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亞洲杯小組賽打完韓國,91比69,表面上看是場挺痛快的大勝,但賽后氣氛卻不見得輕松,宮魯鳴指導點名批評了隊內配合問題,尤其是雙塔和外線“各玩各的,配合生疏,直接把球隊最大短板擺在了臺面上,這場球其實給人一種很強的割裂感——分數贏得不費勁,可細看內容,真有點“贏球輸口碑的味道
比賽一開場,雙方節奏都挺快,外線手感集體拉胯,連續幾波三分打鐵,球迷彈幕都在問“是籃筐加蓋了嗎,這種情況對中國女籃來說其實不算壞消息,畢竟她們的內線優勢太明顯,張子宇半場就拿下10分,搶籃板也很積極,韓旭和她組成的“雙塔幾乎是對韓國內線的降維打擊,韓國那位中鋒被打得有點迷糊,半場結束,中國隊優勢就已經比較穩了
下半場宮指導繼續堅持雙塔戰術,讓韓旭和張子宇輪番沖擊禁區,這兩人合起來24投進了23個,這命中率,別說亞洲,放眼世界都是頂級,第三節王思雨回歸后,傳球精度肉眼可見提升,外線也被帶動起來,分差一度拉到17分,韓國隊靠幾記三分短暫追回來,但中國反擊速度跟上,優勢很快又拉大,這時候其實已經能感受到比賽大局已定
問題來了,這場球中國女籃贏得是靠個人能力碾壓,戰術層面卻暴露了不少問題,宮魯鳴指導賽后點得很細,雙塔配合明顯還不到位,尤其是和外線的銜接幾乎靠天賦硬撐,比如李緣全場沒得分,羅欣棫六次出手只進一球,三分球四投全鐵,這種數據拿出來,別說老球迷,連路人都會皺眉頭,首發外線集體“擺爛,就靠內線刷數據,真遇上手感好的強隊,未必能全身而退
再看隊內細節,楊舒予和楊力維加起來25投只進9個,這效率屬實辣眼睛,王思雨雖然得分不多,但助攻明顯,是唯一一個能把節奏串聯起來的點,這一場她第三節的爆發是分差能拉開的關鍵,但全隊攻防兩端的默契,特別是雙塔和外線的互動,基本算不上流暢,宮指導點名說張子宇雖然新人,得分沒問題,但傳球和隊友的配合基本靠猜,打得更像“單機,這話其實說得挺重,但確實實話實說
其實這場比賽有點像“揭短會,中國女籃的內線天賦和身體素質是亞洲獨一檔,這不用爭,但外線一旦斷電,內外線一旦脫節,整體就很容易卡殼,第四節分差一度拉到二十分開外,教練還把張子宇留在場上試圖多練練配合,但很明顯,臨場比賽和訓練是兩碼事,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出手選擇和傳球意識都顯得生澀,尤其是面對強度稍高的對抗,失誤很容易暴露
韓國隊其實沒打出什么花活,三分命中率也一般,全靠最后階段外線爆發才追了幾分,但中國女籃外線這場的表現,真要碰上日本、澳大利亞這種外線手感爆棚的隊伍,光靠內線終結根本不夠用,這才是宮魯鳴指導賽后話里帶火氣的根本原因,贏球可以,但如果只是靠身體素質硬吃,到了淘汰賽就很難走遠
替補陣容表現也就一般,潘臻琦只拿1分,翟若云出手機會寥寥,張茹10分算是正常發揮,但和雙塔比還是差了點火候,全隊體力倒是還能撐住,最后十分鐘幾乎不給韓國隊翻盤機會,但比賽內容看下來,贏球歸贏球,問題一堆,想高興都高興不起來
更現實的一點,宮指導強調了內外線配合要加速磨合,不然到決賽階段,光靠單點爆破很可能就“翻車,特別是外線球員的投籃穩定性,這陣容天賦擺在那里,但團隊籃球不是靠天賦就能無腦碾壓,年輕球員要想成為真正的“核心,必須學會把個人能力轉化為團隊優勢,這句話其實說給全隊也說給球迷聽
賽后采訪里韓旭表示隊友配合還有提升空間,張子宇也承認自己擋拆配合還得補課,王思雨提到第三節調整傳球路線后球隊才找到感覺,平時訓練確實還差點火候,這些話聽著都挺真實,不藏著掖著,但也等于是把球隊的短板公開晾出來,后面怎么補齊,誰都清楚壓力不小
總結來說,這場中國女籃大勝韓國,紙面上看是內線天賦的狂歡,雙塔合砍46分,命中率逆天,但背后暴露的配合短板、外線手感波動、團隊磨合緩慢,才是宮魯鳴指導真正焦慮的地方,這陣容要想沖擊亞洲杯冠軍,必須把這些問題一場場解決,靠單點爆破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這場勝利其實是“提醒,而不是“慶祝,怎么補上短板,才是后面所有人的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