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4日,廣州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案——
警方繳獲破獲了一批190公斤的海洛因。
可就在收繳海洛因的現場,讓人意外的是,警方發現了附近有一個可疑的倉庫。
里面居然存放著高達11噸的高純度冰毒。
搜出來時擺滿了整個操場。
什么概念?
《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50克以上,量刑標準為十五年、無期、死刑三個等級,11噸,超過了這個標準的20萬倍。
而這批冰毒的制造者和擁有者——
便是中國第一毒梟劉招華。
重提這件事不為別的,只是因為繼去年張頌文的《獵冰》之后,又一部以劉招華為原型的劇集播出了。
去年《獵冰》播出時曾經引來一片罵聲,其制作之粗糙,劇本之錯漏,讓人無法相信是高群書的作品,更讓不少人質疑起了張頌文。
而如今《掃毒風暴》呢?
前幾天首播之后,同樣被無數網友質疑,什么陰間濾鏡,什么晃得頭暈等等。
所以,秦昊這劇步了張頌文后塵?
我一口氣看了10集,覺得這劇并不差。
但問題確實不少。
(本文含已播出部分集數劇透)
01
首先要聊的,必然是《掃毒風暴》的鏡頭。
這一點頗受詬病。
簡單來說,就是劇集的調色一直偏綠,陰沉沉的,然后又是手持攝影,鏡頭非但晃動得厲害,讓不少人難以接受。
一開始看到這個評價我還不以為然。
畢竟這樣的電影太多了。
比如婁燁。
《風雨云》開場的一段長鏡頭,穿梭于整個村落,即便你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故事,這樣的鏡頭也能帶給你那種不安感。
或者劉偉強。
《古惑仔》街頭火拼的段落基本上都是手持,這樣的鏡頭很適合那種不需要看清楚的“爛仔交”,也給觀眾增加了臨場感。
鏡頭往往是敘事的輔助。
而《掃毒風暴》呢?
看上去有模有樣——
比如一開場,兩位女殺手穿梭于小巷的鏡頭,看上去就是《風雨云》的復刻。
光從畫面上來說,也沒什么問題。
但如果你看多了,就會發現這些不過是形式上的相似。
實則照貓畫虎。
就像劇中有一場戲,一開始是客觀鏡頭,段奕宏飾演的臥底進入一家發廊找接頭人。
后來又變成主觀鏡頭。
只見鏡頭不停地在不同的目標上來回晃動。
最后又變回客觀鏡頭。
炫技嗎?
但說實話,這一段的設計,幾乎沒什么意義。
因為這個場景出現在第*集的片頭,屬于故事回溯,而這里出現的所有角色,我們早已知道了他們的結局,并不會有任何的懸念感,所以在技術上增強這里的不安感,屬于畫蛇添足。
我當然也理解為什么導演會選擇這樣的鏡頭處理方式。
無非是加強紀實性。
這就像很多年前流行的那種警方抓捕錄像,因為大部分是夜間抓捕,所以警方拍攝的鏡頭總是慘綠慘綠的,而畫面也是隨機晃動。
可是啊,電影或者電視,作為一部作品來說,鏡頭是需要有明確指向的。
框住什么不框住什么,是需要原因的。
我還記得鄭保瑞說過的一件事,說是當時幫林嶺東拍《目露兇光》的追車戲,他把這場戲剪得無比炫技,讓人目不暇接,可林嶺東大罵了他一頓,然后說——
“如果鏡頭已經展現得很清楚,這就是力量,不需要其他東西,否則就表述你根本拍不到。剪接不是這樣用的,如果是,那只是救亡,而不是剪接。”
攝影也是如此。
如果手持鏡頭本身并沒有更多的表達,以及信息的話,那這就是單純的炫技。
并沒有任何意義。
02
但如果你說,這么多意義不明的鏡頭,只是為了遮掩孱弱的劇本,我也不同意。
這個故事其實很復雜。
也很扎實。
而這,也是我覺得“不差”的原因。
比如,販毒網絡。
對于一部國產劇來說,販毒集團作為反派,往往會被標準化處理,仿佛所有人都是同一副面目,都是同一個整體。
而《掃毒風暴》,則設計了一個層級分明的販毒網絡。
這里有高層內斗——
云司令掌控宛北毒品生意多年,他生產海洛因,并將這批海洛因運往全世界,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東南,因為利益的關系,云司令禁止任何人碰冰毒生意。
但云司令的女婿周少雄或許并不這么認為。
相對于海洛因生意,冰毒屬于新型毒品,成本低廉,價格更高,顯然,來錢就更快。
一場毒販高層的內斗在所難免。
這里也有中層生態——
龍哥是西城的毒品“經銷商”,這時他手底下的馬仔偷偷販賣冰毒,被云司令發現了,他該怎么辦?
