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喬顯佳
受一段時期以來高溫天氣因素的影響,景區旅游市場總體較淡。在此期間,沂蒙山旅游區龜蒙景區依托近期推出的“星空夜爬”活動,有力突破市場困局,在收獲人氣同時,市場得到更加全面地挖掘。
當最后一縷晚霞隱沒群峰,沂蒙山龜蒙景區非但沒有沉寂,登山步道上反而冒出點點熒光。彼時,手持發光手環的游客們,循著熒熒閃爍的導引帶,迎著清爽的山風,正向著海拔1156米的龜蒙頂穩步進發,趕赴一場名為“追星逐日”的奇幻夜旅。今夏,該玩法在社交平臺掀起不小的熱潮,給忙了一天的市民游客身心“蓄電”。
白加黑,山岳景區的24小時全體驗
據悉,今夏,龜蒙景區通過創新打法,創新推出“山下狂歡——山中探秘——山頂朝圣”全時體驗閉環,讓此前已經搞了兩年的“夜爬”產品更有魅力。也讓白天之外的另外12小時持續生產歡樂,制造驚喜。
游客基本的游程是,17:00,在龜蒙景區入口以內的“栗子自然營地”集聚,此處作為夜游樞紐,于每周五、六的18:00-21:30,安排DJ音樂節,并提供特色美食、冷餐服務,游客可逛市集。據統計,將“等待時間”巧變沉浸式消費場景后,游客停留時長延長至平均2.8小時!
21:30,夜爬游客集體開啟熒光登山活動。經過打造,通往龜蒙頂的7.8公里主線路上,設置三大體驗節點,以增加游客夜爬吸引力。譬如,在景區勝境坊打造熒光山谷點亮龜蒙星空,點點燈光,與星光交輝,體現“微光匯聚”之意,前行步道入夜化作流光溢彩的夢幻長廊,供游人觀賞,沉浸式體驗。行至九龍潭,原生態山歌對唱,游客們自發加入,讓夜爬游客的“聽覺記憶”與此地理標志深度綁定。
盛夏時節,龜蒙頂的日出時間大致在5:00前后。此時,也是整套夜爬活動的“巔峰時刻”。游客們身穿租賃的迷彩大衣,走出帳篷,以集體向東望的統一姿勢,等待日出時刻。并在晨光破曉那一刻,一起完成“暗夜至光明”的情感升華。
揚長避短,打破炎夏高溫“阻客”
“推出夜爬,徹底打破了白天登山、傍晚下山的傳統游園模式。景區投入的財力、精力盡管增加不少,但成就感無與倫比?!饼斆删皡^負責人稱,“大量游客經歷了從傍晚狂歡到日出釋然,在清涼夜色中深度體驗12小時后,帶著滿滿的收獲感下山,作為景區看在眼里,感覺付出很有價值。”
一不小心,此番龜蒙推出“星空夜爬”,在山東山岳型景區旅游市場實現“三大創新突破”,也破解了行業多年的痛點。
第一個突破是時空資源再生,景區通過組織夜游,讓游客巧妙規避夏季日間高溫炙烤,轉而沐浴在平均22℃的涼爽中。統計顯示,夜爬游客在龜蒙景區的平均停留時間達到7.8小時,較日間延長近一倍半。游客量同比增加,增幅達27%以上;第二是景區推出多重安全護航,在海拔上千米的山岳型景區搞“夜爬”,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龜蒙全景區構筑立體防護網,包括每2公里設置“紅馬甲”志愿服務崗,提供應急醫療支持;在游步道沿線增設“一鍵求救裝置”,聯合消防部門,建立10分鐘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并為游客統一購置景區意外險,如此,構筑起全方位的安全防線。據悉,龜蒙“急救援響應機制”已成功處置多起突發狀況。
第三大創新突破在于景區場景資源重組。龜蒙景區因地制宜,將全部游線分成山麓區、登山帶、峰頂區,配置服務,從游客需求出發,全心全意提高游客體驗舒適度。必然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景區旅游市場的真實反響也顯現出景區與游客的“相向奔赴”:運營前23天數據顯示,龜蒙景區游客接待量、客單價同時提高,游客滿意度明顯提高,難能可貴的是,18-35歲青年群體的占比增大。在一個山岳型景區的“傳統淡季”,景區資源利用率反而逆向提升。
記者從沂蒙山旅游區龜蒙景區獲悉,其推出的“登蒙山·天地寬”“#夜爬蒙山”等話題,在網上持續保持高熱度,已成為現象級文旅IP。如此熱度對周邊旅游市場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一個“住宿——集結——補給”的全新服務閉環正在加速形成。作為一座“老牌”名山,沂蒙山龜蒙景區的此番操作,恰似龜蒙頂的“第一縷金光”刺破云海,引起漫山歡呼回應——這座千年名山,正以晝夜接力的新姿態,書寫中國山岳旅游的全新范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