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天津市佛教協會會長、大悲禪院的達云法師去世才過去4天,事情的發(fā)展就有點讓人意外。
原本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離世,大家應該感到惋惜才對,但網上卻出現了惡心的一幕。
很多人翻出方丈生前的生活細節(jié)議論紛紛,甚至有些話帶著刺,看了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達云方丈走的時候年僅51歲,正值人生中年,這般早逝,實在可惜。
但有部分網友說話卻十分難聽,言辭尖銳地表示,他這是 "不守本分" 的結果,更有甚者說出 "早早去世是報應" 這樣難聽的話。
這些帶著惡意的揣測,隨著他生前的幾張照片在網上傳播得越來越廣。
照片上,達云法師一張上香的圖片,旁邊赫然擺這個鎏金雕刻香爐。眼尖的網友立刻將這鼎香爐的材質指出,并在網上發(fā)問,稱為什么簡單的寺廟竟然使用如此奢侈的香爐呢?
還有這張照片,達云法師喝茶放松時,那使用的茶具質地看起來很名貴,連擺放的茶點也很講究,還有照片背景的住所,里面陳設的物品也看起來不像凡品。
再者,達云法師早年間捐款60萬的善舉也遭受到了攻擊,許多人紛紛質疑,一個出家人是哪兒來的這么多錢捐款?
更有甚者指出,達云法師的身材十分肥胖,一定不是普通和尚。網友判定,如果是普通出家人,常年吃素,怎么會吃的如此肥頭大耳?
隨著這些細節(jié)被扒出,網友們紛紛坐不住了,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但實際上,這些看起來十分真實的細節(jié),背后其實另有隱情。
那個備受質疑的高級香爐,其實是一位香客捐贈,香爐也只是用于寺廟供奉。而那個茶具也是寺廟中每個僧人的標配。60萬的善款也是他這幾十年來一筆一筆捐贈積攢出來的。
還有網上抨擊的所謂“肥頭大耳”的身材,熟悉僧團生活的人都知道,禮佛之人吃飯以素食為主,而素食中缺乏優(yōu)質蛋白,長期吃下去會導致營養(yǎng)跟不上。
所以,僧人們往往通過炒菜多放油和鹽來維持體力,同時吃太多面條饅頭米飯等碳水化合物,也容易三高,并不代表他吃的有多好。
長期不健康的飲食加上本事法務繁重,經常白天處理十幾場法務,晚上還要備課到深夜,長此以往,身體早就亞健康了。
甚至,達云方丈的死因或許都跟身體亞健康有關系!有弟子稱去世前好一段時間,達云方丈的臉色就一直很差,當時以為可能是勞累過度了,其實是早有征兆。
那個看起來身強體壯的僧人,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們。回顧達云法師的生平,他真的如網上說的那么惡劣嗎?
達云法師,俗名湯平,這個在五臺山修行的僧人實際上是一個東北漢子。
湯平出生在一個世代信佛的家庭,小時候的耳濡目染讓長大后的湯平對佛學產生了很大的親切感。
于是,在1998年,湯平做出了一個讓人一點都不意外的決定——剃度出家。就這樣,湯平成為了五臺山碧山寺的一名僧人,法號達云。
進入五臺山修行以后,達云法師先從最基礎的灑掃庭除做起,每天凌晨 4 點隨師父上殿誦經。白天劈柴挑水,夜晚在油燈下研讀佛學經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苦心研究佛法終于在2003 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一所正兒八經的佛學院,去獲得更多開悟。
在佛學院深造期間,他不僅精通三藏經典,還系統學習了佛教藝術、哲學等現代學科,因成績名列前茅被留校任教,成為最年輕的監(jiān)學。
3年之后,達云法師應五臺山高僧懇請,重新回到了碧山寺擔任方丈。開始管理寺中所有大小事。
上任伊始,他就推動了兩件大事:一是籌資修繕瀕危的明代藏經閣,二是創(chuàng)辦 "文殊慈善基金"。
這項基金在 2021 年創(chuàng)下紀錄 —— 向南開大學哲學院捐贈 60 萬元,設立 "慈心助學金",資助 200 多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yè)。
雖然因為達云方丈的種種善舉和網友的胡亂猜疑,讓達云方丈在去世后也不得安寧,但達云方丈作為橫跨宗教、教育、慈善三界的高僧,他的人生注定充滿爭議!
而他的遭遇,也折射出當代社會對宗教人士的認知困境。
當我們用世俗的標準去丈量修行者的生活,往往會陷入認知誤區(qū)。就像網上那些聲音,修行之人應該身體消瘦,修行之人應該窮苦一生等等。
但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內心,只要心中有佛,怎么樣都是修行。
達云法師的故事也提醒我們:評判一個人,要看他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多少價值,而不是盯著他茶杯上的雕花。這或許就是他留給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