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羅夫剛對朝鮮訪問結束,就趁著夜色飛來北京,要跟中方在重要議題上通個氣。美日韓不敢輕舉妄動,只有靜靜觀望中方接下來的動向。
據朝中社13日報道,朝鮮領導人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元山舉行了長時間閉門會談,雙方就“全面擴大雙邊關系”以及“堅決維護彼此核心利益”達成一致。
朝鮮領導人表示,朝鮮將在所有戰略問題上與俄羅斯保持立場一致,并“無條件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他還表示,朝俄的外交協調將為全球和平“做出積極貢獻”。翻譯成白話即:俄朝之間的合作是正當且和平的,不針對第三方。加上這句話,是為了讓國際社會放松警惕,避免俄朝的合作刺激到美日韓。
朝鮮和俄羅斯2024年簽署了《朝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朝鮮和俄羅斯事實上已構成一種“準軍事同盟”關系。雖然在法律上還沒有像北約“集體防御”那種地步,但性質上已經高度接近。
美日韓軍事情報機構稱,朝鮮已經給了俄軍數百萬發炮彈以及短程導彈火箭彈,甚至是無人機零件。不僅如此,朝鮮還派了掃雷兵以及技術兵種去庫爾斯克和盧甘斯克做后方支援。雖然雙方不承認派兵協戰,但這種深度軍事物資與技術支持,已遠超傳統意義上的“戰略協作伙伴”范疇。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拉夫羅夫訪朝后的聯合表態中,提到“完全一致的戰略共識”“共同對抗外部霸權主義”。這些外交官話,其實是在為俄朝之間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做試水或者話語鋪墊。也就是從“準軍事盟友”升級為實質性的軍事同盟。
如若俄朝真成了實質性軍事同盟關系,那下一步大概是朝鮮允許俄羅斯軍隊駐扎;或反過來,朝鮮軍人或顧問團常駐俄烏前線,深度參與指揮或戰斗任務。這就不是單純的支援,而是并肩作戰了。
再者,如果兩國開始進行定期的聯合軍演,模擬協防沖突。并且朝鮮大量列裝俄制武器、或雙方統一技術體系、指揮協議,那么這就是典型的作戰體系融合,和北約內部的做法很接近。
拉夫羅夫和朝鮮領導人這次提的那些“高度戰略一致”“共同對抗外部霸權”,其實就是在“軟啟動”軍事同盟輿論的預熱。為的是以后真的簽條約、搞部署時,國際社會也習慣了。
拉夫羅夫這趟訪朝,沒等余溫散盡,轉身就踏進了北京。說是連夜也不為過——這不就是通氣。剛跟朝鮮領導人并肩喊完“戰略一致、共同反霸權”,立馬找老朋友中方對表態度,協調立場,顯然是怕哪句說多了、說重了,節奏錯位。現在這盤棋局,俄朝綁得越來越緊,北京的位置就更微妙:既要聽得懂“兄弟情深”的潛臺詞,又得掂得清“軍事協作”這碗水到底端到哪。
總的來說,朝俄高調示好,背后是“軍事同盟未明、協作已實”的暗涌;拉夫羅夫火速通氣,不是例行外交,是籌謀落子前的戰略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