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科隆群島上的幾個漁民,將一公兩母3只山羊遺忘在了島上。卻沒想到看似一個無害的舉動,卻為整個科隆群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一公兩母三只山羊,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里,迅速發展壯大,數量一度增長到25萬只,科隆群島在這群四蹄食草動物的荒野求生之下,成為了荒漠……
聽起來不可思議,可卻真真切切發生了!
科隆群島中有一處島嶼,名曰平松島。
1959年11月中下旬,一艘漁船前往平松島,跟隨漁船一同前往平松島的,還有一公兩母三只山羊。
科隆群島是世界上的地理奇觀,群島面積約7500多平方千米,最初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巖凝固而成的13個島嶼和19個巖礁組成。
群島的多樣性氣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環境,讓一些生活習性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齊聚一堂”,奇花異草,珍禽野獸,儼然就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進化的“活博物館”。
1835年,達爾文前往科隆群島進行調查,見識到了科隆群島的魅力,引發了思考,后續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真理現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科隆群島,算是達爾文的“成名地”,可他怎么也沒想到,如此美好的一切,竟然會“毀”于三只山羊。
20世紀50年代,科隆群島還時常有火山噴發,不過并未影響到一些生物的生存,反而因為火山噴發帶來的“能量”和礦物質,讓很多生物得以繁衍生息。
平松島簡直就是一個巨大、天然的養殖場,環境適宜,全年溫度都維持在18攝氏度到28攝氏度之間,溫潤的氣候,讓很多不知名的植物瘋狂滋生。
同時,平松島與其他的科隆群島的島嶼還不太一樣,沒有各種飛禽走獸,更沒有豺狼虎豹這類食肉動物的高級捕食者,對于食草動物而言,平松島就是名副其實的天堂。
那艘漁船于1959年11月23日駛離平松島,海浪翻涌,發出狂嘯,漁船上的漁民迫不及待歸家,卻將三只山羊遺忘在了平松島。
海浪、高聳的植被,掩蓋了山羊咩咩亂叫的慌亂,也遮擋了山羊瘦弱的身影。
后續,漁船上的漁民歸家發現了山羊被遺忘在平松島,可路途遙遠,他們并未再次揚帆起航,任由三只山羊自生自滅。
山羊也沒想到,自己到了平松島,竟然讓原本氣候適宜,適合動植物生存的平松島在后續變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山羊在平松島上的食物充足,各種各樣的植被,成為了山羊在平松島生活下去的口糧,周圍沒有淡水資源,但是一旦下雨,山羊們就會徹底解決水源緊缺的問題。
而且,各種植物上還掛著清晨的露珠,這成為了山羊們維持生命的首選。
在一年四季如春的環境中,食物豐沛,沒有天敵,吃到哪里,便睡到哪里,在哪里跌倒,便在哪里休息,這成為了山羊們的生活常態。
吃飽喝足,山羊們便開始進行繁育子孫后代,一般來說,母羊在長到6個月的時候,就算是成年,后繁育后代,一年兩胎,每一胎可以生下2-4只小羊羔。
1959年,這三只山羊進入平松島之后不久,兩只母羊腹中就孕育了新的生命,1960年的春天,第一批小羊羔便降生了,五六七八只小羊羔在良好的環境下長大,后開始繁育后代……
這一過程周而復始,似乎無窮無盡,平均每三年,羊群的數量就會翻上一番,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會預想到,在遙遠的平松島,一群山羊已經“占山為王”。
陡峭的巖石,成為了山羊們日常鍛煉、玩耍嬉戲的地方,巨大的牧場滋養著它們,讓它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成長。
一只一只母羊懷孕,生下小羊羔,巨大的平松島處處都充滿了小羊羔咩咩的聲音……
在沒有災難的情況下,迅速繁殖的山羊便成為了平松島最大的威脅,各種植被被瘋狂啃食,到了1985年,平松島已經有70%的地表裸露出了紅土。
沒有植被的抵擋,強烈的暴風云侵襲著這座島嶼,那些失去植被固定的土壤,被無情得沖刷著,匯入大海后,成為了泥沙,污染著海岸線。
1997年,厄瓜多爾政府終于意識到了不對勁兒,開始對平松島上的山羊進行圍攻,他們拿著機槍向羊群掃射。
到最后卻發現無濟于事,山羊們早就適應了陡峭的巖石,在巖石上躲避掃射如履平地,他們不得不思考別的辦法,消滅山羊。
一直到2006年,平松島最后一只公羊倒下,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生態保衛戰才算徹底結束,而耗資超過2000萬美元……
信息來源:一個美麗的海島,因漁民放養3只羊變25萬只,差點被毀掉.——臨潁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