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廣西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洞石村洞心自然村的稻田上空,一架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精準操控下騰空而起。它沿著預設航線,在綠油油的稻田上方靈活穿梭,均勻噴灑出細密的藥霧,仿佛為茁壯的水稻披上了一層高效的“科技防護服”。
無人機在“飛防”作業。
“以前背著30多斤的噴霧器,噴完2畝地腰都直不起來。現在用上無人機,效率高、安全性好,一小時就能搞定30多畝,是人工的15倍!”種植大戶盧家樹站在田邊欣喜地介紹,“更厲害的是,靠衛星定位,農藥能精確灑到每一寸田里,用量省了,利用率反而能提高30%-40%。”他今年種植了350畝早稻,此次無人機“飛防”作業覆蓋了其中100畝。
當前,平桂區早稻大部分正處于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為有效遏制病蟲害擴散,保障糧食豐產豐收,該區在9個鄉鎮(街道)啟動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力求實現“一噴多促”的綠色防控目標。據悉,今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達11.275萬畝,截至目前,無人機“飛防”作業面積已超過8萬畝。
植保無人機均勻噴灑出細密的藥霧。
在羊頭鎮,當地組織了專業無人機服務隊深入田間。他們采取“技術指導+機械化作業”的模式,為農戶提供從病蟲害監測預警到統一防治的“全鏈條”服務。“我們一方面組織農技專家加強田間巡查,利用智能設備實時監測病蟲害動態;另一方面高效開展無人機飛防,確保全鎮水稻穩產增收。”羊頭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科技“利器”賦能,平桂區在病蟲害防治上還堅持“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機制。技術人員不僅操作無人機,也深入田間調查蟲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農戶做好中后期防控和田間管理。同時,通過“田間課堂”等形式,向農戶傳授實用技術,為全年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精準操控下騰空而起。
近年來,平桂區積極推動科技融入農業生產,大力推廣無人機病蟲害防治及機耕、機播、機收等機械化作業,有效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為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插上了堅實的‘科技翅膀’。”平桂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志偉說。(陶勝平)
來源:平桂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