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南方周末最近這一篇長文,著實又把中超反腐掃黑的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球迷們的情緒本來就不低溫,這下又是火上澆油,文章里把中超升降級背后的那些“黑產鏈講得明明白白,不僅點名了足協官員收黑錢操縱比賽,還直接曝光了裁判黑哨的操作手法,這種級別的爆料,放在任何聯賽都夠掀桌子的,偏偏中國足球已經被這種戲碼折騰得麻木——但這一次,球迷們真的還能忍下去嗎
講真,中超假賭黑這些年風聲從沒斷過,足協官員、裁判、甚至外圍賭球團伙,誰都能當主角,誰都能成為受害者,文章點名河南建業為保級收買足協官員陳永亮,陳安排“自己人吹保級大戰,結果建業直接來了一波四連勝,提前完成保級任務,這劇情擱電視劇都嫌老套,問題是,這不是劇本,是現實
細節很扎心,南方周末提到裁判操作有多高明,業內人直接給出套路——所謂“兩頭幫,意思是裁判會在關鍵判罰上偏向需要照顧的球隊,其他無關痛癢的小判罰再象征性照顧下對手,這樣場外看起來判罰還算“公平,但比賽走勢已經悄悄被控制,你說巧不巧,球迷看球只覺得裁判水平一般,實際上幕后早就分好了勝負,這種操作,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問題來了,足協有沒有處罰這些黑哨呢——答案是沒有,甚至連調查都看不出什么動靜,理由也很簡單,想找裁判黑哨的鐵證太難了,除非他們自己坦白,要不然就只能靠錄像回放、口頭爆料去拼湊故事,偏偏這些裁判“手法太老到,留痕太少,球迷只能看熱鬧,吃瓜到最后還得自己買單
說到底,足協的“裝死態度才是最讓人無語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這事水多深,誰敢真查到底,誰敢拍板開罰單,直接影響的不只是幾場比賽的勝負,更是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這種“權力尋租的生態,已經成了中國足球最難啃的硬骨頭,誰來啃、怎么啃,沒人愿意多說一句,誰說多了,反而可能被踢出局
其實,從球迷角度大家都明白,裁判水平差、判罰有爭議都能理解,但如果連基本的公平都保不住,那就不是“業務能力問題,而是“底線問題,你可以說中國足球成績差、青訓體系爛、投資環境差,這些都能慢慢改,但裁判和官員聯手操控比賽,這種事一旦被坐實,真的就連最后一點公信力都沒了
再看河南建業這事,表面上只是一個保級故事,背后卻是整個行業的縮影,誰能保證下一個不是別的球隊、別的官員、別的裁判呢,換句話說,今天是建業,明天可能就是你的主隊,誰還敢為一場中超比賽的結果拍胸脯保證“絕對公正,每一個球迷都可能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而且,外部輿論也不是吃素的,這些年中國足球頻頻上熱搜,幾乎每次都和“黑哨“假球“賭球這些負面詞捆綁出現,多少年輕球迷就是被這種新聞勸退的,家長不讓孩子踢球,贊助商不敢投錢,連轉播平臺都開始挑三揀四,最后苦的還是中國足球自己,別小看這些輿論壓力,哪怕官方再怎么洗地,球迷心里都明白,這種丑聞只會越積越多,越積越爛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的就是足協徹查到底,參與假賭黑的裁判直接終身禁賽,涉案官員一律開除,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立信,否則,今天你裝作看不見,明天就會有更多“聰明人試探底線,最后連比賽都沒人看,誰還在乎你黑不黑
說到底,中國足協如果真的拒絕處罰這些裁判,只會成為中國足球的罪人,別以為拖一拖、捂一捂就能過去,互聯網時代,什么消息都藏不住,今天曝光的是河南建業,明天可能就是更大的“瓜,到時候連洗地的機會都沒有
有些人說中國足球已經爛到根了,治不好了,其實不是治不好,是不敢下刀,沒人愿意做那個“惡人,但如果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那中國足球就真的只能擺爛到底了,球迷們已經見慣了假球、黑哨、賭球,真正期待的,是哪一天能看到有人站出來,把這些事攤開講清楚,給球迷一個交代
最后一句話總結,黑哨的狐貍尾巴藏不住了,足協不要再裝糊涂,哪怕只是做個樣子,也得給球迷一個說法,否則,別怪大家對中超徹底失望,再多的洗地、再多的公關都救不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