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風暴來襲。
7月18日,寧夏醫藥采購平臺發布公告稱:對部分掛網中成藥開展價格風險治理,要求相關企業認真自查,對照寧夏已掛網同品種藥品最小每日費用,主動規范價格行為,調整至合理價格水平。
這次被寧夏方面點名的包括小柴胡顆粒、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板藍根顆粒、安宮牛黃丸等54個臨床常用中藥,是其他省份價格治理中比較少見的。
以安宮牛黃丸為例,黑龍江參鴿藥業的安宮牛黃丸掛網價格是每丸998元,按每日用量1丸計算,日治療費用達998元,而省內最小每日費用僅是87元,兩者的價格費用相差在10倍以上。湖北民康制藥的生脈注射液日均費用達552元,省內最小每日費用是44.16元,價格相差也超過10倍。
今年各省針對中成藥價格治理的行動力度不減,7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開展2025年第一批醫藥價格風險線索處置工作,上百個臨床常用的中成藥被納入價格異常清單。
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調研時強調,要加快修訂完善藥品掛網規則,常態化推進藥品價格分線處置。“帶量采購+掛網治理”已經成為規范藥品價格的有效手段。
分級管理價格虛高
降價不到位直接撤網
寧夏掛網藥品價格整治依靠“紅黃標記法”。根據《公告》顯示:超過寧夏平臺同種藥品最低價折算日均治療費用3倍以上、5倍以下的藥品標記為 “黃標”; 5倍以上、10倍以下的標記為 “紅標”;10倍以上的直接暫停掛網。
這種分級管理的方式不是寧夏首創,被標上顏色的藥品在醫療機構采購時會受到嚴格監控,藥企實際銷量將大幅降低。
健識局梳理發現,寧夏這一批曝光的54個中成藥很多都是日常費用超標的品種,給予企業調整的時間僅有短短的一周時間,企業幾乎沒有回旋余地。倘若企業如果不快速響應,要么接受降價要求,要么面臨產品被標記顏色甚至撤網的風險。
例如,山西振東泰盛藥業的獨一味顆粒每日費用為54元,省內最小每日費用是4.26元,而東阿阿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麝香壯骨膏每日費用是21元,而省內最小每日費用是為0.63元。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這些品種的日費用超最低價10倍以上,均是掛網價格治理的重點品種,今后若想在醫院內使用,就必須選擇降價。
中成藥的掛網價格特別混亂,同通用名、同品規的藥品,不同廠家掛網價格差別很大。寧夏這次準備重點打擊這一現象,《公告》明確:同通用名其他規格和包裝的藥品,須按照藥品差比價規則同步處置。
這將堵住部分藥企想要從包裝、品規等方面尋找“空子”的機會,低價老藥通過更換包裝或劑型重新掛網出現“異常”高價的行為,今后將越來越難躲過監管的法眼。
寧夏留給企業的價格調整時間是2025年7月18日至7月23日。相關藥企應登陸寧夏醫藥采購平臺,進入“藥品交易結算”模塊,點擊“商品管理-價格調整”自主提交價格申請。
各地紛紛出手
中成藥掛網價格逐步規范
就在寧夏公布中成藥價格治理方案的同時,內蒙古同樣開展2025年第一批醫藥價格風險線索處置工作。
健識局梳理發現,內蒙古共有11個藥被列入未過評藥品價格異常清單,全部被標記為“紅標”;103個中成藥被列入中成藥價格異常清單,其中5個被標記為“黃標”、98個被標記為“紅標”。
事實上,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已在江蘇、河北、上海等多地陸續開展。目前已經有28個省份完善藥品掛網規則。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調研時強調:要加快修訂完善藥品掛網規則,常態化推進藥品價格風險處置。
從目前來看,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已現形成各地價格聯動,強化價格監測和預警等監管措施。各地醫藥采購平臺通過分級價格管理,提高違規藥企的的成本,從源頭切斷高價藥進入市場的通道,搭建公開、公正、公平的營商環境。
2024年,大批中成藥企業遭遇了業績滑坡,未來各省中藥價格規范后,盈利壓力會更大。長期來看,中成藥的高定價模式正面臨集采和監管的雙重擠壓,藥企需要及時轉變定價策略,應對政策壓力。未來,隨著藥品價格治理不斷深入,各地藥品市場有望持續規范,民眾用藥成本也將進一步下降。
撰稿丨雷公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丨晨曦
插圖丨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