客為屯堡文化專程而來,在工作室,他們能親手執刀學木雕,蘸色為作品添彩,甚至換上地戲服飾、戴上親手彩繪的面具,在一鑿一刻、一筆一畫、一穿一戴中,沉浸式感受地戲木雕的每一處細節。
屯雕工作室文創產品
“當游客帶著自己完成的木雕離開時,帶走的不只是一件作品,而是一段親自參與的非遺記憶。”鮑波說,非遺體驗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互動與傳遞。
沿著西街繼續前行,舊州非遺研學體驗館里熱鬧非凡。一群孩童圍在桌前,在老師胡梅的耐心指導下,正專注地體驗花草紙制作的全過程,從纖維打漿到花瓣點綴,每一個步驟都藏著新奇與挑戰,稚嫩的臉上滿是認真與滿足。
“你看這紙是孩子親手做的,剛才舉著跑過來給我看時,那小模樣別提多驕傲了。”來自重慶的游客袁媛笑著說,“出來旅游還能接觸這些老手藝,讓孩子邊玩邊學,從小就能感受到文化的分量,這趟舊州之行太值了。”
胡梅介紹,館內有古法造紙、活字印刷、繩結編織等多項非遺體驗,“我們想讓參觀者在沉浸式體驗中,與傳統的文化技藝對話,讓文化從‘觀看’變成‘觸摸’。”
游客體驗蠟染制作
選布、畫蠟稿、浸染料、去蠟……云染坊里,游客正一步步體驗蠟染的全過程。染好的布或做成擺件,或做成抱枕,上面畫著花、鳥、魚、蟲等傳統花樣,店主王粉拿起一件展示:“這些都是游客自己做的,每一件都不一樣。”
為了讓體驗更貼近日常,王粉特意準備了純色T恤、帆布包等半成品,任游客自由創作。還將蠟染與現代審美結合,推出掛件、胸針、鑰匙扣等小巧物件,更受年輕人的喜愛與青睞。
云染坊店內蠟染文創
“從前總覺得蠟染是博物館里的老物件,離生活很遠。”年輕游客余可欣舉著剛做好的蠟染發圈說道,“今天親手做了抱枕才發現,原來傳統手藝能這么有趣。下次要帶朋友來做冰箱貼和T恤,把這份藍白浪漫穿在身上、擺在日常里。”
舊州西街,不僅能體驗到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還能品嘗到舊州特色非遺美食。閑暇間,點上一杯舊州小鍋茶,在茶香四溢中,欣賞窗外的古樸風光,感受慢生活的愜意,抑或點一份舊州雞辣子,搭配起屯堡盅子湯,鮮辣的雞肉配上盅子湯的醇厚溫潤,讓人回味無窮。
“這已經是我第三年從江西過來舊州避暑旅居啦,這里的夏天氣候涼爽舒適,但真正讓我年年惦記的,還是是老街的石板路和能讓人靜靜發呆的茶館,還有那份慢下來的松弛感。更別說能親手試試蠟染、嘗嘗老手藝做的吃食,每次來都覺得新鮮又親切,日子過得充實又難忘。”正在慢品小鍋茶的游客熊靜心滿意足地笑著說。
來源:掌上安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