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針對工會提起的470億韓元損害賠償訴訟相關民事審判已中斷超過一年,原定7月重新開庭,但已再次推遲。該訴訟與2022年6月(即大宇造船海洋時期)持續51天的碼頭占領等罷工事件有關。
韓聯社16日消息,原定于7月17日舉行的韓華海洋470億韓元損害賠償訴訟相關民事審判已推遲至9月18日。原告(即韓華海洋)已于7月14日向法院提交延期開庭申請文件。
此次延期與韓華海洋轉包企業與韓國金屬工會巨濟統營固城造船轉包分會(分包企業工會,以下簡稱工會)達成的談判協議有關。
上個月,韓華海洋轉包企業與工會達成薪資談判協議,曾因要求保障勞動權益和集體談判而進行高空抗議的韓華海洋船廠分包工人代表金亨洙(音譯)在高空抗議97天后重回地面,意味著抗議結束。
隨著轉包企業勞資關系出現緩和,作為總承包商的韓華海洋也宣布計劃撤銷針對工會的損害賠償訴訟,這似乎對最近一次庭審日期產生影響。
關于此次庭審延期的原因,工會稱正在與韓華海洋就撤銷訴訟進行談判。在雙方就撤銷訴訟交換意見之際,似乎沒有必要繼續進行與損害賠償相關的民事訴訟。
工會表示:“目前雙方仍存在分歧,且部分內容尚未明確,因此難以透露具體細節,但撤銷訴訟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韓華海洋表示:“根據現行法律,若放任罷工造成的經營損失,可能面臨管理層瀆職等法律風險。為此,公司正向包括外部董事在內的董事會成員闡述,通過撤銷訴訟等勞資和解措施,長期來看將強化企業競爭力。”
據了解,此次訴訟案與大宇造船海洋時期長達51天的罷工事件有關。因不滿工資漲幅,大宇造船時期轉包企業工會于2022年6月2日發起罷工,并從6月18日起連續31天占據正在玉浦船廠建造的VLCC進行示威,這是大宇造船自成立以來首次暫停造船業務。
此次罷工以勞資雙方達成工資臨時協議告終,據稱導致大宇造船海洋12艘船延期交付,給船廠造成約8000億韓元的經濟損失,包括但不限于銷售損失、固定費用支出、延遲補償金等,同時嚴重損害了韓國造船業的聲譽。
對此,大宇造船海洋于2022年8月向參與罷工的五名高管提出高達470億韓元的賠償要求。在大宇造船海洋于2023年5月被韓華集團收購,相關訴訟由更名后的韓華海洋接手。
然而,自2024年6月第三次開庭后,該訴訟已暫停超過一年。當時,法院決定先觀察與該賠償訴訟無關的罷工相關刑事訴訟結果,再繼續審理該案。今年2月,相關刑事訴訟一審判決結果公布,意味著暫停超一年的賠償訴訟案件得以繼續。
韓媒稱,正在推進的撤訴談判及隨之而來的庭審延期,是否將成為自2022年罷工事件以來持續的勞資矛盾轉折點,備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