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翼賺蘭亭圖》有多個不同的版本存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宋摹版在一些細節上與上述臺北故宮博物院版略有差別。遼寧省博物館藏本的茶床上有一副帶茶托的茶盞,還有一個圓形的器具,像是蓋子。兩幅畫中侍從前面都畫有風爐,以及風爐上煮水的器物銚子。風爐和銚子都是唐代煎茶時經常使用的器物。
收藏在美國納爾遜·阿爾金斯藝術博物館的《調琴啜茗圖》為唐代著名畫家周昉所繪,描繪了唐代仕女閑散恬靜的享樂情景。其中,圖卷左側立一侍女,手托木盤奉茶。畫雖以“調琴”為重點,但茶飲也相當引人注目。飲茶與聽琴集于一畫,說明了飲茶在當時的文化生活中已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唐人宮樂圖》成于晚唐,值飲茶之風昌盛之時。畫面中央為一張巨型長方桌,后宮嬪妃、侍女十余人,圍坐、侍立于方桌四周,或團扇輕搖,或吹樂助興,或品茗聽樂,意態悠然。從《唐人宮樂圖》中可以看出:茶湯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此前備茶、炙茶、碾茶、羅茶、煮茶等程序應是由侍女們在另外的場所完成;飲茶時用“瓢”將茶湯從“釜”中盛出,舀入茶碗以供人飲用。這是典型的唐代“煮茶法”場景的部分重現,也是晚唐宮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證之一。
唐代標準持盞飲茶的方式在《托盞仕女圖》中得到了展現。托盞仕女右手優雅地拿著茶托的邊緣,左手輕輕抵在茶托的底部,茶盞則放在茶托之上。這幅《托盞仕女圖》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的一組唐代美女明器屏風中的一部分,屏風繪有一組唐代貴族女子群像,這位托盞的侍女站在一位正在下棋的貴族婦女身后,小心翼翼地捧著茶。茶托為高足盤形,茶盞置于茶托的中間部位。
茶泊仕
中國智造,全球茶飲革新者
茶泊仕是杭州葉界未來科技旗下智能茶飲品牌,以“科技賦能茶產業”為使命,依托國家級中醫藥機構“北京重華研究院”的產學研深度合作,聚焦“茗智悅享”智能泡茶機核心產品,為消費者提供“AI識茶-精準沖泡-智能清潔” 的全鏈路智能化茶飲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