有一場戲很有意思。
他本來準備了300萬去向云司令請罪,可這時云司令的代言人康叔來了,他在與康叔的交談中,發現其目標并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制造冰毒的人,老鬼,于是他走入后門,把原先準備的300萬減到100萬送了過去……
他對人心的把握,以及刀尖上跳舞的心態可見一斑。
而劇里表現最多的,則是底層毒販——
比如金雙喜。
他和他的哥哥,當地的副鎮長聯手販毒,但他的哥哥卻重用另一個毒販大丘,這讓金雙喜很不愉快,覺得自己的哥哥只是要找個傀儡,于是就在手下馬仔販賣冰毒出事之后,他的哥哥禁止他再碰這個東西。
而此時呢,他卻發現了更好的冰毒制造商。
翻臉是早晚的事,出事也是早晚的事。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也太復雜了。
尤其是劇集和《獵冰》一樣,也加入了一條警察線——
說是段奕宏飾演的林強東來到西港,接手這起新型毒品案,而林強東這個人呢,原先是個臥底,曾經在云司令的宛北假裝毒販一段時間,在那次臥底行動中,自己的好搭檔被打死了,而殺死自己搭檔的那個人,仿佛和龍哥有關……
這會讓人覺得,《掃毒風暴》前面的很多集都在鋪線,都在交代人物。
相當于花了差不多十集的時間來進行“前搖”。
這難免會讓觀眾失去耐心。
不過我倒是覺得,復雜并不是什么壞事,只要不爛尾,“前搖”過長又如何?
因為這個案件的原型,是個神奇的人。
“好戲”尚未開場。
03
是的,說了這么多,我們還沒聊主角——
秦昊飾演的盧少驊。
和《獵冰》里的黃宗偉一樣,這是一個以劉招華為藍本創作出來的角色。
他少年輟學,中學時化學比賽得過獎獎。
他走私貨物,工資微薄(劇里把法警改為保安)卻開著名貴的皇冠汽車。
他的“圣經”是《精細有機化學》。
而最重要的,是他幾乎是無師自通,掌握了提純99%的冰毒制造方法。
神奇嗎?
神奇。
但劇里已經呈現出來的,只是這種“神奇”的一角。
劉招華的經歷,可以讓任何人目瞪口呆。
比如說,他很“天才”。
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例子是,因為制造冰毒所需的麻黃素來源緊張,被國家管控,冰毒無法大量制造怎么辦?
劉招華的做法是改進原料。
這使得他隨時隨地以極低的成本,極容易找到的材料制造高純度冰毒。
讓全世界頂尖毒販都為之震驚。
比如說,他很“冷靜”。
法警出身的他深諳警方的辦案方法,以至于三番五次地在警方的重重包圍中都得以逃脫。
就像上面說的廣州大案。
警察已經知道他住在崗頂的總統大酒店了,于是去追捕,他感覺不對勁,怎么辦?
并不是立刻逃走,而是假裝住在自己樓層的下一層。
裝作沒事一樣離開。
更離譜的是當時整個廣州都被到處設卡包圍,他怎么逃?
不是開車離開,也不是藏在什么貨車里。
而是買了輛自行車,晃晃悠悠地騎了三個小時,騎出了廣州無人發覺。
他甚至,還很“矛盾”。
他有一次勇斗小偷,一下干倒三個人,還上了當地的報紙,被當好人好事宣傳。
并不擔心自己被發現。
還有一次,他躲避警方追捕,但臨走時偏偏要在躲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
你想不清楚是希望被抓到還是單純的挑釁。
再加上那些讓人很“有名”的瞬間——
比如他在被抓捕時滿面笑容。
比如在被問及為什么只將毒品銷往海外時,他的自我狡辯:
人家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我也應該可以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
你會覺得,光是在劇里呈現出這些,就已經足夠精彩、豐富的了。
我們能看到一個人的膨脹。
也能看到他的心理交戰。
更可以在這樣的故事里,看到一個正常人如何被欲望吞噬,卻又不得不自我割裂自我欺騙的過程。
而這,也是我對后續故事抱有期待的原因。
所以怎么說呢?
以劉招華為原型的劇其實已經拍出過許多部,比如王志文的《黑冰》,或者張頌文的《獵冰》,他們也都是各有各的問題。
《掃毒風暴》也不如人意。
不過在目前看來,這已經算是相對而言比較扎實的一部了。
我們當然希望它能更好。
甚至覺得,假若如《絕命毒師》一樣,單純地只從毒販這個視角來看這個故事,是不是會給人帶來的警醒更多,震撼更大。
不過眼下,我對這部片的期望,只能是“不爛尾”。
畢竟——
就導演五百而言,這樣的事,他干過太多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