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重頭大戲《舞姬》啟動新一輪全國巡演,8月29日至31日將首次登陸上海大劇院。7月17日晚,本輪《舞姬》全國巡演主要演員、中芭首席舞者邱蕓庭和黎文韜專程來滬,在上海大劇院“A+藝術空間”與百余位觀眾面對面,分享這部經典作品臺前幕后的故事。
據悉,中芭此次以四首席、全一線的豪華陣容復排《舞姬》,特邀芭蕾大師瑪卡洛娃的助手奧爾加?伊芙萊諾芙來華擔任總排練,賦予經典芭蕾舞劇全新的藝術解讀。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再度與中央芭蕾舞團攜手,為觀眾獻上這部古典芭蕾傳奇。
“試金石”
《舞姬》是俄羅斯古典芭蕾的杰作,故事源于印度古代詩人和戲劇家迦梨陀娑的劇作《沙恭達羅》,講述美麗的舞姬妮基婭與英勇的武士索羅爾之間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1877年,“古典芭蕾之父”馬里尤斯·彼季帕與作曲家路德維希·明庫斯聯手,耗費巨資將這部作品改編成芭蕾舞劇上演。神秘的東方元素與優雅的西方芭蕾完美融合,該劇首演即大獲成功。近一個半世紀以來,《舞姬》兼具極強的戲劇性、音樂性和舞蹈性,被公認為“難度最大的芭蕾舞劇之一”,成為衡量舞團綜合實力的“試金石”。
1974年,被譽為“50年來最杰出芭蕾女星”的娜塔莉婭?瑪卡洛娃為美國芭蕾舞劇院(ABT)編排《舞姬》第三幕時,通過翻閱史料悉心研究,復原了曾因現實條件限制與歷史沿革因素失傳的“神罰”劇情——神廟坍塌的宏大場景。五年后,ABT首次排演瑪版《舞姬》全本,以風格嚴謹、規模宏大、節奏清晰的呈現令舞團面貌煥然一新,這一版本也成為全球范圍內難得一見的稀有經典。
“細節控”
2016年,中央芭蕾舞團首次引進瑪卡洛娃版全本《舞姬》。為了將“畢生之愛”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觀眾,時年76歲高齡的“瑪奶奶”不遠萬里來華,對中芭進行了半個月的悉心指導。從舞臺花籃中花的品種,到男主索羅爾出場時不能帶汗的細節,再到舞姬妮基婭每個動作背后的情感表達,作為業界知名的“細節控”,瑪卡洛娃的嚴苛要求讓《舞姬》成為中芭保留劇目中極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舞姬》因技術難度極高、對舞團及舞者要求嚴苛,近年國內僅中央芭蕾舞團和香港芭蕾舞團排演過。去年10月,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曾攜《舞姬》來滬,但版本與瑪卡洛娃版存在差異——缺少珍貴的神廟坍塌場景。目前,全球僅瑪版《舞姬》忠實再現了一個半世紀前彼季帕大師的創作初衷。
如今,中芭以四首席、全一線的豪華陣容復排《舞姬》。7月17日的分享會上,邱蕓庭和黎文韜以舞者與觀眾的雙重身份,從技術、表演、啞劇動作等多維度解讀《舞姬》的非凡之處。7月18日,他們還將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設兩堂《舞姬》導賞課,細致講解古典芭蕾舞中的肢體與眼神表演方法,讓更多市民感受芭蕾藝術之美。
“上海見”
從舞臺上的頂尖表演到家門口的藝術殿堂,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中央芭蕾舞團通過藝術分享會、導賞課等形式將高雅藝術送到市民身邊。雙方已于2023年6月達成戰略合作,將原創芭蕾舞劇《紅樓夢》、經典名作《小美人魚》引入申城舞臺,并承諾未來三年合力打造品牌芭蕾演出季。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長期深耕舞蹈領域,旗下上海歌舞團創作出《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等現象級舞劇,巡演與駐演總場次超千場,成為彰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文化名片。作為知名舞蹈地標,集團旗下的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匯聚頂尖舞蹈藝術家與作品,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在此舉辦,持續為上海舞蹈藝術生態注入活力。
上海不僅要成為全球優秀藝術成果的“展示窗”,更要成為中國原創文化的“發射臺”,在雙向賦能中不斷提升城市文化的全球輻射力與話語權。近期,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推出全新駐演品牌“See you in Shanghai 上海見”,助力更多優秀作品在上海實現首演首秀,吸引海內外觀眾“為一部戲來上海”,讓申城在全球文化版圖中的坐標愈發清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