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跟普京的“過招”,嘴上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卻像踩了剎車。
要求普京在50天內停火,不然就對俄羅斯加征100%的二級關稅。
特朗普式“嘴炮”喊得兇,干得少,過去幾年他對俄羅斯的態(tài)度就像過山車,一會兒放狠話要制裁,一會兒又在G20峰會上跟普京笑得像老朋友。
這次50天“最后通牒”,聽著像是要動真格,可俄羅斯那邊壓根兒沒當回事,普京的團隊直接甩了一句:“特朗普在作秀。”
為啥這么說?因為特朗普雖然嘴上喊著要給俄羅斯上強度,但真到關鍵時刻,他總是腳底抹油。加征100%關稅?聽起來嚇人可真要實施,美國自己的經(jīng)濟得先吃一記重拳。
俄羅斯的能源和資源出口,早就找到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大買家。美國要是真敢把關稅往死里加,俄羅斯頂多換個市場繼續(xù)賣油賣氣,美國自己卻得面對供應鏈斷裂、物價飆升的風險。
關于烏克蘭的事情,特朗普一直標榜自己是“強硬派”,早先放話說要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讓烏克蘭能頂住俄羅斯的攻勢。
可實際呢?他把這燙手山芋直接甩給了北約,援助?有是有,但全是零敲碎打的小動作,遠程導彈?想都別想!
特朗普反復強調,他絕不支持烏克蘭用美國援助的武器去打莫斯科,這話聽著挺“理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壓根兒不想跟普京撕破臉。
因為普京不吃他這套,俄羅斯對美國的援助態(tài)度冷得像西伯利亞的冬天,根本不搭理特朗普的威脅。烏克蘭那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特朗普就是不松口。
援助的責任推給北約,自己兩手一攤,好像在說:“我盡力了,剩下的你們看著辦吧。”這種操作,簡直就是外交場上的“甩鍋神技”。
烏克蘭的局勢沒啥進展,特朗普的“強硬”形象卻在國內媒體上被吹得天花亂墜,戲演得不錯,可惜沒啥實效。
特朗普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國內經(jīng)濟壓力像座大山,通貨膨脹、供應鏈危機、能源價格高得離譜,美國老百姓早就嚷嚷著要解決方案。
他要是真對俄羅斯下狠手,經(jīng)濟風險得他自己扛,可要是不下狠手,國內那些鷹派又得罵他軟弱。
更別提俄羅斯的資源出口早就和中國、印度綁定得死死的,美國的制裁牌打出去,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他在關稅政策上雖然喊得兇,但面對中國和印度時,立馬就小心翼翼,生怕把這倆大國惹毛了。
而俄羅斯的能源和資源出口有中國和印度兜底,美國的制裁威脅聽起來像隔靴搔癢,普京的策略很簡單:你特朗普愛怎么喊就怎么喊,我該干啥干啥。
俄烏沖突的僵局,普京顯然更有耐心,而特朗普呢?他在外交場上翻來覆去,試圖用“施壓—妥協(xié)”的套路逼雙方停火,可核心問題一個沒解決。
烏克蘭想要遠程導彈,沒門,俄羅斯想要美國松口制裁,也沒戲,特朗普這套“嘴炮外交”,看著熱鬧,實際效果約等于零。
特朗普這人最擅長的就是造勢,他在其他領域,比如國內政策、貿易談判,確實有點手腕,可一到俄烏問題上,他就露怯了。
他的外交策略說好聽點是“靈活”,說難聽點就是“反復無常”,一會兒威脅普京,一會兒又說要跟俄羅斯做朋友,一會兒說要幫烏克蘭,一會兒又把責任推給北約。
這種操作,到頭來啥也沒干成。俄烏沖突還是老樣子,停火協(xié)議遙遙無期,特朗普的“強硬”形象也越來越像個空殼。
更別提,他這套“關稅大棒”政策,風險可不小。美國經(jīng)濟現(xiàn)在本來就搖搖晃晃,通貨膨脹高得讓老百姓直罵娘。
真要對俄羅斯加征100%關稅,能源價格得再往上竄,供應鏈還得再亂一套。
特朗普嘴上喊得歡,可真到執(zhí)行的時候,他得掂量掂量國內的民意和華爾街的臉色。
畢竟他還指望著以后再次選檔美總統(tǒng)的選票呢,經(jīng)濟要是崩了他可沒地兒哭去。
而普京這邊就一個字:穩(wěn),俄羅斯的經(jīng)濟雖然被制裁搞得有點狼狽,但能源出口這塊早就找到了新路子。
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市場,愣是讓俄羅斯的油氣生意沒受啥大影響,特朗普的威脅對普京來說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俄羅斯的外交團隊甚至公開嘲笑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說這是“政治表演”,這話雖然刺耳,但還真有點道理。
特朗普想通過關稅威脅逼普京低頭,又怕經(jīng)濟崩盤,想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又怕跟俄羅斯徹底翻臉。
外交策略表面上咋咋呼呼,實際上小心翼翼,進退兩難。他既想當英雄,又不想擔風險,結果就是啥也沒干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