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姆會員商店因貨架上出現好麗友派、衛龍魔芋爽、盼盼零食等大眾品牌商品,引發會員集體吐槽。更有會員抱怨,山姆近期下架了多款高復購率的獨家商品,如太陽餅、低糖蛋黃酥等,所謂“嚴選”標簽名存實亡。事件發酵后,山姆緊急下架爭議商品,并回應稱“已將會員意見納入后續選品策略考量”。
就在這一現象級事件之前的7月9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2024年中國超市Top100”榜單。山姆母公司沃爾瑪中國以1,588億元銷售額蟬聯榜首,德國折扣超市奧樂齊則以100%的同比增速成為最大黑馬。
一家最大,一家發展最快,這兩家超市外企,成了國內商超行業的兩大標桿。
山姆會員店的千億引擎、沃爾瑪中國的秘密武器
2024年的超市百強榜單上,沃爾瑪中國以1588.45億元的銷售額連續四年穩居第一寶座,同比增長高達19.6%。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成績是在門店減少31家(同比下降8.5%)的情況下實現的。
“食材界”根據 沃爾瑪財年報告、山姆中國業務總裁發言(2025投資大會)等整理
沃爾瑪中國業績增長的最大的貢獻值來自于山姆會員店。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及行業分析,山姆中國在2024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占沃爾瑪中國總業績的近70%。
單店效率是山姆的另一核心競爭力。2025年初,沃爾瑪中國總裁朱曉靜透露,中國已有8家山姆門店年銷售額突破5億美元(約36.7億元人民幣),而在2023年僅有3家門店達到此業績水平。
這種高效的背后是山姆獨特的會員經濟模型。截至2024年底,山姆在28個城市擁有53家門店,會員數接近900萬。以。
山姆的擴張速度正在加快。2024年新開6家門店,2025年計劃再開8家,創歷史新高。從過去每年開1-2家店的“保守型選手”,到如今每年新增6-8家門店的“猛攻選手”,山姆在中國正經歷一場“大躍進”。
山姆:中產生活方式的精準供給
山姆的成功源于對中國新興中產需求的精準把握。其選址策略獨樹一幟——不是簡單下沉,而是“高凈值下沉”。張家港、晉江、昆山等經濟強縣成為新目標,這些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萬美元、人均GDP達2萬美元。
在紹興店開業時,首月就售出6萬多張會員卡,單是會費收入就達1560萬元。停車場內,價值2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成為主流,折射出其客群消費實力。
“店倉云一體化”模式是山姆的技術護城河。每家山姆門店管理8~15個前置倉,覆蓋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極速達”1小時送達。2024年,山姆中國線上銷售占比超過50%,其中前置倉貢獻交易額超400億元,客單價穩定在200元以上。
目前山姆在全國擁有超500家云倉,是門店數量的10倍。電商銷售占比從2019年的4%飆升至2024年的48%,這種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極大提升了零售效率。
增長黑馬奧樂齊,鍛造“窮人超市”
今年以來,一家名為奧樂齊(ALDI)的德國折扣超市一步步走進商超行業的舞臺中央。此次商超百強榜,奧樂齊中國銷售額達20億元,同比翻倍增長100%,成為百強中發展最快的企業,排名從2023年的第82位躍升至第61位。
“食材界”根據有關行業報告(CCFA)、財報解讀及權威媒體(界面新聞、工人日報等)整理
奧樂齊的驚人增長并非依賴門店數量擴張。2024年奧樂齊僅新增5家門店,總數55家。計算可得其單店年營收約3600萬元,對于平均面積僅1000平方米的店鋪而言,這一業績表現堪稱出色。
奧樂齊的增長密碼藏在它的“十二字真經”中——
“本地化、基本款”。奧樂齊在上海形成“社區毛細血管”式布局,單店服務半徑1公里,90%門店集中在長三角,80%供應商為本土企業,推出小包裝冷鮮肉、即食熱餐等適配中國家庭需求的商品。通過規模采購實現成本優勢。
聚焦高頻剛需品類,如牛奶、雜糧等,通過標準化生產降低成本。
“好品質,夠低價”。2023年底,奧樂齊推出“超值”系列產品:3.9元的衛生巾、9.9元的洗發水、14.9元/盒的400克帶皮豬五花、2.8元的800克胡蘿卜……這些價格“擊穿地板”的商品,被網友稱為“滬幣終結者”。
2025年,奧樂齊開始走出上海大本營,進軍江蘇、浙江市場。截至7月10日,門店總數已達78家(含4家待開業),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奧樂齊:硬折扣的極致性價比
