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雪梅
副主任營養師,畢業于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醫學營養專業。
擅長:兒童及成人體重管理,各類腫瘤患者的營養管理;各類慢性疾病營養管理。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委員,四川省營養師協會理事,四川省醫師協會臨床營養醫師分會青年委員等。參與進修生、規培生實習帶教任務。擔任全國首本規培教材《臨床營養師實踐技能》編寫秘書。組織省級和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執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托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在B級SCI期刊及核心期刊發表10余篇論文,《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審稿人。同時以第一執筆人完成了兩部行業專家共識,指導多位同事撰寫多篇SCI論文并被成功錄用。
文章來源:天府臨床營養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相信大多數在減肥瘦身戰場上奮斗過的朋友都深有共鳴:抽屜里落灰的代餐奶昔、手機里半途而廢的健身打卡群、深夜忍不住點開的炸雞外賣....但最終能堅持下來并成功減肥的卻寥寥無幾。
在上一集中:
我們已經澄清了一些減肥誤區,今天我們來探討如何讓大多數人都能持之以恒的減肥方法。
一、聰明選擇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正確打開方式
01. 減肥=不吃主食?錯錯錯!
很多人減肥時第一個放棄的就是主食,認為"碳水化合物是發胖的元兇"。這存在著
兩個誤區:①不吃主食瘦得快:戒掉主食短期內體重下降明顯,但流失的多是水分和肌肉,易反彈,而且容易口臭和脫發;②所有碳水都一樣:但精制碳水和高纖維碳水對代謝的影響差異巨大。所以,減肥不必戒主食,關鍵在于選對種類、控制分量、合理搭配。
02. 主食也分好壞
那減肥期間應如何選擇主食呢?優先選擇低GI(升糖指數)、高纖維的優質碳水:
※ 全谷物:糙米、燕麥、全麥面包、玉米、藜麥(富含膳食纖維,飽腹感強,血糖波動小);
※ 雜豆類:紅豆、綠豆、鷹嘴豆(高蛋白、高纖維,延緩消化);
※ 根莖類:紅薯、紫薯、山藥、芋頭(富含抗性淀粉,消化慢)。
※ 控制精制碳水攝入:白米飯、白面包、糕點等精加工主食升糖快,易餓且易囤積脂肪,可少量搭配,但不宜作為主要來源。
03 質量數量兩手抓
光知道吃哪些主食還不夠,還得知道吃多少合適。我們建議:
※ 每餐:約 1 拳頭大小(生重約 50~80克);
※ 每日總量:約 200~250克(生重),占每日總能量的 40%~50%;
※ 分配建議:早餐、午餐可稍多,晚餐適量減少,避免睡前過量攝入。
相較于單一的主食攝入,混合飲食大大地延長了胃排空的時間,降低了血糖飆升的速度。我們推薦以低GI碳水+優質蛋白、復合碳水+膳食纖維、適量健康脂肪的搭配原則,這樣的搭配方式有助于平穩血糖、延長飽腹,實現營養均衡。
二、優質蛋白質挑選指南:吃對才能不反彈
蛋白質是減肥期間的關鍵營養素,它不僅能增強飽腹感、減少肌肉流失,還能提高代謝率。但不同蛋白質來源的能量、脂肪含量和吸收率差異很大,如何選擇才能讓減肥更高效?
01. 吃“四條腿”
相較于紅肉(牛、羊、豬肉)而言,白肉的優點是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吸收率高,能量相對較低,我們推薦每天100~150克(約1掌心大小)的白肉,優先選擇蒸、煮、烤、無油煎(避免油炸)的烹飪方式處理食材。
02. 蛋奶不可少
牛奶和雞蛋是減肥期的黃金蛋白質,對于牛奶我們推薦選擇低脂/脫脂牛奶或者無糖希臘酸奶,后者相較普通酸奶而言不僅蛋白質含量更豐富(大約是普通酸奶的2倍),而且還富含益生菌,可以幫助調節腸道健康。雞蛋蛋白是生物價最高(100)的蛋白質,減肥期間雞蛋宜選擇水煮、蒸或少油煎的方式進行處理。
03. 植物蛋白來幫忙
對于素食人群,豆類和豆制品是良好的植物蛋白來源,而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點也非常適合減肥人群用于補充蛋白質,相較于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強飽腹感,減少便秘,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盡管植物蛋白好處多多,但必須提出的是,豆制品蛋白質吸收率略低于動物蛋白,建議搭配谷物(如豆腐+糙米)提高利用率;減肥期間避免食用油炸豆制品(如油豆腐、素雞),否則能量翻倍。
三、 蔬菜挑選智慧:這些吃法讓你越吃越瘦
01. 吃不對,吃菜也會變胖
這跟你所吃的蔬菜種類以及食用的方式有很大關系。一些高碳水蔬菜辨別技巧:
※ 莖類蔬菜(例如芋頭、土豆、蓮藕等)碳水含量一般較高;吃起來發面發甜的蔬菜碳水含量一般較高;
※ 雜豆類 如豌豆、蠶豆、毛豆等,碳水含一般也比較高,建議每當吃50克雜豆就少吃50克米飯。
02. 蔬菜具體怎么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薦每人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1/2。建議多吃葉菜類蔬菜,能量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烹飪方法建議先洗后切、急火快炒,這個過程會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色澤和營養價值。
小提示: A.綠葉菜千萬不要涮紅鍋,會瘋狂吸油); B.根莖類蔬菜建議當主食吃; C.無論選擇哪類蔬菜,都建議烹飪選擇用蒸、煮、橄欖油炒的方式(全天用油量25~30克即可)。
四、社交就餐攻略:飯局也能吃得健康
