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廣德市東亭鄉柳亭村的田里秧苗蓬勃生長,51歲的祝永忠站在田埂上,指尖在遙控器上靈活點動,一架黑白相間的無人機“嗡”地騰空而起,機翼下的噴頭均勻灑出細密的霧狀農藥,不到兩分鐘就完成了140斤農藥的噴灑任務。看著無人機盤旋著轉向下一片田地,祝永忠嘴角露出了輕松的笑意。今年5月份,祝永忠經營的廣德市康浩毛豆種植家庭農場,被列為2025年度廣德市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而這架忙碌的無人機,正是基地里最亮眼的“科技明星”,打破了傳統農業的時空限制,讓生產更加高效、精準。
“以前雇人打藥,25個人忙一整天才能噴完500畝,現在這小家伙一天就搞定,還比人工均勻得多。”祝永忠指著無人機介紹道,他是村里第一個持證上崗的無人機“飛手”,拿到證書就像得到了新時代農業的鑰匙,心里踏實又敞亮。
今年以來,從播種、施肥到噴灑農藥,祝永忠一步步見證著智慧農業與傳統水稻種植的深度融合,并每天用手機記錄下現代農業技術帶來的可喜變化——“農藥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5%,每畝地平均節省55元成本,農場一年800畝農作物,可直接節省4萬多元……”
如今,祝永忠的無人機成了周邊種植大戶的“香餑餑”,他不僅在智慧農業里嘗到了降本的甜頭,還以此叩開了低空經濟的增收大門。“旺季時一天能接好幾單,代工費一天就能超2000塊。”祝永忠笑著說,“隔壁村王大哥家的200畝水稻,前陣子我用無人機為其播種,一個多小時就完工了,比人工快了三天,還省了不少種子。”對于未來,祝永忠希望持續拓展“無人機代工”服務,并學習通過搭載傳感器收集農田信息,為農戶提供精準的種植建議,讓更多人嘗到科技種地的甜頭。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田,從單打獨斗到政策護航,低空經濟有效為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祝永忠的家庭農場展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的生動實踐,也成了廣德市農業農村局推動農業生產向智能化、精細化邁進的“高質樣本”。
近年來,廣德市共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余人,培訓青年農場主20人,職業經理人13人。2021年以來全市已有160余臺農業無人機投入使用,已補貼無人機103臺。通過購機補貼、技術指導等政策,像祝永忠這樣的“新農人”接連涌現,未來還將持續強化農業現代化支撐,在推動低空經濟增長的同時,加快智慧農業布局,以科技賦能農業提質增效,讓鄉村振興的號角在每個田間地頭吹響。(朱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