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近日刊發題為“普京平衡政策的極限”的評論文章,引發廣泛關注。該文章認為: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25年來,盡管非常努力,也無法避免俄羅斯即將迎來的大變局。
2000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宮后,迅速以鐵腕手段進行改革,將桀驁不馴的寡頭或投入監獄或收歸麾下,終結葉利欽時代的混亂無序。同時通過油價紅利改善民生、培育中產階層,使俄羅斯社會重獲久違的秩序感。
更為關鍵的是,普京成功將俄羅斯塑造成一個飽受擠壓卻堅韌不屈的偉大文明。用歷史榮光與民族認同,既激發民眾自豪感,又避免社會撕裂,俄羅斯人民對普京支持率也迅速增長。
普京一直以來是“穩定至上”的理念,在國際上展現強勢姿態,卻竭力避免國內社會承受直接沖擊。2008年俄格戰爭速戰速決,2014年克里米亞“回歸”兵不血刃,都是很好的證明。2022年啟動“特別軍事行動”時,普京同樣懷揣速勝夢想——通過一場輝煌勝利鞏固個人歷史地位、強化民族認同,最終實現權力平穩交接。
然而,在俄烏沖突后,預期中的閃電戰淪為消耗戰。這場沖突將打滿整整四年,與蘇聯衛國戰爭等長。諷刺的是,衛國戰爭將蘇聯推上超級大國寶座,而烏克蘭戰場卻使俄羅斯影響力斷崖式下跌。亞美尼亞被迫向阿塞拜疆割讓納卡,俄羅斯無力阻止;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風雨飄搖;面對伊朗遭美以打擊,莫斯科只能作壁上觀。
同時,俄羅斯經濟西方制裁重錘、歐洲能源市場永久性流失、全球能源價格波動、戰爭巨大消耗形成“四重絞索”。2023年通脹率突破7.4%,2024年上半年飆升至9%以上,而一季度GDP增速僅1.4%。經濟發展部長西盧安諾夫在圣彼得堡論壇上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俄羅斯經濟正處于衰退邊緣”。
外面環境也不容樂觀,特朗普雖確承諾升級對烏軍援并威脅加碼制裁;歐洲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重整軍備,持續輸血基輔政權。普京精心維持的地緣平衡,正被西方合力打破。
《外交政策》文章敏銳指出:俄羅斯人不反對普京,卻可能反對戰爭。2023年6月瓦格納兵變雖被迅速平息,當職業軍人集團因戰場挫敗而嘩變,盡管尚無公開反叛,但部分權貴已開始謹慎表達對戰爭的疑慮。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普京面臨內外的壓力。
近期多方情報顯示,俄羅斯正計劃在冬季前全力奪取頓涅茨克等烏東四州全境,以戰迫使盡快達成和談。
有分析認為,普京為了穩定局勢,早已將反對力量清楚。如納瓦利尼獄中離奇死亡、普里戈任空難。多次“獨立”民調數據顯示,普京支持率仍長期穩居70%以上。
但普京真正的困境在于,戰爭對俄羅斯社會已到了邊緣。民眾或許仍信任“普京”符號,但當兒子陣亡通知書持續送達、積蓄因通脹化為烏有、未來被制裁徹底鎖死時,這種信任還能否支撐“穩定”幻象?
普京的平衡術曾讓俄羅斯重獲大國尊嚴,如今卻在消耗戰中淪為束縛自身的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