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總第932期
值日編輯:毛雅欣 沈欣
審核:石雅風王若桐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印美乳制品行業對比。圖源:今日印度
《印刷報》7月15日報道,印度與美國即將簽署一項小型貿易協議,其中印政府在農產品、乳制品等關鍵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據透露,盡管協議的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但“特朗普政府4月2日對印宣布加征10%的基準關稅”大概率不在本輪談判范圍內。另外26%的附加關稅可能有所降低或被完全取消。作為交換,印方同意美方關于“農業部門開放”的部分要求,將部分印并不普遍生產的農產品和乳制品納入協議中。然而,印方堅持關于“轉基因作物”的紅線,拒絕將相關條款納入協議。分析指出,印政府歷史上從未簽署過任何可能影響其國內農業、乳制品行業的協議,本輪讓步可能標志著印政府在相關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這一姿態可能對印在隨后印歐貿易談判中的相關問題造成不利影響。
NEWS
2025年6月13日,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穆罕默德·尤努斯(右)在倫敦與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代理主席塔里克·拉赫曼(Tarique Rahman)握手。圖源:《外交學人》
《外交學人》7月15日報道,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代理主席塔里克·拉赫曼(Tarique Rahman)逐漸成為孟國內政治關鍵人物。近年來,塔里克在孟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顯著提升,特別是在2024年8月人民聯盟政府垮臺后。塔里克是孟前總統齊亞·拉赫曼(Ziaur Rahman)的孫子、前總理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的兒子,自2008年以來一直流亡英國,2018年在卡莉達被捕后擔任BNP代理主席。雖然長期流亡國外,塔里克在孟仍有很高人氣。一方面,塔里克通過現代通訊手段與國內基層保持緊密聯系,包括社交媒體WhatsApp和Zoom等工具等,這使他能夠了解實際情況并根據現實制定戰略。塔里克直接與BNP基層黨工對話極大鼓舞基層活動者,收獲廣泛支持。塔里克也始終堅定支持遭到前人民聯盟(AL)政府打壓的BNP活動者。另一方面,塔里克已被視為能夠在孟重建自由和民主的最大希望。當前,尤努斯(Muhammad Yunus)政府被認為對右翼強硬派伊斯蘭主義分子過于寬容。此外,尤努斯政府曾表示“孟加拉國應在改革后再舉行大選”,該言論被視為尤努斯戀棧。BNP對此堅決反對,并不時發起示威要求孟盡快舉行大選。2024年6月10-13日,尤努斯在倫敦與塔里克舉行會晤,雙方最終同意在2026年2月舉行大選,這被視為避免孟發生政治動蕩的重要妥協。然而,也有聲音認為塔里克及其代表的BNP有著貪腐和濫用暴力的不良記錄。近期,BNP也曾發生激烈內斗以及其黨徒敲詐勒索的事件。
NEWS
2023年5月3日,一輛卡車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地區阿塔卡馬鹽灘的SQM鋰礦裝載濃縮鹽水。圖源:路透社
路透社7月15日報道,印試圖自智利、秘魯獲得關鍵礦產。據印商工部消息人士,印目前正就自由貿易協定與智利、秘魯兩國展開談判,印方希望在協定中加入特定章節保證其獲得兩國的關鍵礦產供應,特別是銅精礦。據報道,目前印90%以上的銅精礦需求依賴進口,預計到2047年這一比例將攀升至97%。為確保關鍵礦產供應穩定,印正積極與貿易伙伴開展合作,力求降低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程度。中國生產全球約90%的稀土磁鐵的。在此情形下,印正積極謀劃布局,著力增強自身關鍵礦產的供應能力。印擁有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五。目前印正在制定一項新計劃以鼓勵本地磁鐵生產。這一戰略調整意在提高印關鍵礦產的自給率,減少外部供應波動帶來的風險,進而推動印制造業及相關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NEWS
俄羅斯局勢致油價下跌。圖源:彭博社
彭博社7月15日報道,美總統特朗普針對俄羅斯的關稅威脅可能會使中美、印美關系惡化。特朗普近日放出重磅言論,稱若俄在未來50天內未能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美將對其征收高達100%的關稅,且將以“二級關稅”的形式實施。美駐北約大使馬特·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對此解釋稱,“二級關稅”實際上制裁的是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如中國和印度。當前,中美、印美正處在貿易談判的關鍵時期。近期,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中美雙方原則上達成框架。與此同時,印美正就所謂美國對印加征“互惠關稅”進行談判,兩國已接近達成一項臨時協議,但美頑固立場也已迫使印逐漸轉向強硬。貿易專家達斯(Abhijit Das)表示,如果美繼續在關稅問題上肆意妄為,印對美的善意將“煙消云散”。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最新關稅威脅或推動金磚國家間合作進一步緊密。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Viktorovich Lavrov)近日訪華,探討深化中俄合作相關議題。與此同時,印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時隔5年訪華,推動兩國進一步修復因2020年邊境沖突而緊張的關系。然而,國際市場普遍對特朗普新關稅威脅持懷疑態度,指出其對全球原油貿易的實質性影響“微乎其微”。專家認為,相關加征關稅提議很難落實,即使落地也難以監管,而且可能對美利益造成反噬。
NEWS
圖源:彭博社
