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東尚社區坐落于西北茶城和長樂花卉兩大商圈之間,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包含4個中大型小區,常住人口1.4萬余人,服務體量大、周邊市場繁多、人員結構多樣、治安環境復雜。
社區民警聯合治安協理員、物業工作人員檢查消防設備,
排查整治安全隱患
近年來,面對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長樂中路派出所以“共治”促“善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市域社會“社區微治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2022年4月至今,東尚社區可防性案件“零發案”,先后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陜西省預防犯罪工作機制試點社區、陜西省和諧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社區民警許勇軍先后被評為陜西省優秀社區民警、西安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個人等。
整合資源織成“一張網”
警社共治重在“治”,貴在“共”。長樂中路派出所聯合東尚社區,率先在社區建成“暖心警務會客廳”,將警力下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延伸到戶”,拓展警社共治的廣度和深度,構建了共治最大“同心圓”。
社區民警聯合治安協理員在院落開展反詐宣傳和普法教育
陣地聯合同力共建。秉持“進一扇門、暖一顆心、辦一切事”的服務理念,東尚社區社區民警與社區工作人員實施陣地聯合,同址辦公,合力建成融“一站式”業務辦理平臺、便民暖心警務驛站、綜合治理指揮警務系統平臺、矛盾糾紛調解室于一體的“暖心警務會客廳”,可以辦理居住證、無犯罪記錄證明、代領身份證,現場調解居民矛盾、家庭糾紛,并結合群眾需求配置了輪椅、微波爐、藥箱等設施。自“暖心警務會客廳”建成以來,已先后接待群眾420人次,提供便民服務280余次,調處化解矛盾糾紛326次。
警網融合同向共治。“下沉社區”是方法,“融入社區”才是目的。“暖心警務會客廳”在東尚社區建立以后,社區民警許勇軍還擔任了社區副主任兼治安協理員中隊中隊長。他結合社區警務和社區工作實際,將共性的16項工作任務納入“警網融合任務清單”,每周聯合社區網格員、物業、司法所、公益律師等相關人員,上門入戶一起走、安全防范一起抓,定期分析社區治安形勢,會商研判社情民意,達成了基礎信息聯采、安全隱患聯治、治安防范聯巡、矛盾糾紛聯調,實現了“警格+網格”的雙向賦能和深度融合。
召開警網融合會商研判聯席會議,討論社情民意,研究解決方案
力量聚合同心共享。警民同心實現共治共享是東尚社區警務工作的生動寫照。借助居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在地優勢,東尚社區先后組建了“警社共治智囊團”“離退休干部紅嶺先鋒隊”“反詐大媽聯盟”等共治力量,引導和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社區民警還建立了36個“警務+綜治網格”“警社共治”微信群,吸納30名網格員、8名院落警長、35名樓棟志愿者、10名物業人員,在微信群里及時向居民推送警務政策、滾動排查風險隱患,動態掌握社情民意,讓社區治理從“獨奏”變為了“合唱”。
建章立制成為“硬保障”
社區警務工作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平安前哨”。長樂中路派出所通過與東尚社區共建共治,協同發力,將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關鍵環節、關鍵事項,以制度機制進行固定,確保常態長效。
社區民警在幼兒園開展護學崗工作
建立信息收集機制。東尚社區民警聯動社區采取彈性工作制和“線上加群+線下走訪”的信息收集模式,每天走七家五戶,常量更新居民家庭和沿街商戶基礎信息,全方位開展矛盾糾紛排查、違法犯罪線索排查、安全隱患排查。同時,設立社情民意收集箱、張貼樓棟暖心警務碼,拓寬信息收集渠道。對收集到的信息,社區民警在東尚“一標三實” 基層基礎信息平臺上實時更新。基礎信息的扎實采集,為做好社區人口管理和便民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立會商研判機制。按照“警治+自治、共治保平安”的理念,東尚社區民警把基層警務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向外借力,形成合力,堅持每周組織交警、社區工作者、物業、城管、群眾代表等相關人員,在“暖心警務會客廳”召開“社情民意聯席會議”,共同會商研判矛盾糾紛、停車出行、安全隱患、治安整治等與群眾生活切實相關的事項,通報近一周社區的治理情況、反饋上周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對于社區無法解決的疑難雜癥,聯席會議共同商討對策并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確保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
建立多元解紛機制。東尚社區組建了以警社力量為主體,區檢察院、法院、司法所、公益律師協同聯動的矛盾糾紛化解專班,創新“茶話會矛盾調解室”矛盾調解品牌,以“解憂星期三”民情開放日活動為載體,每周三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答疑解惑,形成“有事說一說、沒事諞一諞、凡事好商量、小事請原諒”的和諧氛圍。對社區的矛盾糾紛實時研判,分層定級,簡單糾紛就地化解、復雜矛盾專班化解、特殊矛盾跟蹤化解、重大矛盾提級化解,最終進行回訪跟進閉環化解。2025年以來,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6件。
科技賦能撬動“大治理”
按照“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要求,東尚社區積極推進智慧社區警務建設,將科技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推進基層治理以“智”提“質”,打造出了“楓橋式”社區警務升級版。
首創“暖心警務二維碼”。東尚社區首創推出“暖心警務二維碼”,把暖心“E”警務延伸到樓棟單元和居民家里,群眾通過掃二維碼,無須添加微信,即可一鍵反映社情、舉報線索、緊急求助、咨詢辦理日常公安業務,真正把科技化、信息化融入社區警務工作。此外,結合不同居民群體的實際情況,針對上班族推出“午間不打烊”和“周末預約辦”服務,針對老年人和特殊群眾推出上門辦理服務。這種指尖上的暖心警務聯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打造出了互聯網時代社區警務“新形態”。
社區民警在“暖心警務會客廳”調解糾紛,雙方解開心結、握手言和
搭建基礎信息采集平臺。社區民警搭建了東尚“一標三識”基層基礎信息平臺,通過“警力+群力”“線上+線下”“入戶+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聯合社區、物業定期核對住戶信息,摸清轄區底數、獲取人口數據,服務警務實戰。對實有人口信息數據采集即時更新,對流動人口做到即入住即更新,確保平臺基礎信息全、更新快。通過平臺可以快速查詢掌握本小區住戶人員的信息情況和聯系方式,為做好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和服務群眾工作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以來,社區人口登記率保持在98%,準確率保持在96%。
建設智慧社區安防體系。在東尚社區,科技不僅是“千里眼”“順風耳”,更是預判風險的“最強大腦”。東尚社區做優智慧安防,通過設立保安系統巡更點位等系列安防措施,做到實時預警,及時預防違法犯罪案(事)件發生,切實把科技的智慧力量賦能社區治理實踐,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東尚社區的警社共治實踐,既有“鐵腳板”走出的真感情,也有“大數據”算出的安全感,更有共治力量匯聚的“大智慧”。各類安全隱患由警社共治隊伍及時發現和消除,矛盾糾紛在“暖心警務會客廳”得到妥善化解,警社共治“社區微治理”工作模式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最優效能,形成了“1+1+1>3”的綜合成效,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劉璇)
來源:派出所工作雜志
編輯:李娟
責編:馬寧
審核:姚啟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