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壹點消息,當美軍B-52H戰略轟炸機巨大的陰影掠過朝鮮半島上空,2025年7月的地緣政治火藥味已濃得化不開。7月11日,美日韓三國戰機群在半島周邊展開聯合空中訓練,矛頭直指北方。面對赤裸裸的軍事威懾,朝鮮國防省政策室長當天發表強硬談話:“針對軍事挑釁采取反射性反制措施,是朝方正當權力”,并強調朝鮮武裝力量已做好“有效應對戰爭行為”的全面準備。
半島上空戰機轟鳴未落,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已悄然降落朝鮮元山葛麻機場。這場7月12日的密談非比尋常——朝鮮最高領導人特意將會晤地點選在元山度假村,稱這是“休息的好地方”,更透露拉夫羅夫是此地接待的“首位外國貴賓”。
在長達數小時的閉門會談中,拉夫羅夫向朝鮮領導人傳遞了普京的問候,并直言“朝鮮人民軍與俄羅斯士兵在庫爾斯克州并肩作戰”。朝鮮領導人則回應道,兩國在所有戰略問題上“看法完全一致”,這種“同盟關系”體現著雙邊關系前所未有的“高度戰略水平”。朝中社寥寥數語勾勒出會談基調——“親切而充滿同志信賴”,雙方承諾將忠實執行2024年6月平壤峰會協議。
拉夫羅夫(資料圖)
密談結束不到24小時,拉夫羅夫的身影已出現在北京。7月13日,中俄外長在北京舉行了一場氛圍特殊的會晤——雙方均未系領帶,傳遞出超越常規外交禮儀的信任感。
王毅外長開門見山:中俄關系是當今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戰略價值”的大國關系。拉夫羅夫則明確表示,俄方愿在兩國元首引領下深化各領域合作,并全力支持中國辦好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會談中,雙方不僅協調了二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更就朝鮮半島、烏克蘭危機等敏感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耐人尋味的是,拉夫羅夫此行帶著朝鮮半島的硝煙味而來。韓國情報機構7月13日宣稱,朝鮮已向俄羅斯運送超1200萬發炮彈,并計劃增派3萬精兵助戰——這些數字遠超此前西方預估。自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簽署以來,朝鮮軍火源源不斷輸往俄烏前線,成為支撐俄軍戰場優勢的關鍵變量。
拉夫羅夫(資料圖)
拉夫羅夫在朝鮮的強硬表態則更直白:俄方“絕不接受任何對朝挑釁”,將全力維護朝方合法權益。朝鮮則以“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作為回報。美日韓的軍事高壓非但未能離間俄朝,反而將兩國推入更緊密的“背靠背”戰略協作中。
面對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不斷升級,朝鮮的立場斬釘截鐵。朝方嚴正指出,美日韓三角軍事同盟已實質轉化為“以核為主”的侵略性集團,其聯合軍演頻次和規模2025年創下新高,使半島“隨時可能陷入不可預測的軍事對抗”。
朝鮮國防省的聲明字字鏗鏘:“唯有掌握可信賴的壓倒性軍事力量,才能粉碎美國鼓吹的‘靠實力的和平’幻想”。這種以實力求生存的邏輯,成為平壤應對外部威脅的核心戰略——美軍的每一次飛躍,都在強化朝鮮發展國防力量的決心。
拉夫羅夫旋風式地穿梭于平壤與北京,揭示出歐亞大陸東端正在重組的力量格局。當美方試圖以B-52H轟炸機威懾朝鮮、以“次級關稅”威脅中國之際,中俄朝三方的戰略協調卻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韌性。
拉夫羅夫(資料圖)
俄方在烏克蘭戰場承受的壓力,通過朝鮮軍援得到實質性緩解;朝鮮在半島的安全焦慮,則因俄羅斯的公開力挺獲得戰略支撐;而中國始終以建設性角色推動區域穩定,在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協調立場。三方雖非正式同盟,卻形成事實上的戰略呼應。
華盛頓決策層或許未曾料到,其對朝軍事施壓竟成了俄朝戰略協作的“催化劑”。當美軍轟炸機巡航半島炫耀武力時,俄羅斯外長正與朝方領導人進行“長時間、坦誠和保密”的密談;當特朗普政府盤算如何施壓俄烏停火時,拉夫羅夫已飛抵北京,與中方商討應對動蕩時局的共同方案。
這場跨越三國的外交行動證明:傳統威懾手段在復雜交錯的東北亞棋局中正加速失效。中俄朝雖各有戰略重心,但在抗拒外部強權干涉、維護各自安全空間上存在深刻共識。拉夫羅夫48小時內的穿梭外交,悄然改寫了半島力量平衡表——它標志著美國單邊施壓時代的褪色,也預示著多邊博弈新規則的形成。
當力量的天平開始傾斜,未來的地緣政治拼圖,正由這些穿梭于炮火與談判桌之間的身影重新拼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