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重慶發布今夏全市首個高溫紅色預警!多個區縣日最高氣溫升至40-42℃。“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汽車引擎蓋上煎雞蛋,廣場“撒把蔥花即鐵板燒”……重慶人朋友圈的各種段子,將高溫解構成全民行為藝術,愈發幽默戲謔的自洽,不但根植于堅韌的城市精神,更來源于全社會有序有力有效應對的安全感自信心。
科學施策是應對高溫的關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笔形瘯浽臆姀娬{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推進工作,相關部門通過早安排、早準備、早落實,創新舉措構建高溫應對體系,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治,切實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和群眾生活需求。建立“防汛抗旱雙預警聯動機制”,依托智能網格預報系統將高溫預警窗口期提前72小時。較原計劃提速8個月完成“清涼電網”改造工程,徹底改變高溫窘迫。開發“熱力圖”應急平臺,對醫院、養老院等重點場所實施溫度實時監測,實現防暑物資精準調度。江津區在應對高溫天氣中采取一系列綜合性舉措,涵蓋基礎設施保障、公共服務優化、重點行業監管及民生關懷等多個維度。
精準服務是保障民生的基礎
重慶創新構建“三式服務”立體納涼體系,精準應對高溫挑戰。在開放1865個固定納涼點基礎上,推出陣地式服務,改造防空洞等場所,配備空調等設施;移動式服務,投入300輛“清涼巴士”深入工地,為農民工提供臨時避暑點;智慧式服務,通過“渝快辦”APP實時監測納涼點人流,商圈試點預約功能。江津區提前完成迎峰度夏電網工程,協調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嚴密加強海事風險防控、建筑施工安全、森林火災防范、戶外勞動者防護、醫療應急與健康服務等工作,實現了從“全面覆蓋”到“精準服務”的升級。針對高溫的持續性特點,既保障基本供電需求,又重點解決戶外勞動者等特殊群體防暑難題,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正如網友調侃:“以前是‘重慶崽兒不怕熱’,現在是‘重慶政策會降溫’。”
全民參與是守護城市的保障
高溫“烤”驗之下,沒有局外人。重慶以全民參與構筑高溫防線,展現城市治理新范式。重慶大學研發的“屋頂反光涂層”技術獲市政采納,實現建筑降溫8℃。民間創新的“洪崖洞式遮陽法”,將傳統建筑智慧轉化為現代防曬方案。社區自發的“錯峰曬被公約”提升公共空間利用率40%。江津區發起的“清涼驛站”志愿行動,動員沿街商戶為戶外工作者提供免費飲水點,日均服務超5000人次。這些舉措既傳承傳統智慧,又融合現代科技手段,形成“政府引導+民間創新”的協同機制,重慶人用“空間重構”詮釋著應對極端天氣的生態智慧。
高溫仿佛試金石,天氣越熱信念越堅。戰高溫不僅是社會治理考驗,更是群眾幸福感滿意度考卷。高溫下的重慶夜市沸騰著人間煙火氣,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重慶人用智慧和奮斗證明:熱的是天氣,酷的是生活。
全媒體記者:黃昌懷
主持人:周浩然
攝像:葉宇宇
視頻編輯:賴 婧
編輯:胡苓莉 編審:胡德賽
值班副總編輯:袁孝椿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