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門診檢查患兒的病情
炎炎夏日,冰鎮西瓜成了解暑“神器”。然而,西瓜的儲存方式和存放時間卻很有講究,日前,象山一9歲女童就因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上吐下瀉被緊急送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
隔夜西瓜放倒女童
“孩子昨天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半夜就開始拉肚子,一晚上跑了三四次,到現在已經跑了五六趟廁所了。”在象山縣中醫醫院醫療健康集團爵溪分院的中醫兒科診室,焦急的鮑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向醫生求助。接診的陳醫生檢查后發現,孩子的血常規異常,結合病史,確診為急性腸胃炎。
經過口服補液鹽、清淡飲食(如米粥、素面條,忌食雞蛋牛奶肉類)等對癥治療3天后,孩子癥狀才逐漸緩解,胃口慢慢恢復。
問診發現,讓孩子中招的,正是那塊存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西瓜。
陳醫生解釋,隔夜西瓜的風險,主要在于細菌污染和繁殖。
切西瓜時,如果刀具、案板不夠潔凈,上面可能存在的大腸桿菌等細菌,就會隨著切口侵入到瓜瓤內部。更關鍵的是,很多人以為冰箱就是安全的保險箱,其實不然。家用冰箱冷藏室里常見的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在4℃的低溫環境下依然可以存活甚至繁殖。有研究顯示,家用冰箱隔層的菌落超標率甚至高達四成以上!西瓜本身糖分高、水分足,一旦被這些細菌污染,就成了它們瘋狂繁殖的絕佳“培養基”,食用后極易引發感染性腹瀉,導致急性腸胃炎。
陳醫生特別提醒,隔夜并非單指放過夜的食物。只要放置時間超過8到10小時,即可視為高風險。比如上午10點切開的西瓜,放到晚上8點吃,即使沒過夜,也屬于這個范疇。一塊隔夜西瓜能不能安全入口,關鍵要看切瓜的刀具案板是否干凈、切開后是否及時放進冰箱、冰箱里有沒有其他東西污染,以及存放的時間長短。
安全吃瓜有講究
如何既能享受西瓜的清涼,又避免病從口入,陳醫生給出了實用的安全吃瓜建議。
在購買和儲存環節,要挑選新鮮完整的西瓜。切開后如果一時吃不完,放在室溫下要格外小心,盡量別超過4小時,如果是高溫天氣,最好在2小時內解決。超過6小時,細菌滋生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放進冰箱冷藏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冰箱里有專門的空間存放西瓜,不容易串味或者讓西瓜變干,可以不用保鮮膜。否則,一定要用干凈保鮮膜把西瓜緊密包裹好,防止冰箱里其他東西污染,也避免西瓜吸收異味。
陳醫生特別強調,冷藏保存的西瓜也有保鮮期,最好在半天內吃完,最長也不要超過一天。夏天溫度高,細菌繁殖快,食物變質的速度遠超想象。一旦聞到瓜有酸味,堅決不能再吃,立刻丟棄。抵抗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兒童和孕婦,最好現切現吃,盡量別碰隔夜西瓜。
此外,處理西瓜也有門道。切瓜之前,別忘了用流動水把瓜皮好好清洗一遍,減少表面細菌在切開時被帶進去的風險。切瓜時,要使用專門切水果的、干凈且干燥的刀和案板,避免和處理生肉、生菜的廚具混用。
陳醫生強調,如果吃了西瓜后出現輕度腹瀉,可以先在家觀察。此時最重要的是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口服補液鹽溶液,適當忌口,讓腸胃休息一下,之后可以嘗試喝點米湯、藕粉等清淡流質食物。但是,如果出現頻繁的腹瀉嘔吐、小便量明顯減少、高燒不退或者精神萎靡不振等情況,就必須立即就醫。
冰箱絕不是萬無一失的保險箱。陳醫生提醒,家用冰箱需要定期清潔消毒。建議至少每個月用濃度為75%的酒精徹底擦拭消毒冰箱內壁和隔層一次,殺滅可能潛藏的致病菌,為家人的飲食安全把好這道關。
來源:寧波晚報
編輯:李爭
編審:魏麗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