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歐洲安全局勢陡變。德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數百枚本土生產的遠程導彈,俄羅斯公開警告:“柏林已被列入打擊目標。”北約與歐盟防務圈層層緊張,德俄關系跌至冰點。僅用一句話,足以勾勒出當前歐亞大陸的地緣風暴。
德國“金牛座”爭議點燃風險
2022年以來,俄烏沖突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地緣沖突之一。進入2025年,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從防御性武器升級到遠程精確打擊系統。德國的“金牛座”巡航導彈因其強大打擊能力,被視為局勢升級的臨界點。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5年最新報告,過去18個月,歐洲地區高端巡航導彈交易量同比增長37%。而德國“金牛座”導彈,因其精確制導、強大穿透力和隱身能力,被俄方視為“戰略平衡的破壞者”。
2025年德國聯邦國防部公布數據,德國對烏克蘭軍事援助預算再創新高,全年總額突破104億歐元,其中30%以上用于遠程打擊能力建設。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在6月議會聽證會上承認,德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首批超過300枚本土生產的遠程導彈,并計劃年底前交付總計500枚以上。
援烏升級,俄羅斯“紅線”不斷后移
莫斯科方面的警告從未如此直接。5月30日,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發出明確信號:金牛座一旦落入烏克蘭軍隊之手,俄羅斯將視柏林為打擊目標。6月18日,普京公開表態,德國向烏克蘭輸出遠程巡航導彈相當于“直接參戰”。
俄羅斯外交部6月8日通過塔斯社重申,德國相關舉措不僅構成對俄安全的“重大威脅”,還直接破壞了歐洲地區的戰略平衡。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6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俄羅斯已將德國納入“必要時可打擊目標”清單。俄方在社交媒體和官方宣傳渠道反復渲染德國此舉的“危險性”,意圖向北約和歐盟其他成員國施壓。
俄軍在蘇米、哈爾科夫等前線地區部署電子戰系統,以應對可能來自烏克蘭境內的新一輪遠程打擊。俄國防部情報部門還密切關注烏克蘭工廠導彈產能提升狀況,并多次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德國已成為沖突直接參與方”的指控。
間接援助與政策平衡
默茨政府自2025年初上臺以來,始終在“援助烏克蘭”與“避免直接卷入”的矛盾中搖擺。5月底,默茨在柏林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談時,承諾將資助烏克蘭本土生產長程導彈,但堅決回避直接供應金牛座。
德國國防部數據顯示,國內原有金牛座導彈庫存極為有限,且主要用于自用和盟友防御需求。出于對俄方直接報復的擔憂,德國政府轉而資助烏克蘭自研生產類似性能的遠程打擊系統。7月2日,德國與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簽署協議,首批本土產導彈將于7月底交付,數量高達三位數。
德國媒體披露,參與該項目的烏克蘭工廠已實現24小時連續生產,優化了制造流程,確保每月交付能力持續提升。德國軍工企業則獲得額外訂單,間接推動國內軍工升級。皮斯托里烏斯多次公開敦促軍火商加快生產速度,并表示德國將“竭盡所能”支持烏克蘭獲得自主防御能力。
集體防御機制的現實壓力
德國作為北約核心國家,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僅引發俄方激烈反應,更讓北約陷入集體安全困境。法國《世界報》援引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分析,指出一旦俄德直接爆發軍事沖突,北約第五條將被自動觸發,歐洲大陸將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安全危機。
歐盟內部對此分歧明顯。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強烈支持德國“加碼”援烏,認為俄羅斯的“紅線”是虛張聲勢。但法國、意大利等國則慎重其事,擔憂直接卷入可能帶來“不可控后果”。2025年6月歐盟外長會議上,德國代表團強調“間接援助”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選擇,但俄方并未買賬。
美國方面,拜登與特朗普在大選議題中均強調對烏克蘭的支持。6月15日,特朗普競選團隊宣布已協調多國向烏克蘭轉讓新一批愛國者防空系統,并動用北約軍火庫部分庫存。美方這一舉動與德國導彈援助形成聯動效應,強化了烏克蘭綜合防御能力。
烏克蘭軍工提速,俄羅斯應對升級
德國本土資助的遠程導彈雖非原版金牛座,但在射程、打擊精度、隱身能力等關鍵參數上與之接近。烏克蘭國防部與多家本土軍工企業完成技術轉移,部分關鍵零部件仍由德國供應。這種模式不僅規避了出口管制,也加快了批量生產進度。
德國少將弗羅伊丁6月11日證實,首批數百枚導彈將在7月底前運抵烏克蘭前線。烏軍指揮官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強調,這些導彈將極大增強烏克蘭對俄后方補給線、彈藥庫、指揮所的遠程打擊能力。
俄羅斯軍方則加緊前線防御部署,將蘇米方向的部隊規模提升至5萬人,并增派S-400與“鎧甲”防空系統,強化對烏克蘭遠程導彈的攔截能力。俄方還通過電子戰和信號干擾手段,嘗試削弱烏克蘭導彈的導航和制導性能。
平臺討論高熱,社會焦慮加劇
社交平臺X(原推特)5月底以來關于“德國援烏導彈”的相關話題量暴增。數據顯示,僅5月29日至31日,相關討論帖文突破80萬條。俄方警告柏林成為打擊目標的言論多次登上熱搜榜單,德國國內民調顯示,超六成民眾擔憂因軍援升級引發俄方直接打擊。
輿論分歧明顯。部分德國民眾支持政府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認為這是實現歐洲安全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強調應避免激怒俄羅斯,擔心德國本土安全受到威脅。烏克蘭國內則普遍歡迎德國援助,視其為扭轉局勢的戰略機會。
制裁與反制裁螺旋升級
俄德關系的惡化直接影響到歐洲能源市場。自北溪管道被炸后,德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大幅下降,但俄方仍掌控部分天然氣和石油供應。2025年6月,俄羅斯再次限制對歐能源出口,導致德國和歐盟多國天然氣價格短時間內暴漲19%。德國經濟研究院(DIW)警告,能源價格持續走高將拖累德國全年GDP增速至少0.7個百分點。
外交層面,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多次提交聲明,指責德國“破壞和平”,歐盟則反擊稱俄羅斯“以武力威脅歐洲安全”。各方博弈不斷,外交談判陷入僵局。
風險螺旋與未來懸念
隨著烏克蘭獲得更多遠程打擊能力,俄方勢必加大對烏克蘭后方目標的報復性打擊。德國“資助自產”導彈策略雖試圖規避直接沖突,但并未消解俄方的戰略安全顧慮。北約集體防御機制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歐洲上空,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爆新一輪大規模沖突。
烏克蘭國內軍工體系在德方資金和技術支持下實現質的突破,但能否真正改變戰場格局,仍取決于俄方的應對能力與西方援助的持續性。2025年6月底,俄烏雙方在巴赫穆特、赫爾松等方向的攻防戰依然膠著,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突破。
參考資料:普京:若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將嚴重破壞俄德關系
2025-06-19 20:24·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