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馬國吉隆坡舉行。會上,有東盟代表提出帶有一定分量的提議:“希望各國支持東南亞構建無核武器區。”
沉默沒幾秒,中國代表當場表態——簽。這可不是打馬虎眼,更不只是口頭宣言,而是實實在在的落筆為子。
有意思的是,我國在《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上落下的這一筆,直接讓美國在東南亞的核威懾劇本卡了殼,這下輪到美國急眼了。
作為核大國,中國主動放棄在東南亞用核、部署核甚至威 脅用核的權利。這步棋,正好踩在美國的 “痛處” 上。這些年美國在東南亞沒少忙活,四方安全對話的艦機在南海高調巡航,核潛艇也時不時冒個泡,就為了給東盟國家灌個想法:“中國要把核彈架到你們家門口。” 可中國這一簽,所有 “威 脅論” 都成了自說自話。
美國急,是因為這套威懾套路玩不轉了。中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從來不是臨時起意。
1964 年第一次核試驗后,就一直抱著 “夠用就好” 的想法,不跟人比著造核彈。東風 - 41、巨浪 - 2 再加上空基平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夠反擊、夠嚇退敢動手的,卻絕不先動手。“無條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更不是口號,早寫進了國防白皮書,這次簽約,更是把承諾釘進了國際法律框架里。
東盟愿意接下這份承諾,是因為核陰影從來沒真正散去。越戰時期美國航母在這片海域部署核彈的記憶,讓南海、馬六甲的每片浪花都帶著不安。
中國簽字不是單方面送善意,是給區域安全焦慮精準止痛。背后更有硬底氣:每年 6.52 萬億元的貿易額,14 年了,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越南的芯片線用著中國晶圓,泰國的汽車廠裝著長三角的電機,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通車后,東盟的經濟脈搏早就跟著中國在跳。
美國搞 “印太經濟框架” 只喊口號,中國實實在在鋪好了 RCEP 的 22 億人市場;美國靠核潛艇刷存在感,中國靠高鐵和人民幣打通了東盟的動脈。泰國央行囤著人民幣,新加坡的人民幣清算量全球領先,馬來西亞都在談去美元結算。
經濟上的深度綁定,讓美國的軍事威懾越來越像獨角戲。這大概就是美國最急的地方 —— 它那套老辦法,在東南亞越來越行不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