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魯總統戴維·阿迪昂回到江門尋根謁祖
“我對這里抱有特殊的感情,這次能夠和親人一同回到家鄉,對我而言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也是一個非常動情的時刻。”7月7日至8日,瑙魯總統戴維·阿迪昂率全體家族成員及其政府工作人員27人回到外曾祖父家鄉江門開平尋根謁祖,在江門市委書記陳岸明的陪同下,開展素庵居廬祭祖、忠心里認親、司徒氏圖書館查看族譜、共植紀念榕樹、贈送家鄉泥土、游覽赤坎華僑古鎮、參觀華僑華人博物館、看望太平洋島國留學生等系列活動。阿迪昂總統對江門深入細致的工作十分感激,數度熱淚盈眶多次表示,感謝廣東省和江門市為尋根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對瑙魯發展的慷慨支持,現在就是一家人了,今后將帶家人?;丶亦l與大家團聚,共謀合作發展。
中國政府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錢波,中國駐瑙魯大使呂進,國務院僑辦綜合局副局長張建民,廣東省僑辦主任龐國梅,廣東省外辦副主任倉峰;瑙魯駐華大使齊特拉·杰里邁亞全程陪同。
瑙魯總統戴維·阿迪昂回到江門尋根謁祖。周華東攝
8日上午,在鑼鼓喧天、醒獅歡騰起舞的熱鬧氣氛中,阿迪昂總統與家人走進祖祠——開平赤坎鎮素庵居廬拜謁先祖,在祖祠門外潭江邊與家人共同種下一棵細葉榕。陳岸明介紹,榕樹是南方著名的鄉土樹種。榕樹具有頑強生命力,象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榕樹枝繁葉茂,蔭澤后人、造福一方。隨后,陳岸明代表僑鄉人民向阿迪昂總統贈送祖祠前的一抔家鄉泥土。他說,這把家鄉泥土祖先耕過、我們共同走過,它代表著家鄉人民的叮嚀和祝福,祝福中瑙人民世代友好、越來越好。阿迪昂總統接過這份特殊的禮物,珍而重之。
1925年落成的司徒氏圖書館正值建館100周年??偨y和家人細細打量墻上的司徒氏(廣東)始祖遷徙世系圖,了解家族的起源、發展和變遷,獲贈司徒氏家族族譜。
當天下午,阿迪昂總統與家人坐上赤坎華僑古鎮的特色鐺鐺車,順著鐵軌行駛在古鎮中,向游客揮手問好,近距離感受古鎮中西交融的獨特風韻,為百年前華僑華人回國建設家鄉的壯舉而感動,為百年古鎮煥發新活力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中股村忠心里,族親代表和村民們夾道歡迎,鞭炮齊響、醒獅躍動,向阿迪昂總統與家人逐一獻上紅色圍巾。在祠堂前榕樹下,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家糍、嘗荔枝,總統與族親譚惠霞共話家常、共敘親情,現場歡聲笑語、親情流動、溫馨感人。陳岸明向總統介紹了近年來江門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工作情況,通過圖冊展示了忠心里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前后發生的巨大變化??偨y為家鄉的變化感到十分高興,祝愿家鄉親人的日子越來越好。然后,總統與家人來到族親譚惠霞家里合影留念、互贈禮品。臨別時,阿迪昂總統與譚惠霞緊緊相擁。他說,以后會常常帶家人回江門,和大家團聚。
7日下午,陳岸明與阿迪昂總統會面座談。陳岸明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代表海內海外1000萬江門籍鄉親,向阿迪昂總統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江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一年多前中國與瑙魯恢復外交關系,開創了中瑙關系的美好未來,江門家鄉人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瑙魯江門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血脈相連、文化相融,兩地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此次總統閣下的尋根之旅,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我們要始終做風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江門將落實好2024年中瑙聯合聲明,加強與瑙魯各層級交流交往,開展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旅游、青年、媒體等領域交往合作,加強安全與發展領域科技、產業、人才培養合作,開展蔬菜種植、漁業、食品加工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合作,為中瑙關系持久穩定向前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阿迪昂總統感謝江門的熱情接待和對瑙魯發展的支持。他說,江門是我祖輩的故鄉,也是重要的制造業城市。通過參觀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中國-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合作中心和“江門制造”產品展,我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次尋根之旅邁出了“第一步”,我將著力促進兩地多領域交流合作,推動瑙魯青少年到江門學習,加強兩地聯系、增進彼此情誼。祝愿家鄉人民生活富足美滿!(文/唐達 莫小青)
僑博館展現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抗戰期間作出的重要貢獻
讓偉大抗戰精神在僑鄉賡續傳承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五邑籍華僑華人挺身而出,或捐款捐物,或投身戰場,為取得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時過境遷,如今走進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我們可以透過文物和史料,了解到五邑籍僑胞為抗戰勝利奉獻青春與血汗的歷史。一份記錄歷史的資料,一個銹跡斑斑的水杯,一張浸染歲月的舊報紙……每一件展品都是“沉默的證人”,訴說著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戰爭中的抉擇與行動。
