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謝謝您!要不是您,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一通電話聲劃破了夏日的寧靜,毛大叔正向肇慶封開法院法官張濤連連道謝。而他的案頭,還擺著一沓泛黃的車票……
舊車票背后的故事
翻開卷宗,一張泛黃的車票滑落——棗陽至廣州的硬座票,墨跡已暈開了不少,毛大叔跨城奔波的軌跡就是從這里開始。
2016年底,肇慶的何老板招攬工人做油漆修補,毛大叔便叫上5名同鄉從河北來到廣東,輾轉多地干活。前些年也還順利,后來何老板反復承諾“過段時間”,卻只有幾筆小額轉賬。
工程陸續驗收了,剩下的5萬余元勞務費卻“爛了尾”,毛大叔只能先借錢墊付給了工友,并在今年4月起訴到封開法院。
“2017年2月,小欖→珠海”“2017年6月,拱北→沙井”“2016年12月,珠海補漆,37天,工錢一萬一”“2020年8月,深圳補漆,3個工友2天半工時,加材料食宿一共4920元”……毛大叔提交了一疊泛黃的車票以及幾張他親筆手寫的證明,按日期記錄著地點、姓名、工時等信息,最后則是幾張微信轉賬和聊天記錄,以及卷了邊的材料款單據。
毛大叔的漫漫討薪路,被濃縮在一沓單薄的材料里,合上卷宗,張濤心頭沉甸甸的——沒有合同,沒有結算單,勞務費也只是口頭約定,案件證據嚴重不足,如果直接開庭審理,毛大叔的勝算并不高,即便勝訴,后續執行也可能困難重重。
“背對背”擊破借口
6月,張濤組織雙方碰面了解情況。
“他活都沒干好,有什么好說的!”何老板一口咬定油漆有質量問題,還為此多付幾十萬的維修費。片刻,他又抬高聲調,“再說了,錢該找裝修公司要!”
聽到辯解,毛大叔憤怒的情緒瞬間被點燃了:“質量問題之前從沒提過,哪有什么公司,工程都是你直接找我干的!”
你一言我一語中,雙方互不相讓,強硬的態度讓調解變得愈發棘手。張濤立馬將雙方拉開,展開“背對背”調解。
“你說活沒干好,為什么催款時次次應承?還微信轉了幾筆賬?”對于何老板的說辭,張濤直指要害。“你是干這行的,如果油漆有問題,驗貨時為什么沒有提?維修費又是否有憑據?”一番話下來,何老板啞口無言。
另一邊,又耐心安撫毛大叔:“打官司講究證據,僅憑這些證據,要穩當地把錢拿回來,確實有些吃力……”見毛大叔著急地直攥拳頭,張濤放緩聲音,繼續說道:“咱先好好談談,把賬算清楚,定個能落袋的方案,即使談不攏,結算單或者付款方案對后續維權也大有用處。”毛大叔混濁的眼睛倏地亮了,同意繼續調解。
“面對面”拼合真相
再回調解室時,張濤把車票、手寫證明、材料單鋪成時間軸,在發黃的紙片里“拼湊”著真相。
“2016年珠海那單,修膠水、安全帽的收據和車票時間對得上。”“2020年深圳那次,修色筆發貨單、手寫證明和微信追討勞務費的數額及時間可以相互印證。”一根根連線,張濤逐漸在“邊緣證據”里拼合出勞務軌跡,毛大叔連連點頭。
拼著拼著,一條關鍵的微信語音打開了突破口:“老毛,那5萬多,過段時間給你付清,別打官司了!”
聽到自己的聲音,何老板臉色發青,張濤趁勢追問:“你承諾的5萬多是本案的勞務費嗎?如果真不欠錢為什么勸人撤訴?”
見何老板默不作聲,張濤加重語氣,向其嚴正分析法律后果:“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不僅面臨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觸犯刑法!”
何老板猛地抬起頭:“我愿意給,只是資金被套住了,能否給些時間?”
一旁的毛大叔眼睛唰地亮了起來,他粗糲的指腹摩挲著票角,仿佛撫過八年的光陰。
經過協商,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方案:何老板尚欠毛大叔勞務費56000元,于今年9月30日前付清。
“如果何老板食言,你還可以憑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會幫你把勞務費追回來。以后一定記得及時結算,保存好合同、欠條等關鍵證據。”送上調解書時,張濤不忘叮囑道。
下足調解繡花功夫,柔性化解矛盾糾紛,既還原事實真相,捍衛公平正義,又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今年以來封開法院勞動爭議案件同比減少15%,近五成糾紛以調撤方式化解。
來源:肇慶中院 封開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余淑嫻
采寫:吳燦霞 李鈺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