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登山,山東省博興縣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因表現突出被選送至清河軍區爆破訓練隊學習。在培訓期間,他刻苦鉆研爆破技術,成績優異,結業后被任命為清河軍區直屬團爆破隊隊長。
三里莊地處山東省墾利、廣饒、博興、蒲臺四縣交界處,是進出墾區根據地的咽喉要地,也是靠近根據地最近、威脅最大的敵人據點。當地土頑司令成建基暗中勾結日軍,強行驅離三里莊村民后,在此修筑了嚴密的防御工事。在三里莊周圍,成建基部圍繞村莊挖掘了兩道深5米、寬3米的壕溝,架設雙層鐵絲網,并建造了高6米、厚3米的雙層圍墻。圍墻上設有走廊式雙層夾道,四角各建炮樓一座,形成交叉火力網。成建基曾狂妄宣稱:“三里莊是銅墻鐵壁,固若金湯。”
日偽軍占領三里莊后,依托據點防御工事,頻繁從圍墻上向八路軍陣地開槍射擊,殺害抗日軍民。敵軍企圖將三里莊作為基地,逐步向清河抗日根據地腹地實施“蠶食”戰術,擴大其控制范圍。
1943年5月,清河軍區司令部抓住日偽軍大舉南下、兵力暫時空虛的戰略機遇,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拔除三里莊敵偽據點。5月28日黃昏,參戰部隊按照作戰指揮部的命令,從不同地點向三里莊集結。戰斗發起后,三里莊槍炮轟鳴,火光沖天。
老奸巨猾的成建基一時難以判斷我軍主攻方向,遂下令點燃預先布置在四面圍墻鐵絲網上蘸有煤油的棉絮,同時組織火力進行頑強抵抗。八路軍突擊連在密集火力壓制下,成功突破敵軍兩道外圍防御工事,先后摧毀鐵絲網障礙。然而當爆破組向核心圍墻推進時,敵軍察覺我軍主攻方向并立即增強火力封鎖,導致爆破隊員在接近圍墻過程中相繼犧牲。
開國中將、原清河軍區司令員楊國夫在其遺著《戰斗在清河平原上》中記載:“這時候已是二十九日凌晨三點鐘……我和劉其人副政委決定,如天亮前攻不開三里莊,必須暫時撤出戰斗。”
通信員向參戰部隊傳達了楊國夫的作戰指示,此時距離天亮不到1個小時了,指戰員們心急如焚。爆破手侯登山深知炸藥能否發揮威力關系重大,他堅定地表示:“這次爆破,由我去完成!”
《戰斗在清河平原上》記載:“這時,主攻連僅有兩包炸藥了……在這關鍵時刻,爆破隊長侯登山同志抱起炸藥,勇敢地沖上去了。”
侯登山夾著兩包炸藥,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他成功突進至敵軍圍墻下方,一躍沖到敵人的射擊死角。他敏捷地拔出刀子,在墻壁上鑿挖攀登支點。借助這些臨時挖鑿的腳窩,侯登山夾著炸藥包,身體緊貼墻面,艱難向上攀爬。隨著高度上升,圍墻坡度愈發陡峭,加之炸藥包的重量,使其隨時面臨墜落危險,更因圍墻夯土土質堅硬,經過多番嘗試,仍未能成功安置炸藥包。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侯登山深知,每耽誤一分鐘都會增加部隊進攻的風險。為在天亮前打開三里莊據點,他果斷將炸藥包放到胸前,緊緊抵在圍墻上,一手牢牢摳住鑿挖出的壁洞,另一手毅然拉動導火索。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敵軍圍墻被炸開一個寬達3米多的大豁口。成建基部曾大肆吹噓的“銅墻鐵壁”,終于被攻破。廣大指戰員們沿著侯登山烈士用生命開辟的進攻通道,奮勇沖進了敵據點,最終成功解放了三里莊地區。
這位沒有留下照片的爆破英雄,在兇殘的敵人面前,做到了鐵骨錚錚、視死如歸。楊國夫在其遺著《戰斗在清河平原上》中寫道:“侯登山同志用自己的身軀炸開的突破口是不能被封死的,五、六連指戰員用鮮血鋪平的道路是不能被切斷的……”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這位舍身炸敵堡的英雄戰士的熱情贊揚。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任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