在僑博館“鑄就豐碑”展示區,參觀者通過圖文、實物等回顧海外僑胞的抗戰故事。
展現文物史料背后的烽火歲月
置身僑博館,面對3萬多件文物和史料,參觀者仿佛在翻閱一部看得見的近代史。其中,“鑄就豐碑”展示區就通過圖文解讀、實物展示、場景設計等形式,展現了一段段塵封的抗戰歷史、熱血故事。
一件衣服、一個布袋、一張1940年的賣子契約書,講述著愛國華僑鄭潮炯當年支援祖國抗日救亡的曠世義舉;陳列在展柜中的一塊留有斑駁印記的金屬殘片,是“飛虎隊”隊員、江門臺山籍華人李庚申用獵刀切下的日軍零式戰機殘骸的機翼殘片,勾勒出“飛虎隊”中五邑籍僑胞的英勇身影……
抗戰期間,五邑籍華僑華人有的參加各類愛國團體,捐款捐物、宣傳抗戰;有的親身參與抗戰,或是身先士卒在前線作戰,或是在大后方運輸戰略物資。每件展品的背后,都是一段海外華僑華人熱血報國的故事,勾勒出五邑籍僑胞的英勇身影,也將他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所作的貢獻具象化。
融合更多力量共續歷史回響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僑博館還將推出多項主題展覽,在僑鄉傳承抗戰記憶。
今年8月15日,僑博館將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澳門口述歷史協會聯合舉辦“勠力同心 共赴國難”澳門同胞抗戰展,共同銘記和回顧澳門同胞支援抗戰的偉大歷史。張一知介紹,該展覽還將融入與江門緊密相關的新內容,這部分通過深入挖掘得來的內容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此外,8月期間,僑博館將推出“文化大營救”專題展。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滯居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愛國民主人士越過重重封鎖、安全撤離香港,完成震驚中外的粵港“文化名人大營救”。該展覽將向市民介紹當年從香港撤退的文化界人士經過江門的這一段歷史。
暑假伊始,“紅心向黨,瞧見未來”青少年夏令營便已準備就緒。在該夏令營中,青少年們可以通過參觀展覽、聆聽講解、與專家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了解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抗戰中的貢獻。夏令營還會鼓勵青少年以自己的視角和語言,向更多人講述五邑籍華僑華人的抗戰故事,弘揚抗戰精神。(文/圖 朱磊磊)
近50名美國青年走進開平
體驗僑鄉多彩文化
交流團體驗“鎮濠泥雞制作技藝”。
日前,由美中文化促進會組織的2025夏季美國青年認識中國交流團來到開平市開展交流活動,近50名美國青年走進開平,探尋華僑歷史,體驗僑鄉多彩文化。
活動中,交流團參觀開平市華僑華人服務中心,探尋華僑歷史,體驗入選江門市級非遺項目名錄的“鎮濠泥雞制作技藝”,感受僑鄉文化魅力。交流團走進赤坎華僑古鎮匯聚中西建筑文化精髓的騎樓群時,成員們紛紛感嘆,赤坎華僑古鎮既體現本土傳統文化,又融入西方多元浪漫風情。他們表示,通過活動深入了解僑鄉歷史和海外華人奮斗歷程,這次旅程充滿趣味和收獲。
美國青年帶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中國文化的好奇,踏上充滿活力的僑鄉大地,探尋創新與文化融合的魅力。交流團中不乏江門籍華裔新生代,他們通過沉浸式體驗,切身感受家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新時代發展成就。
“家鄉的變化非常大,面貌煥然一新,街道商鋪林立,發展很快?!苯涣鲌F成員林遠齡說,她將把家鄉的變化告訴在美國的親人,并向身邊的美國朋友推介中國旅游勝地。
開平市華僑華人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將充分發揮聯誼交流和為僑服務的綜合性平臺作用,更好地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凝心聚力做好新時代“僑”文章。(文/圖 敖轉優)
江門市對接服務廣東國際傳播平臺項目上線啟動
讓江門之美閃耀國際舞臺
7月9日,江門市委宣傳部舉辦江門市對接服務廣東國際傳播平臺項目上線啟動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出席活動。
該項目立足“廣東所向、平臺所需、江門所能、僑鄉所長”,充分發揮中國僑都“人緣、文緣、商緣”優勢,系統推動主流媒體變革創新,深度融入省級國際傳播平臺矩陣。同時,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對外傳播先行地和“人人可參與、人人能傳播”的國際傳播新生態,為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注入強勁僑鄉動能。
活動現場啟動江門市國際傳播三大核心內容IP建設、“四大工作室”優化升級、慢直播平臺。同時,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起“爭當宣傳使者 講好中國故事”倡議,號召廣大市民和海外僑胞通過IP Guangdong平臺或自有渠道為僑鄉代言,讓江門之美閃耀國際舞臺。
活動要求各級單位通過機制化、國際化、IP化、常態化的傳播實踐,推動形成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和廣東故事的生動局面。當好“服務員、生產者”,以提供優質內容為目標,探索“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對外宣傳新路徑;當好“共建者、先行者”,打破“專業媒體獨角戲”模式,營造“人人可參與、人人能傳播”的新生態;當好“推動者、策劃者”,孵化更多城市IP,形成主流媒體引領、全民共同發聲、市場主體參與、國際友人互動的立體傳播格局。(文/黎禹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