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歐洲人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中葉還要排成橫線,笨拙地“互相槍斃”呢?
這一切就要從步兵手中的武器說起,因為戰爭當中的戰術都要根據武器的具體情況來制定。
從17世紀末開始,裝有刺刀的燃發槍就成了歐洲步兵手中的標配武器。
這是一種前裝滑膛槍,火藥和彈丸從槍口裝入,燧石夾在擊錘上,扣動扳機時,擊錘撞擊火藥池(擊發槽)上的金屬蓋片(扣簧),產生火花,點燃火藥池中的引火藥,通過火門引燃槍膛里的發射藥,從而將彈丸射出。
以拿破侖戰爭期間法軍所使用的M1777式燧發槍為例,全槍長151cm,重約4.54kg,槍管身長112cm,口徑17.5mm,刺刀長41.0cm。
大致的射擊步驟如下:
1.將扣簧向前推,露出擊發槽
2. 將擊錘扳到半擊發的安全保險位置
3. 咬破彈藥紙包上端(內裝直徑15mm左右的鉛制球形子彈和10克左右的黑火藥)
4. 向擊發槽中點入少量火藥
5.扳回扣簧蓋住擊發槽
6. 將余下的火藥連同彈丸由槍口灌入
7. 抽出槍管下的裝填桿
8. 用裝填桿壓實火藥和彈九
9. 撤回裝填桿,放到原位
10.將擊錘扳到擊發位置
12. 瞄準射擊
因為這種繁瑣的射擊步驟,一般熟練步兵的射速大約為每分鐘3發,普魯士步兵因為嚴格的訓練能達到每分鐘4發的射速,所以才在18世紀下半葉一度傲視整個歐洲。1779年頒布的普魯士步兵條令附錄中便規定,“新兵需日日練習,直至能夠在一分鐘內射擊四次為止”。
隨著弗里德里希大王晚年軍政管理的紊亂和形式主義的滋生,普魯士步兵陷入了對單純射速的狂熱追求,甚至產生了不惜加重步槍推彈桿、不發放實彈、不要求準確度,也要在訓練場上實現一分鐘裝填射擊空包彈8-10發的病態要求。
公平地講,雖然是滑膛武器,但如果做工精良,其命中率還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美國戰爭再現活動愛好者的經驗:用帶前后準星的燧發滑膛槍、高質量滑膛槍管、精鑄球形彈丸外加鹿皮包裹、射200碼(1碼約為0.914米,200碼約為182.88米)人體靶,好射手的命中率能保持在八成左右。
但軍隊的武器從來都是報價最低的商人所提供。以普魯士軍隊為例,它的普通軍用燧發槍普遍沒有后準星,質量都停留在讓人能夠容忍的極限邊緣,加上槍托的不合理射擊,導致士兵根本無法瞄準射擊。
用拿破侖的話說:“這的確是能發到士兵手中最倒霉的武器了。”
拿破侖戰爭期間,普魯士的沙恩霍斯特將軍曾經對普、法、英、俄、瑞等國的各式步槍做了一項試驗。
以表現較好的法國滑膛槍為例,對個3.05×1.83m大小的目標,射擊100發,在100步長(1步長約為0.76米,100步長約76米)的距離上可以命中60發,200步長時40發,300步(約228米)時只有25發。
英國人的試驗是,面對騎兵橫隊那么大的模擬目標,在90米、180米、270米的距離上,老兵和新兵的命中率分別53%、30%、23% 和 40%、18%、15%。
同樣根據美國戰爭再現活動愛好者經驗:使用軍用燧發槍,單人射擊人型目標,好射手在200碼的距離上也只能有1/3的命中率,100碼(約91.4米)上大約有2/5-3/5的命中率。
12個人并排站立模擬步兵橫隊,對相應距離成橫向排列的12個靶子使用仿1777式燧發槍進行射擊。對100碼處的目標,10次齊射命中彈丸90發左右,150碼(約137.16米)就只有40發,200碼只命中10發左右。
不過以上均是在理想狀況下的試驗射擊結果,在戰場上因為戰友傷亡、硝煙、槍炮和喊殺聲,以及緊張心理的影響,實際命中率要低得多。
因此在不高的射速,過低的命中率等因素的影響下,為了集中火力、獲得足夠的殺傷效果,同時應對敵方的沖擊。歐洲的將軍們不得不讓步兵緊密地站在一起,排成多列橫隊,以便發揚火力和提供足夠的縱深。
到了18世紀中期,歐洲各國軍隊普遍接受了3列橫隊隊形。射擊時,第一列跪著、第二列彎腰半蹲著、第三列則完全站著。
或者第一列跪著、第二列完全站立、第三列移動一下,從第二列士兵的間隙進行射擊。
不過,第三列士兵射擊時,容易對第二列造成誤傷。因此,實際作戰中,第三列經常不參與射擊,只充當前兩列傷亡后的替補。
到了拿破侖戰爭時代,一些國家的軍隊為了更好地發揚火力已經開始嘗試兩列橫隊,比如威靈頓在半島戰爭時期。但當軍隊易遭騎兵攻擊時,軍隊就會排成四列橫隊,如威靈頓在滑鐵盧會戰時。
再來看法軍以散兵進行支援的橫縱隊混合序列進攻陣型。其實在拿破侖戰爭時代,對于軍隊最小的編制——連來說,只有一種隊形,那就是三列橫隊。
橫隊、縱隊、方陣等隊形是對營以上編制單位而言的。營是當時最基本的戰術單位,一般包含6-10個連,人數從六百多人到一千余人不等。所謂營橫隊、營縱隊、營方陣,其實就是營長將所含三列連橫隊進行變換、組合和排列的產物。
