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AI與創新藥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寫醫藥行業規則,大幅提升研發效率,降低失敗風險。傳統模式下,一款新藥從實驗室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時間,耗資常常超過20億美元,成功率卻不足10%。這種"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困境正在被AI技術打破。AI不僅大幅降低了研發成本和不確定性,更創造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在這場變革中,我國憑借技術、數據和政策的多重優勢,展現出巨大潛力。
易方達基金旗下已有較為完善的醫藥產品線,既包含能夠表征A股、港股、美股市場醫藥資產整體表現的指數產品,也包含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等聚焦細分賽道的產品,能夠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配置需求和交易需求。
AI如何賦能創新藥?
藥物研發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主要包括靶點發現、化合物篩選、臨床試驗等關鍵環節。AI技術正在這些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顯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靶點發現階段,以往科學家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分析疾病機制,而AI算法可以在幾小時內分析數百萬篇科研論文和眾多基因組數據,快速識別潛在藥物靶點。例如,英國AI公司BenevolentAI通過分析2400萬份醫學文獻,僅用6個月就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兩個新靶點,而在傳統方法下,這一過程可能需要5年。
AI在化合物篩選環節的作用尤為顯著。以往需要在實驗室中耗費數月時間,逐個測試成千上萬的化合物;現在,AI可以通過"虛擬篩選"預測哪些分子最有可能成為有效藥物。在一些案例中,AI可以在48小時內篩選1億個化合物,并成功找到可能具有治療作用的分子。
在臨床試驗設計方面,AI可以優化患者招募標準,預測試驗結果,甚至模擬臨床試驗,這有助于大大降低失敗風險。AI還可以通過分析海量臨床數據,快速發現老藥新用的機會。例如,AI僅用2天就篩選出巴瑞替尼可能對新冠肺炎有效,這一發現后來得到了臨床驗證。
這些突破帶來的效益十分可觀。據全球知名投資機構ARK估算,AI可將新藥研發成本降低85%,時間縮短40%,更多患者能更快獲得急需的藥物,同時藥企業績也能得到顯著提升。
海外AI巨頭布局創新藥
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AI+醫藥”這一藍海市場,投入巨資推動技術落地。
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通過旗下DeepMind和Verily兩大子公司深度布局,DeepMind的AlphaFold系統解決了困擾生物學界多年的蛋白質折疊難題,能準確預測蛋白質3D結構,這對藥物設計至關重要;Verily則專注于將AI應用于疾病診斷和健康管理。
微軟建立了專門的"醫療AI"團隊,與諾華等藥企合作開發AI藥物發現平臺,其Azure云平臺提供了強大的計算支持;亞馬遜也不甘落后,通過AWS為生物技術公司提供AI服務,并投資了多家AI制藥初創企業;英偉達也將醫藥和生物科技領域作為重點投入方向。
此外,Recursion 利用AI進行高通量藥物篩選,已與拜耳、羅氏等巨頭達成數十億美元合作;Exscientia開發的AI平臺成功設計出多款進入臨床的候選藥物,創造了行業記錄;Schr?dinger的分子模擬軟件被多家大型藥企采用。當前,AI已經成為藥物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AI+創新藥”背后的中國優勢
在這場全球競賽中,我國憑借獨特的優勢,有望在“AI+創新藥”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我國擁有全球領先的AI技術儲備,AI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比例超過40%,國產大模型在多項評分中處于第一梯隊。相較海外,我國的大模型廠商更加重視開源、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型路線,有望成為“AI+醫藥”的發展基座。
數據優勢則是我國的另一大競爭力。6月30日,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支持醫保數據用于創新藥研發。我國擁有14億人口的醫療數據資源,且數據采集的數字化程度高、成本低。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這些數據可以訓練出更精準的AI模型。
這些優勢正在轉化為實際成果,我國多家創新藥企已成功利用AI加速研發進展。展望未來,隨著技術持續突破和行業生態不斷完善,我國有望在AI驅動的新一輪醫藥創新浪潮中占據重要位置,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中國智造"的創新藥物。
如何把握醫藥行業投資機遇?
醫藥板塊具備相對較高的研究壁壘,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與其追逐單個“爆款”,不妨考慮用ETF編織一張覆蓋產業龍頭的投資網絡。
當前,易方達基金旗下已具備完善的醫藥產品矩陣,既包含能夠表征A股、港股、美股市場醫藥資產整體表現的指數產品,也包含聚焦創新藥、生物科技、醫療等核心細分賽道的產品,能夠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配置需求和交易需求。
易方達基金醫藥產品線布局
例如,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是市場上唯一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產品,可助力投資者便捷布局港股前沿創新藥企。該指數日前宣布修訂編制方案,明確剔除醫藥外包企業,更純粹地聚焦創新藥核心公司,有效表征本輪創新藥產業發展趨勢。修訂規則生效后,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將成為ETF跟蹤的指數中首批“純度”達100%的創新藥指數。
在A股市場上,還有創新藥ETF易方達(516080,聯接基金A/C:019666/019667)等產品,覆蓋創新藥全產業鏈,匯聚了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A股創新藥主力軍。
此外,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醫藥ETF(512010,聯接基金A/C:001344/007883)等產品布局A股醫藥衛生行業龍頭,一鍵覆蓋化學制藥、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未來健康產業細分環節,目前產品規模超200億元;或通過港股通醫藥ETF(513200,聯接基金A/C:018557/018558)等產品布局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關鍵領域,該產品最新規模超20億元、在同標的ETF中居首。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