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提前批錄取中,有個事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華南師范大學,一個叫“科學教育”的專業,專門給惠州培養物理老師的,分數線飆到了607分;另一個歷史類的“小學教育”專業,也是定向惠州當老師的,同樣要607分。
607分啥概念?往年這分數,沖個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都夠用了。如今,一群頂尖學霸,竟然搶著去當縣城老師?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還不是個例。今年多個省份,公費師范生的錄取線都蹭蹭往上漲。
為啥過去被一些人當成“保底”選擇的師范生,現在成了學霸們眼里的香餑餑?這事,得掰開揉碎了看。
第一,名額少了,狼多肉少。簡單說,就是國家給的錢袋子緊了,招的公費師范生總數比去年少了大約11%。蛋糕就這么大,切蛋糕的刀卻更小了。你想啊,好崗位就那么多,報的人一點沒少,甚至更多了,那分數線能不往上竄嗎?607分爭惠州一個物理老師的名額,就是最直接的后果——大家擠破頭,分最高的那個才能擠進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二,飯碗穩,太誘人!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看看現在啥環境?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多難啊!多少985、211的高材生,還在人才市場里漂著呢。公費師范生呢?上學時學費、住宿費全免,國家還給你發生活費(兩免一補),一畢業,工作直接給你安排好——帶編制的公辦學校老師!這簡直是“畢業即就業”的黃金通道,還是帶“金邊”的鐵飯碗。
想想看,當其他同學還在為一份實習或幾千塊的起薪發愁時,公費師范生已經捧著“編制”這個無數人羨慕的“金飯碗”上崗了。有編制,意味著穩定、體面、有保障。607分買這樣一個安穩的未來,對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值!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職業選擇,更像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避險投資”。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三,高考填志愿的玩法變了,高手都往好地方擠。以河南為例,今年它把本科提前批的志愿數量,一下子放到了64個!聽起來是好事,選擇多了嘛。但實際效果呢?那些分數高的尖子生,眼光毒得很。他們有了更多“購物車”空間,反而更精準地把火力集中到最好的那幾個選項上——比如待遇好、地方好的公費師范生計劃。
這就像把原來分散的水流,硬生生逼到幾條最寬的河道里,水位(分數線)能不暴漲嗎?河南的改志愿規則,無意中成了公費師范生分數飆升的“助推器”,讓頂尖的師范項目成了高分學霸的“必爭之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四,地點!地點!還是地點!607分搶破頭的是惠州,為啥?因為惠州背靠富裕的粵港澳大灣區,財政實力強,給老師的待遇和發展前景,是很多偏遠地區沒法比的。同樣是公費師范生,同樣是當老師,定向到大城市、發達地區的崗位,和定向到偏遠山村的崗位,吸引力天差地別。
這暴露了一個扎心的事實:公費師范生制度想為基層培養老師、促進教育公平,但現實中,區域發展的巨大差距像塊強力磁鐵。錢多、機會多、環境好的地方,學霸們擠破頭;真正急需好老師的艱苦地區,可能還是招不滿、留不住人。定向政策,被現實的地域差距狠狠“打了折”。
607分爭當縣城老師,這分數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下社會的集體心態:求穩。
年輕人不是不愛闖蕩了,而是在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下,一個編制帶來的安全感,比什么都實在。家長們更是如此,傾盡心血培養孩子,最后圖啥?不就圖個安穩體面的著落嗎?公費師范生這條“免學費、包編制”的路,正好戳中了這個時代最深的焦慮點。
同時,高分學霸涌向教師崗位,長遠看對提升教育質量絕對是好事。最聰明的大腦愿意去培養下一代,這是教育的福氣。但硬幣的另一面也令人擔憂:那些更需要好老師的偏遠地區怎么辦?當“編制”和“待遇”成為指揮棒,教育資源會不會在區域間更加失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