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上海,暑氣蒸騰,奉賢區莊行鎮的上海潘莊蜜梨種植專業合作社里,卻因滿枝沉甸甸的翠玉梨透著清甜涼意。
合作社負責人陸志興正帶著工人忙著采摘今年第一波鮮果,“7月15日起,這批早熟品種就陸續上市了,老顧客們早就等著嘗鮮呢?!?/p>
今年莊行蜜梨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名錄,老人的眼里閃著光:“以前只管把果子種甜,現在要讓全國都知道,莊行蜜梨的招牌有多亮。
這份底氣,藏在一串亮眼的數據里。作為上海主栽的四大果品之一,梨在十年間走出了一條“逆勢上揚”的路子:當其他主栽水果種植面積有所收縮時,梨的種植面積始終堅挺,品牌銷量更是一路看漲。僅莊行蜜梨,銷量就從2016年的83.3萬箱躍升至2024年的132.9萬箱,增長近60%。
“上海的土地金貴,種梨得往‘尖’上走?!标懼九d知道,上海的農業或許沒有廣袤的田野,但有最挑剔的消費者、最前沿的技術和最暢通的市場——要在“特而精”上做文章,而非走“大而全”的老路。莊行蜜梨的品牌之路,正是循著這條邏輯層層深耕。
從“有身份”到“立規矩”,筑牢品質根基
莊行蜜梨的品牌意識,早在規模化種植初期就已萌芽。1998年啟動規模化種植后,2003年便拿下上海市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認證,2015年成功登記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AGI01676),為品牌打上“地域專屬”的印記。
但“有身份”只是起點。為了讓品質配得上招牌,奉賢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聯合莊行鎮、農科院成立莊行蜜梨研究所,制定出八大類26項生產操作規范,從幼苗定植到果實采收,全環節都有了“標準答案”。
2022年,奉賢區蜜梨協會成立,整合10家合作社、80戶農戶,通過“協會+專家工作站+農戶”三級品控體系,實現品牌授權與生產標準的統一。每一顆梨的背后,都是標準化生產的硬支撐。
從“護招牌”到“拓市場”,守住品牌生命線
品牌成長路上,總會遇到風浪。2019年,面對商標被惡意搶注的危機,莊行蜜梨創新采用“獨家經銷權置換”策略,成功奪回核心商標權。此后,他們搭建起侵權實時監測與快速響應機制,像守護眼睛一樣守護品牌。
與此同時,“科技賦能”讓品質持續升級,277.5公頃的標準化產區里,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使莊行蜜梨創下8325噸年產量、8742萬元產值,成為奉賢農業的閃亮名片。
標準化梨園引來了更多力量的關注。復旦大學團隊來收集種植數據,為研發農業機器人做準備,科技企業也主動上門,探索智慧種植模型。
陸志興笑著說,現在梨園里不僅有傳統農技的沉淀,更有科技的新鮮感,行距4米的通道不僅方便農機作業,也成了智能化設備的“試驗場”。
從“單一果”到“全家桶”,讓品牌走進生活
品牌的溫度,還藏在對消費者的精準洞察里。莊行蜜梨打造的“品種全家桶”,讓甜蜜從7月延續到8月:
- 7月5日,蘇翠1號搶先登場,單果約350g,甜度11度,甜潤得恰到好處,成了中年人的心頭好。
- 7月10日,滬晶18號接棒,甜度升至12度,一口下去滿是濃郁甜香,孩子們毫無抵抗力;
- 7月15日,翠玉新鮮上線,質地鮮嫩、水分充沛,10度的清甜帶著清爽,格外合爺爺奶奶的心意;
- 7月25日至8月10日,翠冠進入集中采收期,是全家共享的應季美味。
一顆小梨子,就這樣在國際化大都市里,種出了“特而精”的大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