路透社7月15日報道,特斯拉硬抗高額關稅進入印度市場,預計進口關稅、其他稅費等稅率將超過100%。7月15日,特斯拉在孟買開設在印首家展廳,并在媒體活動中展示在兩輛中國制造的Model Y汽車及其增壓器,特斯拉官網也同步開始接收印市場的Model Y訂單,相關訂單預計從三季度開始交付,這標志著特斯拉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特斯拉區域總監在發布會上表示,“(特斯拉)進入印度目的是創建生態系統,投資包括充電基礎設施在內的必要基礎設施”。分析指出,盡管特斯拉進入印市場有助于緩解該公司產能過剩、銷量下滑等問題,但其仍需面臨多重困境:一是關稅問題。由于印美在汽車關稅上未能達成一致,特斯拉進入印市場需面臨高額關稅:Model Y后驅版在印售價高達600萬盧比(6.99萬美元),長續航后驅版售價高達680萬盧比(7.93萬美元)。相較之下,Model Y后驅版在美售價為4.499萬美元,在歐售價為4.597萬歐元(5.37萬美元),在中國售價更是僅有26.35萬元(3.67萬美元)。二是產能問題。目前,特斯拉在美工廠暫時無法生產可供印度市場的右舵汽車,這意味著印度市場的訂單短期內只能交由中國等其他工廠完成。三是配套服務問題。特斯拉在印全自動駕駛功能標價60萬盧比(6990美元),但由于印交規不完善等現實問題,目前相關服務仍“需駕駛員主動監督”,無法做到自動駕駛。同時,特斯拉還需面對充電基礎設施欠缺、道路條件欠妥等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此外,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法德納維斯(Devendra Fadnavis)在出席發布會時表示,“希望(特斯拉)未來在印本土進行研發和制造,相信特斯拉將在適當的時候考慮相關問題”。
NEWS
圖源:網絡。
《印度快報》7月15日報道,分析稱,美國政府批準“穩定幣”為印提供先行模板,印應仿效美相關舉措,適應并引領這一新興全球性趨勢。2025年6月17日,美參議院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其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為GENIUS,因此其又稱《天才法案》),授權包括銀行、亞馬遜、沃爾瑪等機構和公司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數字美元,即“穩定幣”(Stablecoins)。穩定幣是一類與美元或黃金等資產掛鉤、價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由美國國債按1:1比例提供背書的數字貨幣,其發行與使用可增加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進而降低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以此鞏固美國在數字時代的全球金融主導地位。分析指出,美國政府的“成功探索”為印提供可供仿效的先行模板。印政府長期致力于將政府借貸成本從當前的6%左右降至發達經濟體的3%,但由于降息等常規工具存在通脹等負面作用,因而長期以來效果均不甚理想。美政府“穩定幣”則為印政府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即通過市場化手段,如在監管下發行代幣化的政府債券,以此在實現“降低政府借貸成本”目標的同時,更好發揮印度在加密貨幣等新興金融領域的發展潛力,使印度適應乃至引領這一全球性趨勢。
NEWS
印度各州工廠占比。圖源:彭博社
彭博社7月8日發表題為《貿易戰會讓南印度成為下一個制造業中心嗎》的評論文章認為,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南印地區有望憑借區位和戰略優勢成為下一個制造業中心,但在此之前其仍面臨嚴峻的內外挑戰。本文作者丹·斯特魯普夫(Dan Strumpf)和魯奇·巴蒂亞(Ruchi Bhatia)系彭博社記者。
中美貿易博弈促使全球制造業企業制定“中國+1”戰略,這為印制造業崛起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礎。盡管莫迪政府自2014年發起的“印度制造”運動并未達到預期目標,甚至印制造業增加值占比不升反降,但不應讓這種全國性趨勢掩蓋印度南部各邦在制造業領域取得的成就。以泰米爾納德邦為例,該邦以全印6%的人口支撐了15.7%的工廠。截止目前,該邦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已經接近25%,基本達成了莫迪2014年承諾的2025發展目標。
泰邦取得上述成就離不開其良好的區位條件。第一,泰邦有著深厚的制造業發展歷史,該邦西北部的霍蘇爾市早在幾十年前就吸引了多家印老牌制造業企業,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了制造業的迭代升級。第二,泰邦不僅有充足的本地青年勞動力,還能從印各地吸引勞動力到該邦務工,進一步強化了該邦勞動力數量及價格優勢。第三,泰邦政府長期以來持續推動該邦“親制造業”轉型,不僅發布短期激勵政策,還注重教育、基建等“長期投資”。第四,泰邦政府主動出手解決土地、產權等問題,進一步降低制造業企業赴該邦設廠門檻。
然而,泰邦及南印制造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內外問題。國內方面,南印制造業的迅猛發展進一步加劇了印南北的經濟發展差異,且隨著制成品價值鏈的上升,這種不平衡發展局勢將會進一步惡化而非緩解。例如,目前南部各邦已有聲音認為“(南部各邦)對國家稅收貢獻過大”,并對此表示強烈不滿。這種“經濟被剝奪感”將逐漸“政治化”,成為南部各邦對抗莫迪政府印度教民族主義浪潮、要求強化各邦語言文化認同的政治動力,加劇本就嚴峻的央地矛盾與分離主義力量。
國際方面,南印制造業發展仍需面臨“中國挑戰”。一方面,南印的制造業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賴自華進口的材料和零部件,這導致赴印企業無法實質性執行其旨在規避貿易戰的“中國+1”戰略。另一方面,盡管印勞動力成本遠低于中國,但其在綜合成本、最終售價上仍無法與歷經數十年磨煉的中國企業相抗衡,導致印企在國際市場上當地制造的產品并不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目前來看,南印各邦短期難以完全解決上述問題。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朱依林
本期審核:江怡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軍報·14期 |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