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幾萬人就在天山腳下搭起地窩子,到處紅旗招展,放眼都是勞動場面?!?月13日,78歲的沈天翔翻看一張張黑白照片時,聲音不由自主地高揚,雙手有力比劃著,仿佛回到了1975年拍攝照片的現場,50年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歷歷在目。
沈天翔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新疆攝影家協會會員,1973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多年來,他在塔城地區、烏魯木齊市等地的新聞、文化部門工作,用照相機記錄歷史變遷。如今這些照片不僅是他的回憶,更是歲月的真實見證。
此次參加新疆日報社(集團)“新疆記憶”老照片征集活動,沈天翔提供了一組沙灣紅旗渠建設的照片?!爱斈?,現今沙灣市西戈壁鎮有一片幾萬畝荒地因缺水無法耕種。1974年,當地規劃從天山深處修建一條約7公里長的水渠,引雪水澆灌荒地。”沈天翔回憶道,作為沙灣文化部門工作人員,他帶著一臺單位“支援”的120相機前往建設工地。此后4年,這臺相機陪伴沈天翔跑遍工地每個角落,記錄無數難忘瞬間。
“鐵路部門派出5000名知青成為建設主力,沙灣也派出精壯勞力參與建設。幾公里長的工地,人聲鼎沸、機器轟鳴,場面壯觀?!鄙蛱煜柚钢粡埛狐S照片:幾名建設者圍著一人高的巖石,在烈日下緊握鋼釬或用手推動。相冊里還有動員大會人群舉手宣誓、隊伍肩扛工具在山間跋涉、測繪人員翻山越嶺等場景。沈天翔每天與建設者同吃同住,奔波拍照后自建暗室沖洗,用鋼板蠟紙刻制簡報,4年間累計拍攝照片數千張。
令沈天翔遺憾的是,紅旗渠通水時他未能到場拍攝?!疤焐窖┧樓懒鞯缴较?,荒地終成良田?!彪m未親眼見證通水,他仍感自豪。幾年前重訪舊地時,沈天翔振奮地看到金溝河紅山水庫施工現場——這座2022年開工建設的現代化工程總庫容5344萬立方米,最大壩高75.8米,是金溝河唯一具有灌溉、防洪、供水和發電功能的山區水利樞紐,控制灌溉面積52.99萬畝,防洪標準提升至30年一遇。
新疆大地的滄桑巨變始終是沈天翔鏡頭下的主題。近年來,他在新疆多地舉辦老照片回顧展,用一幅幅黑白與彩色照片展現真實歷史畫面,留下新疆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刻印記。(任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