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歐峰會即將舉行之際,近日有消息稱,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矛盾更加公開化了。中國不僅宣布限制進口歐盟產醫療器械,以對等反制歐盟不久前針對中國醫療器械的類似限制措施,還宣布對歐盟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除此之外,中歐之間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面板等爭端也仍然沒能解決。 而這一系列密集的貿易摩擦,一時之間,給月底舉行的中歐峰會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這么下去,恐怕這次高層對話依然很難取得什么實質性的成果。這種高度的不確定性,讓本應該是鞏固關系的關鍵時刻,反而凸顯了雙方日益加深的隔閡。
中國為什么要在關鍵時刻,突然對歐盟接連2次出手?難不成是想要在峰會開始之前,給歐盟一個下馬威?其實真要說起來,這事兒挺有意思,是歐盟先挑的頭,把中國公司排除在五百萬歐元以上的醫療設備采購項目之外的。基于此,中國很快就宣布了對歐盟進口的、價值超過四千五百萬元人民幣的同類設備進行對等的采購限制。雖然說歐洲醫療技術行業針對這起事件公開表示了遺憾,認為這讓歐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路變得更窄了,但誰讓歐盟非要跟中國對著干呢?說一套做一套,中國怎么還能慣著?
所以在我看來,這次醫療器械的交鋒,就是我國一次非常精準的“以牙還牙”。當然了,這事兒也只是個引子,把藏在底下的矛盾全給勾出來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最近說話越來越沖,直接說中國的貿易行為是 “被操控的”。歐洲不少人也跟著起哄,說中國工業產能太強,還有政府補貼,搞得他們沒法公平競爭。這話聽著就新鮮,合著你們自己搞了那么多年產業政策,輪到中國發展了就成 “操控” 了?
說到底,歐洲現在就是卡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想跟著美國對付中國,又怕丟了中國市場;想跟中國好好做生意,又怕被美國穿小鞋。就說德國大眾,一邊歐洲政客喊著要和中國保持距離,一邊人家照樣砸大錢在中國建廠,畢竟誰也不想跟錢過不去。但中國這邊其實一直想得挺明白,本來是想拉著歐洲一起對付那些搞單邊主義、貿易保護的家伙。可歐洲偏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總想在中美之間兩邊討好,撈最大好處。所以,中國也已經明確地劃出了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任何想通過施加壓力來要求中國單方面讓步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
寧可關系破裂,也要說清楚這件事。要談可以,得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誰也別給誰擺譜。有人說這峰會怕是要黃,其實也未必。畢竟中歐之間的經濟聯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就拿德國汽車來說,中國市場占了多大份額?歐洲的奢侈品、工業設備,不也指著中國消費者嗎?真把關系鬧僵了,對誰都沒好處。歐洲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拎不清,總想著用老眼光看中國,覺得還能像以前那樣隨便拿捏。
時代早就變了,中國現在有底氣也有實力,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你要是來硬的,那咱們就硬碰硬。貿易這事兒,從來都是互利才能長久,光想著自己占便宜,最后只能是兩敗俱傷。總而言之,這峰會能不能成,關鍵就看歐洲能不能放下那點優越感,踏踏實實坐下來談。要是還抱著指責、施壓的心態來,那估計真得空手而歸。但要是能認清現實,明白合作才是正道,說不定還能找到雙贏的路子。畢竟,誰也不想在這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的時候,再給自己添堵。
參考資料:
對等限制!中方對歐盟醫療器械出手【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