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津、杭州等地的高星級酒店開始外擺“出攤”,賣起了鹵鴨、紅燒肉等家常菜,價格親民。而在上海,錦江國際集團旗下錦江御味研發出的一款售價19.9元的蝦肉小餛飩,一個月能賣出近萬份,同樣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款蝦肉小餛飩,為何能成為外賣“王牌單品”?在位于延安路東方海外大廈的工匠創新工作室,我們試圖探尋其中奧秘。
“王牌單品”為何受歡迎
半透明面皮透出粉色的蝦餡,搭配熬制的雞湯料包,綠油油的蔥花點綴其上。在工作室廚房,經過兩分鐘的沸水熬煮,中途再點兩次冷水,一碗皮薄餡大的小餛飩就已上桌。嘗一口,面皮爽滑、蝦肉Q彈鮮香,鮮有冷凍菜的“寡淡”感。
錦江御味副總經理、“上海工匠”嚴鋒特別補充:“這種小餛飩的餡比較大,湯料用雞湯熬制,絕不用香膏勾兌。雖然是冷凍食品,我們力爭煮出來的小餛飩和店里堂吃現煮的感覺相近。”
正是這款定價19.9元、每份12個的蝦肉小餛飩,無論在錦江薈小程序還是其他直播帶貨渠道上都頗受歡迎,月售近萬份。因為蝦肉新鮮、口感較好,很多人買回去給家里老人、孩子當早餐吃。對于成立僅三年半的錦江御味而言,這款平價預制菜單品成為其打開C端市場的“利器”。錦江御味線上營銷副總監張祺蕓告訴記者,通過達人直播,蝦肉小餛飩單場銷量可達數百份,有些人一買就是5份或10份。
蝦肉小餛飩走紅,正是企業產品供給端精準捕捉現代人需求的例證。“很多單品只需花三五分鐘搞定,簡單烹制完成后裝盤擺上餐桌,也不失儀式感。”嚴鋒說,團隊研發的80多種菜品中,與蝦肉小餛飩相似的單品不少,在力求健康安全的同時主打方便快捷。
以一款八寶辣醬為例,產品設計團隊將復雜工序留在工廠端,消費端只需打開三個小包裝,分別是八寶辣醬原料、蝦仁青豆和醬汁,將原料包和醬汁一起熬制兩分鐘,蝦仁青豆炒熟后“蓋”上去就完成了。如此處理,可以盡量保持食材的口感和品相,避免前端混煮后食材變色。還有一款售價15.9元的獅子頭用PP材質的杯子包裝,用微波爐加熱后即可還原“清燉本味”,也已售出數千份。
八寶辣醬烹制完成后,青豆仍保持原色。
客單價降了,產品跟著變
隨著消費環境變化,企業的產品策略也在調整。嚴鋒坦言,錦江御味成立之初曾主打B端市場,以企事業單位等大客戶為主,一份公益性質的過年慰問禮包一度訂出2.5萬份。近兩年,錦江御味以“錦大師”品牌著力開拓C端客戶及社會餐廳,如今已經實現三類客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態勢,其中C端市場整體份額明顯增長。
經過對線上客戶消費習慣的分析,張祺蕓也發現了其中的變化。2024年,錦江御味旗下餐飲產品線上人均客單價約228元,今年上半年人均客單價為128元,購買頻率較高的核心單品價格錨定在40元以內。針對消費者更加注重性價比、不愿承擔太高“試錯”成本的趨勢,公司也將之前全國范圍內購物滿299元包郵的規定,經過資源整合后調整為購物滿99元包郵。同時,推出更多價格親民的菜品及點心,如蔥油拌面、生煎、燒賣等,不少單品價格在20元以內。
還有年輕客群在線上提出,冰箱空間有限,沒法一次性放入太多冷凍食材。這些來自用戶的變化和反饋意見,公司都在生產設計環節加以改進。
“之前我們還有些禮盒過度包裝,現在改用袋裝或小包裝,既環保也減少占用冰箱空間。”嚴鋒坦言,消費降級倒逼企業做“減法”,但品質底線不能破。如小龍蝦品類上,團隊只做清水和花雕兩種口味,放棄了市面上流行的麻辣和十三香口味,希望讓消費者更多地感受到食材的新鮮;小龍蝦規格限定在8-10錢的大個頭,蟹鉗里都長滿厚實的蟹肉。
花雕口味小龍蝦。
這種堅持也體現在供應鏈管理上。錦江御味的合作工廠需通過第三方“飛行檢查”,從蟲害消殺到臺賬記錄均有嚴格標準。“最近就有兩家工廠因整改不合格被淘汰,哪怕產品賣到脫銷,我們還是堅持自己的標準。”嚴鋒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一份列舉了19條問題的整改意見文檔,涵蓋生產流程、人員操作等細節。
盡管上海的酒店直接外擺“出攤”的情況較少,消費者已可在線上買到高星級酒店的特色餐飲產品。據透露,錦江御味已與國際飯店、錦江飯店等合作開發多款家宴菜品,將國際飯店的京魯特色菜加入產品體系,與錦江飯店合作推出1288元18道菜的禮盒等。去年,創立三年多的錦江御味年營收已達上億元,實現了盈利。
原標題:《每月售出近萬份,19.9元的蝦肉小餛飩為何成“王牌單品”?》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