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位于福建東南沿海,擁有眾多風光旖旎的島嶼,較知名的有東山島、林進嶼、南碇島、菜嶼列島和浯嶼等。東山島是漳州最大島嶼,以風動奇石和漁港風情聞名;林進嶼與南碇島因火山地質景觀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菜嶼列島由23個小島組成,宛如海上盆景;浯嶼則是閩南傳統漁村文化的活化石。這些島嶼各具特色,串聯起漳州獨特的海洋文化脈絡。
東山島的漁港在晨霧中蘇醒,漁船的馬達聲驚飛一群白鷺。這里的漁民至今保留著“討海”的古早習俗,每逢開漁節,碼頭便擺滿漆成靛藍色的木質漁船,船頭貼著紅紙寫的“一帆風順”。島上人家擅用海鮮制作魚丸、蝦餃,一口咬下去能嘗到海浪的鮮甜。風動石景區那塊懸于崖邊的巨石,傳說被海風吹拂千年不倒,成了漁民心中的守護神。
林進嶼的黑色玄武巖柱狀節理,像被天神劈開的琴鍵,潮水退去時露出蜿蜒的火山熔巖痕跡。當地老人說,月圓之夜能聽見巖石縫隙里傳來龍吟。島上野生的海芙蓉開著紫紅色小花,采藥人踩著露水采摘,曬干后成為治療風濕的秘方。南碇島140萬根六邊形石柱組成的懸崖,在夕陽下泛著青銅光澤,宛如一冊翻開的遠古天書。
菜嶼列島中的紅嶼最是奇特,整座島覆蓋著赭紅色火山巖,退潮時與碧海形成強烈撞色。礁石間藏著拇指大的小螃蟹,島民采摘礁石上的紫菜,晾曬成薄如蟬翼的“翡翠片”。每逢農歷六月十五,各島漁民會聚集到主島祭祀“海龍王”,貢品里必有一盤用23種海魚拼成的“全海宴”,暗合島嶼數量。
浯嶼島的石厝群落沿著山勢層疊,斑駁的墻面上還留著上世紀的海防標語。老榕樹下,婦人用木梭修補漁網的手法與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的別無二致。這里盛產的金線魚干,要用海鹽揉搓七遍再暴曬,成品彎曲如月牙。夜幕降臨時,琵琶聲從百年古廟飄出,唱的正是鄭成功水師在此操練的往事。
漳州島嶼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清新空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放松身心的好去處。在這里,您可以盡情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陽光和海風的洗禮,讓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同時,海島上的戶外活動如游泳、徒步等,也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健康。讓我們在漳州島嶼的懷抱中,找到健康與和諧的生活方式。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