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俄突然投下棄權票
日前,在安理會表決關于紅海局勢的第2722號決議及其延期決議時,中國、阿爾及利亞和俄羅斯投了棄權票,最后投票結果是12票贊成、0票反對、3票棄權。決議要求延長聯合國秘書長每月向安理會報告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商船情況的期限,直至2026年1月15日。
中方認為,個別國家對也門采取軍事行動,嚴重沖擊也門和平進程,加劇紅海緊張局勢,負面影響持續至今。安理會決議不應被曲解濫用,也門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紅海和也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地區整體局勢的緩和與降溫。國際社會必須增強緊迫感,推動加沙立即持久停火。
作為全球貿易的“生命線”,紅海至關重要。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的組合,讓紅海將印度洋、地中海連接起來,成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縮短航行距離。同時,它承擔全球約12%的海運貿易量,能源、集裝箱等運輸都離不開它。更重要的是,這種咽喉效應讓紅海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俄羅斯和蘇丹簽港口協議、法國在阿布扎比建軍事基地,美國也在吉布提建設軍營,就是最好的證明。對也門、沙特、以色列等紅海沿岸國家來講,紅海是它們的經濟命脈,航線安全直接影響其經濟利益。一旦紅海航道中斷,船只只能繞行非洲好望角,增加運輸成本不說,供應鏈穩定性也得不到保障。去年有艘貨輪不小心擱淺,讓蘇伊士運河出現擁堵,全球貿易損失數額驚人。
02 紅海暗戰升級
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對以色列及盟友的商船,共發動超過200次襲擊,目的是切斷以色列的海上物資通道,迫使以色列停火并解除封鎖。以色列也不是好惹的,出動戰機轟炸荷臺達港。之后,在多方調解下,雙方暫時和平了一段時間。直到最近,胡塞武裝擊沉以色列貨輪“魔法海洋號”,第二天,以色列用“黑旗行動”反擊,緊接著,胡塞使用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襲擊以色列,沖突進一步升級。
這場沖突的本質,是加沙危機的外溢。事實上,胡塞每一次襲擊,都和加沙局勢形成戰略共振。當以色列加強對加沙的攻擊時,胡塞會用無人機、導彈牽制以色列,為哈馬斯在加沙發動反攻創造條件。這種聯動作戰,迫使以色列多線作戰,也讓紅海成為“第二戰線”。說白了,這是場權力真空爭奪戰。胡塞控制也門海岸線后,同時控制了曼德海峽,就想和沙特叫板,搶奪話語權。而以色列把紅海當自家后花園,不容許胡塞勢力坐大。這不,兩股勢力撞在一起,紅海不炸鍋才怪。
而美國,為什么會和胡塞發生沖突?首先,發起“繁榮衛士”護航行動,是為了維護紅海航運霸權,保障航運秩序,防止全球供應鏈斷裂,同時,把紅海作為武器試驗場,測試新型作戰體系。其次,美國想威懾伊朗,遏制伊朗勢力擴張。因為胡塞的導彈、無人機戰術均來自伊朗支持,被美國視為伊朗代理人。通過打擊胡塞,切斷對伊朗的武器輸送,外交施壓伊朗核談判。此外,美國想重塑中東主導權。通過對胡塞發起空襲,震懾俄羅斯,鞏固與沙特、埃及等海灣國家聯盟。同時回應以色列的訴求,展現對以色列的支持。最后,轉移國內輿論焦點,通過強硬反恐的姿態,爭取選民、軍工集團支持。
之前,美國因軍事消耗過度,選擇及時止損,和胡塞雖達成停火協議,但根本矛盾未解決。而且協議存在漏洞,胡塞只承諾不攻擊美國船只,卻繼續打擊以色列的船只,這讓美國很不滿。如果胡塞襲擊持續,以色列繼續報復的話,美國也會重新卷進來。但這次會采取“代理人戰爭”策略,避免大規模行動。加大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的同時,聯合英國、法國等盟友,組建“紅海護航聯盟”,轉嫁沖突責任。還有就是推動沙特和胡塞和解,分化胡塞與伊朗關系。
而中、俄棄權,是對西方霸權說不。當美國試圖將紅海危機定性為“胡塞威脅國際秩序”時,中俄偏要揭穿真相,指明靠制裁或軍事打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阿爾及利亞等發展中國家紛紛響應,“第三世界”陣營集體發聲。說白了,中、俄是用規則進行反制,既給也門留了談判余地,又削弱美國的話語壟斷。
03 結語
紅海的硝煙背后,是舊秩序與新力量的碰撞。當美國試圖以軍事手段維持霸權時,中、俄的棄權票、“非西方陣營”的崛起,正在改變局面。紅海的未來,不應由幾個大國說了算。要想讓紅海恢復平靜,解決這場危機,就必須進行政治對話。歷史終將證明,任何通過武力壟斷全球航道的企圖,都將在多極化浪潮中撞得頭破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