將所有三列連橫隊排成一個大橫隊,就是營橫隊,18世紀的傳統線式戰爭就是將所有營都排成營橫隊。
這種陣型的優點是便于發揚火力,缺點是對地形和紀律要求非常敏感,移動速度慢而且非常難保持隊形的整齊。另外,橫隊在防御中也容易因為持續的傷亡導致正面寬度不斷減少,使得各營之間出現空隙,給攻擊方提供可乘之機。
營縱隊,就是將整個營的所有三列連橫隊縱向排列。根據其正面寬度,分為雙連縱隊、單連縱隊等幾種縱隊。
如果一個營有6個連,雙連縱隊就是正面是2個連,縱深3個連,每個連排成三列橫隊共9行,單連縱隊就是正面1個連,縱深6個連,每個連排成三列橫隊共18列,這是兩種最常見的縱隊模式。
其實縱隊不是法軍所獨創,從18世紀中后期開始,它就是歐洲各國正規步兵所使用的常見隊形,只是法國大革命時代作為法軍進攻的常見選擇而擴大了使用面,各國軍隊也隨之仿效了。
縱隊的優點是行進速度快,轉向方便,適合通過復雜地形,可以快速通過敵人的火力威脅區域。因為兩軍距離越遠,防守一方正面可射擊的士兵就越多。
事實上縱隊對士兵素質要求并不低。法軍著名史學家科林就曾指出,“認為熱情有余和經驗不足會導致步兵采用攻擊縱隊隊形的臆測可謂大錯特錯。沒有接受過縱隊訓練的營會在第一時間被同化成輕步兵,繼而數量銳減、(在作戰中)處于劣勢。”
《火藥武器在戰場上的殺傷效率》一文中曾經做過估算,當面對英軍800人的兩列橫隊時,攻擊縱隊在250米處要面對800支步槍,200米處仍要面對650支,150米處就減少為480支,100米處只需要面對330支步槍了。
因此縱隊最適合沖鋒、搶占要點和行軍。不過縱隊的缺點也很明顯,縱隊不適合發揚火力,縱隊和橫隊進行對射必然失敗;縱隊也非常容易遭到炮兵火力的殺傷。
對于縱隊的缺點,法軍的將軍和軍官們其實非常清楚。拿破侖就曾經說過:“除非有優勢的炮兵,否則縱隊就無法突破橫隊。”
拿破侖戰爭時代,雙方都有縱隊發動刺刀沖擊結果被對方橫隊火力擊敗的戰例。
比如在奧斯特利茨會戰中,沙俄近衛軍的兩個團就發起過大約300米距離上的使用縱隊刺刀沖鋒——這一突擊距離無疑太過遙遠,結果很快就被法軍橫隊的步槍火力和炮兵給打垮了。
在1805—1807年法國大軍團的巔峰時代,法軍縱隊在最后戰斗時,無論是排槍射擊也好,刺刀沖鋒也好,都盡可能展開成橫隊作戰。
所謂法國人喜歡排縱隊端刺刀進攻,以及拿破侖的大縱隊都是連續的密集縱隊不過是誤解而已。
法軍確實有一些縱隊進攻被打垮的例子,但實際上經過現代軍事研究者的考證,這些例子很多都是因為將領對敵情的判斷出現失誤,士兵在縱隊行軍或搶占要點的過程中突然遇敵,來不及展開的不得已之舉。
至于方陣則純粹是為了抵御騎兵的沖擊而排成的隊形,通過形成一個四面向外的“刺刀叢”,來抵御騎兵的沖擊。要想形成方陣涉及一系列復雜的部隊調動,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
法軍常用的橫縱隊混合序列進攻陣型,其實是法軍旅或團級單位所實行的戰術。
通常法軍會分出一部分營排成橫隊,組成第一線引導進攻。同時從第一線的各個營里抽調出獵兵連組成散兵群,他們在第一線之前負責偵察活動并用分散火力襲擊敵人。剩余的營排成縱隊組成第二線,隨后跟進。
這種作戰方法就是用散兵群的行動和逐漸增加兵力,以拖延戰斗的方法來疲憊成橫隊的敵人,并且大量地消耗他們,使他們不能再抵抗一直留作預備隊的生力軍的猛攻。
如果之前的散兵群將敵人足夠削弱了,那么第一線的各營橫隊就用排槍或刺刀沖鋒擊敗敵人。如果敵人被削弱得不夠,那么整個第一線各營就都散成散兵群,一方面繼續削弱敵人,另一方面為第二線各營轉換成橫隊發動最后的排槍或刺刀攻擊提供掩護。
可以說,這種散兵群戰術才是拿破侖戰爭時代法軍的偉大創舉。
法國一向擁有良好的散兵傳統,那些來自法國山地和森林地區的士兵們自小就擁有精準的槍法和矯健的體魄。
正如英國觀察者威爾遜爵士描述的那樣,早在1794年的低地戰場上,法軍散兵就“眼光像雪貂一樣銳利,行動像松鼠一樣靈活。他們非常善于利用溝塹、房屋、樹木等地面掩護物,在不用受到多大傷害的情況下對敵人的戰列步兵和火炮炮手造成重創。’
隨著大革命戰火的錘煉,法軍將散兵線優化成了散兵群落戰術,散兵不再是獨立作戰,而是組成小隊,在互相掩護的情況下作戰。這種散兵不再是專門的輕裝部隊,而是正規部隊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種創舉使得步兵變得更加機動靈活,預示著專門的輕裝部隊和僵化的戰列步兵將會被一種全能步兵代替。自革命戰爭之后,全歐洲的軍隊都開始學習和發展這種散兵群戰術。一直到今天,現代步兵的戰術也是脫胎于法國軍隊的散兵群戰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