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估計有的網友會笑,日本不是發達國家嗎?怎么會有窮人?
那你聽說過日本的網吧賓館、膠囊旅館吧,說好聽點,這叫特色,說白了就是部分人為了省錢,不得已而為之。除了這些,其實還有更貧窮的地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貧民窟,規模大點的大約有三個,他們就隱藏在繁華的的東京、大阪和橫濱,這些地方普通游客是不知道的,即便是在日本住了好多年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前幾年因公司業務發展,老板把我派到日本分公司上班,前前后后大約在日本大阪待了三年。
沒來之前,總認為日本經濟發達,居民生活富裕,有些地方再怎么差,也不至于有貧民窟吧!
我在日本期間,認識了一位女朋友,談的比較來,當我第一次去她家的時候,我徹底改變了對日本這個國家的看法。
日本確實是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了40193.3 美元,但別忘了日本人口有1.25億,這么多人口擠在378000平方公里的幾個島嶼上,怎么可能個個都是富豪呢?據日本媒體報道,每6個日本人中,就有個是貧困人口。
我所在的地方是日本大阪,大阪的經濟雖然趕不上東京,但在江戶時代,大阪和江戶(東京)、京都并列為“三都”,很有歷史底蘊,如今大阪所在的京阪神大都市圈,僅次于東京都市圈,經濟、人口位列全日本第二。
我所在的分公司在大阪市中心,來過日本的朋友,可能知道大阪有很多區,都島區、福島區、此花區等24個區,城區面積223平方公里。這其中有個西城區,西城區有個叫愛鄰的地方,來到這里,你根本不相信這是在日本,用板房搭建的小木房子一排排的,幾平米的房間內擠滿了人,下水道里的金魚在這里是看不到的,夏天能看到黃豆大的蒼蠅,在臭烘烘的水面上來回打轉。
這個地方,我原本也不知道,我公司的業務范圍不涵蓋這邊,雖然我下班后喜歡閑逛,但都是去的熱鬧繁華的地方,西城區這邊沒聽說有什么吸引力,公司同事也很少談起。
大約來日本半年后,我認識了我的女朋友,一個公司的,和她交往三個月后,我提出了,去她家看看,剛開始她很不情愿,總是推三阻四,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最終她還是答應了。
那天我開車,她帶路,車越走越偏僻,我就問她,你家在那啊?她說在西城區,我說,我來日本半年了,西城區還真沒去過,哪里好玩嗎?她不好意思地說,到了你就知道了。
等著真到的時,我的天那,怎么這樣?有點像印度孟買的貧民窟,我問她,你家就住這里?她說是的,怕我笑話,所以不愿讓我來。
我問她,這里都住的什么人,她說,都是一些低收入者,還有一些單親家庭。
我女朋友只有媽媽,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另外在日本年收入少于70萬日元,就屬于貧困者。
聽我女朋友說,這個愛鄰地區大約形成于20世紀初,剛開始是個零工市場,后來慢慢發展成一個特殊的居民區,如今這里住了12萬人左右,大多數為體力勞動者,也有一部分像我女朋友樣,為了省房租和生活費,而選擇到這里租房的,在這里租個40平米的房子,大約需要1000元人民幣,但到大阪其他地方租,最少2000以上。
日本的物價消費高是出名的,一個西瓜100多,一斤牛肉150元以上,但在愛鄰地區買不到這些,只能買到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像大米、魚、壽司之類的,店鋪租金便宜,賣的貨物也不貴,住在這里每月衣食住行可以剩下很多錢。
愛鄰社區內有一個勞務市場,每天都有來招零工的,基本干一天一發工資,晚上這邊很熱鬧,街道上有賣大鍋菜的,10元人民幣一份,每個店鋪都爆滿,干了一天活的工友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談天說地。
愛鄰社區的環境相當糟糕,除了前面咱們說到的板房外,在大街上也可以看到搭帳篷的人,他們的經濟狀況比住板房的人更差,但令人奇怪的是,愛鄰的治安非常好,幾乎沒有偷東西、打架的,更沒有乞討的,他們認為,寧愿餓死,也不會去要飯,這一點很令人敬佩。
經過去了一趟愛鄰社區后,讓我重新認識了日本,也開始關注這方面的事情,據我了解,除了大阪外,在東京和橫濱也存在這樣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