奧樂齊瞄準追求極致性價比的人群。在社交媒體上,其官方賬號推出“百元拿下豪華烤肉局”、“人均40元的兩葷一素幸福感”等營銷,強化平價形象。
與盒馬NB的快速擴張不同,奧樂齊更注重商品打磨。有業內人士指出:“奧樂齊的很多單品打磨時間非常長,有很強的回購力。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它已在復購、客流和商品品質方面形成可觀競爭力。”
自有品牌是奧樂齊的另一核心武器。作為硬折扣鼻祖,奧樂齊的自有品牌占比高達90%。一位華南干果生產商透露:“成為奧樂齊供應商極其困難,隨時接受突擊訪廠、必須通過IFS國際認證,通過率很低。”
奧樂齊甚至介入生產環節降本增效。一款礦泉水通過降低瓶身克重和包裝成本實現降價;爆款“正宗24褶揚州包子”則通過規模效應攤薄物流成本,在2024年9月主動下調售價。
簡評:成功之道——兩極市場的精準卡位
兩者看似服務不同人群,卻共同指向一個核心:精準定位目標客群,提供高質量供給。 山姆以會員費之后的30%自有品牌、嚴選商品等,制造“獨享”、“專屬”的隔離帶,為會員打造“中產生活方式”。 奧樂齊用90%自有品牌打造出高性價比商品,樂享“窮人超市”的名聲吸引來了大量客源。 兩家外企把握住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進而拿捏住了主流人群。
本土回應:胖東來現象與永輝、物美們的轉型苦旅
區域標桿胖東來
在超市百強榜中,一家區域零售商的成績同樣耀眼——胖東來以80.94億元銷售額排名第19位,同比大增76%。更驚人的是其單店效率:僅12家門店,單店銷售額達6.745億元,僅次于開市客中國(12.4億元)。
另據調研信息,2025年上半年,胖東來延續強勁增長,銷售額達117.07億元,其中超市貢獻63.50億元,占比54%。創始人于東來宣布,將逐步關閉老店,代之以更有品質的新店,持續優化門店網絡。
作為本土標桿,胖東來以“極致服務”、“商品力構建”和“員工幸福感”成為行業典范。有人說胖東來是商超接的海底撈,其“極致服務”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其“透明價簽”公示進價、毛利率,提供寵物寄存、無理由退貨等,已經是本土超市企業的標準。在商品力構建構建上,生鮮損耗率低于2%,自有品牌復購率超60%,與農戶合作的“定向種植蔬菜”24小時直達貨架。蔬果每日抽檢農藥殘留,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品質安全島”。
員工關懷是胖東來成功經驗中最為人樂道的。一線員工員工月均收入超8000元,帶薪年假10天起,利潤共享機制覆蓋全員。
傳統企業的艱難轉身
面對新業態沖擊,傳統商超代表永輝超市正經歷艱難轉型。2024年永輝銷售額732.39億元,同比下滑14.4%,排名從第二位跌至第四位,被盒馬超越。
在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的指導下,永輝啟動“調改計劃”,目標是用2-3年時間“回歸健康,核心是不虧錢”。2025年7月14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永輝上半年虧損2.4億元,但調改店已顯現成效。
41家開業滿3個月的穩態調改店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7472萬元。端午節期間,80余家調改店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87%。晉江永輝百捷中央公園店經過58天閉店調改后重裝開業,單日銷售暴漲685%,連續三天日均客流超10萬人次。
永輝的調改圍繞四大維度展開:商品汰換比例超55%,引入“胖東來標準”商品;優化燈光、色彩等購物環境;增加便民服務區;縮短營業時間保障員工權益。這些改變使門店從單純賣場轉變為“胖東來式”的品質生活空間。
物美、家家悅等傳統商超也在跟進類似調改。這場服務革命正在重塑中國社區商業的價值坐標。永輝、物美等企業正加速學習胖東來模式:
物美2025年計劃調改30余家重點門店,首家調改店學清路店銷售額增長5倍,商品結構接近胖東來90%,引入68款胖東來商品并優化服務細節。
山姆的成功證明,會員制+嚴選商品仍是中產市場的“黃金組合”;奧樂齊的崛起則詮釋了硬折扣、重塑性價比的普適性;本土商超在胖東來“自由與愛”重構人與貨場文化的啟發下,正通過調改尋求破局。無論是山姆的會員制生態,還是奧樂齊的硬折扣基因,抑或胖東來的服務哲學,本質上都是對“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深度踐行。
的確,零售業的發展,已經擺脫了規模擴張的老路,回歸到建構商品力、提升服務效率和消費者價值的本質。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系編者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