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小雨轉晴,氣溫25~36℃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新鮮事、稀奇事、開心事、麻煩事,歡迎撥打熱線電話,我們愿意和您分享,幫您跑腿...
孩子們在泳池里盡情打水仗
大人們坐在岸邊悠閑話家常
7月12日傍晚
咸安區大幕鄉常收村張鐵自然灣
新建成的公益泳池正式開放僅2天
就引得十里八鄉數千人前來“打卡”
“水深僅1.2米,水是干凈清冽的山泉,在這里玩,放心得很!”家住常收街道的周女士帶著兩個孫兒專程前來戲水。“硬核”的硬件設施和配套,讓包括周女士在內的一眾村民贊不絕口。
今年,常收村張鐵自然灣在去年“和美鄉村”建設基礎上,整合流轉60余畝魚塘和閑置地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淋浴間、便民商販區,引入當地流淌數百年的山泉“鳴水泉”,精心打造出6000平方米的公益生態泳池。
“我們構建‘水域整治+安全教育+休閑服務’體系,在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利用硬件優勢、生態優勢集聚‘人氣’和‘流量’,引進商業主體,完善消費業態,逐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幕鄉常收村黨總支書記佘繼勝介紹。目前,泳池周邊商業區已吸引不少市場主體前來洽談合作。
“防溺水”歷來是大幕鄉的“安全難題”,這里地處偏遠,河道縱橫、港汊交錯,且缺乏規范游泳場所,隱患重重。特別是大幕鄉作為外出務工大鄉,常住人口僅一萬多人,其中婦女兒童就有6000多人。
“傳統的防溺水方式主要是以‘堵’為主,嚴防死守。”大幕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唐陽介紹:“但這種方式只‘治本’、難‘治標’,要從源頭解決中小學生溺水問題,必須轉變思路,做到疏堵結合。”
大幕鄉根據人口分布和實際條件推進開放性游泳場地建設,在泳池周邊設置防溺水宣傳長廊,定期組織開展防溺水知識宣講和應急救援演練,讓孩子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掌握安全常識和自救技能。
兩年來,該鄉已先后在泉山口村、西山下村、常收村等地建起4座公益泳池,并安排村組干部巡邏,明確安全包保責任人,完善各類設施設備。目前已建成的公益泳池,可同時供近2000人安全戲水。
大幕鄉黨委書記劉志敏表示,將秉持“安全為基、民生為本、產業為翼”的思路,充分實現現有設施的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推進親水休閑設施建設,同步引入親子游樂、鄉村美食等業態,讓公益泳池既成為守護生命安全的“防護網”,也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本報記者:吳文謹 通訊員:吳濤
編輯:聶瑩穎
監制: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