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的耳環的文章沒了,大家心里明白就好。
今天聊點其他的。
今天看到兩則新聞,表面上看風馬牛不相及,但內核其實都是一樣的,值得放在一起說。
第一是張核子的前員工爆料,指控張核子,借著核酸業務瘋狂斂財后還要卸磨殺驢,大規模裁員,拖欠工資,拒付賠償金。
更離譜的是,很多時候直接丟棄樣本,直接上傳陰性結果。
這些員工也不太值得同情,這個時候被卸磨殺驢了知道曝光了,之前當一頭蠢驢助紂為虐的時候怎么不知道曝光?
這些操作直接讓疫情又反復了很久,而他卻能大發疫情財。
我們記住一個細節,丟棄樣本,直接填陰性。這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公共衛生問題。
第二個新聞是有關愛康國賓的,愛康國賓是國內體檢行業的龍頭企業。
近日,北京一個律師稱在愛康國賓體檢連續十年,未發現癌癥,在2024年被發現癌癥時已經是晚期了。她懷疑愛康國賓誤檢漏檢。
而愛康國賓的CEO曾經爆料很多假體檢,抽血不做檢查,把血倒掉,用護士假冒醫生檢查。
之所以敢這么做是因為檢查出癌癥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為了這點概率去挨個都做檢查,太費人力物力了。
愛康國賓CEO的爆料,似乎像一個回旋鏢,現在有律師在它們這里檢查十年都沒有查到,結果直接就癌癥晚期,要是能提前發現問題,生存的概率會高很多。
這兩個案例都說明有的醫療機構在做一些檢測時可能會故意作假。因為檢測的樣本很大,費時又費力還費錢,而檢測的結果是小概率事件。
疫情初期,陽性很少,全民檢查如大海撈針,而體檢也是一樣,大多數都是正常人,要從千分之三的概率中去發現癌細胞,費時費力費錢。
如果被發現了作假又不會有什么損失,而從利益最大化去考慮,他們做的最優解就是作假,什么檢測都不用做,不用費時費力費錢了,節省的成本都是真金白銀。
讓他們去大海撈針,他們直接說這片海已經撈了,沒有針。
如果被發現了怎么辦?就像張核子作假被發現,好像也只罰了很少的錢吧。那些體檢機構作假,就更沒法追究責任了。
我想起一個段子,說有臍帶血保存的公司在向孕媽宣傳臍帶血,保存臍帶血以后可以給孩子治療白血病,費用一萬元,以后要用如果拿不出臍帶血,就賠10萬。
看著好像挺劃算,還能買個安心。可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很低,大約十萬分之三的樣子。
那么有了這個概率數值,這些公司最好的辦法就是全倒掉,如果有人得病就賠十萬就可以了。 畢竟按照這個患病概率,收10億的錢,才只需要賠償30萬,簡直暴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特別是這種小概率的醫學檢查,作假的收益比求真的收益高太多。而作假的代價又不是很高。
于是就會出現很多這種情況。
核酸全陰性,因為樣本沒檢測。
體檢沒查出病,因為壓根沒做。
令人心寒的是,這種假象有時還能換來效率,成本控制,商業成功的稱贊。
但我們應該知道,這都是在和生命玩概率,做交易。
最后想問,檢測是目的還是手段,檢測是我們的目的,卻是他們賺錢的手段。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