對于減肥人士來說,外出就餐無疑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面對美食的誘惑,很容易打破減肥計劃。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減肥成果。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來保持營養均衡和控制能量攝入。
01. 做餐桌上的搭配高手
※ 主食
點餐時要注意食物多樣,葷素搭配。下館子的時候很多人不吃米飯,其實可以點一個雜糧一籮筐,讓主食的選擇變得更豐富,或者選擇蕎麥面代替精制面條作為主食,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利于延緩餐后血糖上升。
※ 葷菜
通過點半葷半素的俏葷菜來增加蔬菜的比例,降低肉類的比例,比如肉末豌豆等。硬菜可以多選擇魚、蝦、雞、兔等白肉,降低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比例,可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 控糖鹽油
盡量選擇用蒸、燉、煮等方法烹調的菜肴,少吃煎炸,糖醋類菜肴,甚至可以提前要求餐廳少放鹽。
※ 飲料
盡量喝茶水或者選擇低糖酸奶或鮮榨花生核桃汁,有痛風的人不可以喝果汁哦。
02. 用餐順序要記牢
①先喝湯:湯能增加飽腹感,減少后續進食的量。
②再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能延緩胃排空速度,提供持久的飽腹感,同時熱量較低。
③接著吃蛋白質類食物:蛋白質能穩定血糖,減少胰島素波動,同時提供更長時間的飽腹感。
④最后吃主食:主食(如米飯、面條)通常熱量較高,放在最后吃可以減少攝入量, 同時避免血糖快速 上升。
五、 奶茶飲用指南:快樂喝不胖的秘訣
在減重過程中,飲食控制是關鍵,而奶茶作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快樂源泉”,往往成為能量攝入的隱藏陷阱。如何在享受奶茶的同時,兼顧減重目標?科學選擇至關重要。
01. 甜度選擇
奶茶小料的本身就添加了許多糖提味,另外加糖也會使奶茶變得更為甜膩。熱飲的奶茶也可以比冷飲的奶茶選低一個甜度,因為舌尖在溫度低時靈敏度會下降。還可以用赤蘚糖醇等天然代糖替代。
02. 替換基底
用燕麥奶或杏仁奶替代全脂牛奶,減少飽和脂肪。
03. 加料技巧
添加奇亞籽或魔芋凍增加飽腹感,避免奶蓋、芋泥、珍珠等高能量配料。
04. 控制頻率
奶茶可以喝,但不能天天喝。建議每周不超過2次。另外,睡眠不好的朋友在下午3點以后就不要再喝奶茶了哦。
六、最后的王炸:5+2輕松瘦
“5+2輕斷食”簡單的說就是讓你輕微的斷下食,選擇一周中不連續兩天攝入能量為正常需求的1/4-1/3,而另外五天正常飲食。
這種飲食控制減肥法優點在于可以靈活選擇禁食時間,對日常工作、生活影響較小,是目前受國際認可的一種靠譜的減肥法,我國最新的權威減重指南《中國肥胖預防和控制藍皮書》也推薦用這種方法,書中指出:“5+2輕斷食”可以改善體重和代謝,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食譜舉例:
注:①以上所有食材計量均為生重,烹飪用油需計入全天熱量(建議使用噴霧油瓶控制);
②食譜中同類食物間可互換:每1個交換份90千卡,主食類25克,蔬菜500克,水果200克,大豆類25克,奶類160ml,肉蛋類50克,油脂類10克,堅果類15克可互換。
如果你還想要更詳細的飲食方案,可以來華西醫院營養咨詢與體重管理門診獲取個體化的飲食指導。
掛號攻略 天府臨床營養,公眾號:天府臨床營養
參考文獻:
[1] 王義國;白延波.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及生長要求[J].中國果菜,2019,39(07):73-76.
[2] 李英麗;宋朝輝;王立婭;方正.不同類型蔬菜營養成分的比較[J].北方園藝,2008,(10):64-65.
[3] 黃連珍.話說瓜菜的營養與功能[J].中國果菜,2015,34(07):72-73.
[4] 鄭海陽;苑婷婷;謝艷姣;儲成群.16種食用菌類及藻類食品的營養分析[J].中國食用菌,2016,35(06):69-72.
[5] 王寵;蔡健靈;焦玲;盧彥云;呂朝輝.豆類食品的合理食用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04):127-129.
[6]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
[7] QB/T 4791-2015《植脂末》
[8] 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9] 孫桂麗,鄧志杰,黃麗嬋,趙冉冉,盧連,黃曉鈴.間歇性斷食的重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9,59(34):106-109.
[10] 封鏵,王璇,李德文,邱斌,黃鳳洪,徐同成.輕斷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進展[J/OL].食品工業科技:1-18[2020-08-27]
[11] Varady KA, Cienfuegos S, Ezpeleta M, Gabel K.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for weight loss: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Nat Rev Endocrinol. 2022;18(5):309-321. doi:10.1038/s41574-022-00638-x.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18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400691 名。 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