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7月15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組織起草了《煤礦井下5G通信系統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5G通信系統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2項行業標準,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政策持續深化
礦山5G建設邁向標準化礦山的數智化水平影響著生產的效率和安全性。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推動煤礦和金屬非金屬礦山智能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如《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十四五”礦山安全生產規劃》等,都明確將建設先進、可靠、安全的井下通信網絡(包括5G)作為礦山智能化、少人化甚至無人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
2022年6月,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曾發布《煤礦5G通信系統安全技術要求(試行)》,首次為井下5G應用提供系統性安全指導,但屬于試行性文件。本次發布的《煤礦井下5G通信系統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以及《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5G通信系統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是首次將5G通信在井下的應用技術要求以正式“行業標準”的形式進行制定和公開征求意見。這標志著相關工作從前期探索、試行要求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了一大步。
本次征求意見稿的核心突破在于,首次將煤礦和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的5G通信系統技術要求同步納入正式行業標準制定流程,標志著礦山5G應用從探索實踐邁向規范化強制階段。新標準不僅覆蓋技術要求、安全認證、測試維護等全維度,更針對金屬礦山特性新增專項條款,為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提供統一技術準繩。
礦山井下5G需求逐步清晰
5G具有高帶寬和低延遲特性,能夠實現復雜的設備的協同工作,將一些冗余的通信設備或中間環節簡化,使控制指令能夠快速傳輸到執行設備。現征求意見的兩項行業標準對“煤礦應用場景的5G業務需求”和“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應用場景的5G業務需求”進行了明確。
煤礦智能化場景通過5G網絡實現井下無人化采掘、安全監控與應急聯動。采掘設備遠程操控需超低時延(≤20ms)與4K/8K視頻回傳(上行≥100Mbps);AI視頻監測系統通過50路并發4K流識別違規行為與設備異常,并借助邊緣計算實現50ms級本地預警;海量設備傳感網絡(連接密度≥10?/km2)支撐預測性維護與熱插拔升級;應急救援體系依賴VoNR雙模通信(接通率>99.999%)及獨立QoS廣播通道;運輸車輛自動駕駛需高精定位(±10cm)與30ms級遠程接管,構建"端-邊-云"三級控制架構。
金屬非金屬礦山場景聚焦高效開采與精準管控。鑿巖臺車等設備遠程控制要求時延≤15ms且可靠性>99.999%,通過空口切片隔離關鍵指令;智能單兵裝備實現>95%違章行為識別率,巡檢機器人替代高危人工作業;5G+UWB融合定位(精度0.3m)聯動通風系統,500ms內響應有害氣體變化;運輸車輛采用雙發選收機制(丟包<0.1%)保障自主裝卸。
這些標準的明確,讓礦山5G網絡產品和建設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5G礦山應用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國礦山領域智能化建設提質加速,初步實現了減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設目標,推動了行業向少人化、精準化、可持續化轉型。
以煤礦行業為例,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建有1806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907處,煤礦智能開采產能占比超過50%。2024年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6年全國煤礦智能化產能占比不低于60%。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智慧礦山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牛艷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煤礦行業智能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仍需更加可靠、高效的軟硬件,將智能設備擴展到掘進等傳統的“智能禁區”。同時,設備“可定制性”也需提升,以靈活適配不同工況,適應“一礦一策”要求。未來,5G、AI技術進一步推廣,有望加強設備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在減少設備數量和體積的同時,優化性能、提升多設備協同能力。
隨著5G商用案例的規模不斷擴大,5G在礦山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5G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露天礦、井下礦以及各類有色金屬礦的開采作業中。
在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區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區,借助中國移動的“5G+智慧礦山”網絡和平臺,高6.8米、載重170噸的巨型礦卡與長13.5米、寬近8米、重達150噸的電鏟車無需人員駕駛,便能自主完成前進、后退、轉彎和裝卸等復雜動作,極大地提高了礦區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確保了作業安全。
運用5G、AI和礦鴻智聯技術助力煤礦智能化建設,華為煤礦軍團通過與陜煤紅柳林和小保當合作,華為深入煤礦生產實踐和應用,充分發揮自身在5G、AI、云、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陜煤紅柳林全礦井下作業人數下降18%,工作面智能化采煤率達97.7%;井下綜采面5G視頻拼接、視頻通話和智能開采等協同管控。
基于礦用5G通信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開采、智能化掘進、智能機器人巡檢、AI高清視頻監控等業務應用。目前,中信科移動礦用5G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全國20余座煤礦:在烏海能源黃白茨礦、五虎山礦、公烏素礦和利民礦建設5G+智能化礦山,支撐實現了智能化開采、智能機器人巡檢、高清視頻監控、融合調度通信等多種業務應用。
2025年5月全球首個百臺無人電動礦卡集群“華能睿馳”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礦正式投入編組運營的現場。這標志著全球首個露天礦生產實現5G-A網絡下的“車-云-網”規模化協同,加速煤礦行業從“人控”邁向“智控”。
在礦山行業,“智能化”從概念到落地的案例越來越多。2024年發布的《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也提到了5G未來要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升級。其中在5G+智能礦山方面,要加快5G遠程掘進、遠程綜采、無人礦卡等場景規模推廣,推動5G與礦山行業系統融合,構建一體化數智礦山方案,建設一批5G礦山。加速5G本質安全網絡設備研制,推動5G賦能礦山采掘等成套裝備改造和升級。
未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礦山建設將加速智能化、少人化甚至無人化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