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考場安檢及信號屏蔽缺陷,竟成功讓十余名考生作弊入職事業單位。警方偵辦發現了一個分工明確、配合緊密的考試作弊產業鏈。2025年3月下旬,本案二審宣判,“頭犯”獲刑5年。與此同時,經核查涉案團伙交易記錄,多名已入職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被勸退或清退。
這一案例刷新了公眾認知,即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也被考試作弊產業鏈滲入。以往,考試作弊主要涉及高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國家考試”。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要么由具體單位自己組織實施,要么由一些地方組織聯考,但規模都不大,屬于“小考”。但如今,這種“小考”也被作弊產業鏈盯上。
上述案件發生在2023年8月,在重慶豐都縣舉行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聯考中,多名考生筆試成績“斷崖式”領先招致嫌疑。警方發現一個考試作弊產業鏈:上游“老大”負責統籌學生報考崗位,提供作弊設備,組織“槍手”做題;中游有專人組織作弊工作、招攬“生源”;下游有拍手進入考場非法獲取試題。
經查,該犯罪團伙自2019年起,長期在重慶各區縣及四川內江市事業單位招考中組織作弊,單次作案非法獲利十萬至數十萬元。由此可見,該犯罪團伙是慣犯,長期滲透進很多事業單位招考環節,幫助不少作弊考生混入事業單位。這不僅破壞了招聘考試的公平公正,而且拉低相關事業單位的人才能力水平。
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考生,無需通過作弊進入事業單位。而借助考試作弊犯罪團伙進入事業單位的考生,顯然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正因為以合規方式進不去,才選擇作弊。如今東窗事發,這些入職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理應被勸退或清退,以確保事業單位服務能力不下降。但僅勸退、清退,似乎處理輕了。
根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串通作弊或參與有組織作弊的,給予其當次全部科目考試成績無效的處理,并將其違紀違規行為記入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聘人員誠信檔案庫,長期記錄。也就是說,除了勸退、清退外,還要依規斷了他們再次參加事業單位招聘的后路,這樣的處理才算是到位。
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通過該犯罪團伙入職事業單位的考生,是否一個不少被徹底清除?該犯罪團伙已作案好幾年,涉及重慶各區縣及四川內江市事業單位招考,大概估算,有不少考生通過作弊入職事業單位,但是否徹底被清除,則不得而知。新聞報道提及的“多名在編人員被清退”,未必是全部作弊考生。
所以,既要從該犯罪團伙交易記錄中逐一揪出作弊考生,也要撬開團伙成員的嘴巴使其將作弊考生供出來,還應該對相關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環節進行重新審查,比如凡是出現考生筆試成績“斷崖式”領先的現象,事出反常必有妖,都應進行重新核查,盡可能讓所有作弊考生浮出水面,還這種招聘考試以公平。
同時,對作弊涉及的相關考試負責人,是否存在失職瀆職縱容作弊,也要進行調查和追責。如果這些考試從嚴制定考場紀律,監考人員嚴格履行安檢等責任,采用屏蔽信號等方式強化管理,考生及犯罪團伙未必有機會作弊。由此而言,這個案例也給其他事業單位、國企招聘考試敲響警鐘:防范作弊產業鏈侵入。
另外,應聘事業單位的考生,也要記取作弊考生被清退的教訓。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